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
2017-05-27杨凤春
杨凤春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是无论时代怎么发展都不能丢弃的国之根本。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处理与世界文化之林并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是我过得执政党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领头羊。党校作为培养党接班人的桥梁,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党校的文学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相结合,是党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必须加紧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才能更有利的了解和发展国家。本文就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的继承和发展进行简单的探所,希望的得到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传统文化;党校文学教学;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是历史和时代的缩影,更是民族风气养成的重要方式。传统文化反应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观念的形成的重要表现。随着去全球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是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就导致的文化融合现象的发生。为了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保持自身的文化特点,并防止外来国家不健康的文化的冲突,发扬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一、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包含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历史,是国家发展的见证。传统文化并不都是推动社会的有力力量。传统文化的继承并不是全部的继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顺应时代发展的部分,剔除不利于民族进步的腐朽成分并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是传统文化得以进步和发展。现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不能抛弃传统文化独立的存在。失去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现代文化的发展就是失去了发展的土壤和根源。在党校的文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党员的文学素养提高党员的情趣和品位。如果党校的文学教学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那么党校的发展就会失去了进步的根基和动力。党校文学的学习就会变成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党要加强文化的建设,使之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只有在党校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将传统文化深深的根植在教学当中,才能更好的在现代生活中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党校的文学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2)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
时代是不断进步的,因此传统文化也必须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决定了党校文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发展是取精去粕,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农业文明是传统文化产生的主要背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传统文化的特点。但是,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变高,因此,必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赋予时代意义,以促进现代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二、党校文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党校文学教学的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要想保证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的继承和发展,必须提高党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发展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农经济不再满足于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才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首要经济手段。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这使大多数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传统的礼仪和艺术已经失去了传播激情,所以,必须加紧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2)党校的教学思想与传统文化相分离
马克思主义一直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术界把其两者相分离开来。导致,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各自发、发展各不相干,不能相互融合。但是,马列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将两者相互融合才能有效的保證马列思想与时俱进,并有效地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但是,在现在的党校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涉及较少,大部分党校的领导人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才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首要思想,传统文化不能与其相融合,这导致,党校文学教学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产生不利的影响。
(3)保护传统文化中的书籍
党校要加大对书籍的保护意识,不可直接以皮肤触碰,以免手上的汗渍、皮脂、油渍对古籍造成侵害。除了尽力减少尘埃的产生之外,平时也要注意及时排尘,利用工具保持库内以及古籍自身的清洁,从而延长古籍的寿命。采用有效手段防虫防鼠鼠虫对于书籍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不可修复的。因此从古至今,防虫防鼠一直都是古籍藏护工作的重点。定期检查古籍保护的情况,发现虫害鼠踪要及时清理,不留后。时刻注意防火防水与虫鼠害一样,火灾、水灾对于古籍的破坏是毁灭性、突发性的,也是古籍藏护的最大威胁。因此我们应时刻保持对于火灾水灾的高度警惕,平时的管理工作也要做到防患于未燃。在学校的图书管理,要每天检查电路的安全性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图书管理的书籍的环境避免漏水等现象。所以,要加强学生对书籍的爱护,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党校文学教学多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策
(1)民族尊严和爱国情感
无论哪朝哪代,中国的文人们都拥有强烈的族尊严和爱国情感。在动荡的历史时期,这种情感表现得愈加明显。在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不乏具有高度爱国情操的文人墨客,他们的思想直接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大量讴歌民族尊严与爱国情操的作品,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如《诗经》中的《国风·王风·黍离》、《秦风·无衣》、《郑风·击鼓》等,都是著名的爱国诗篇。爱国主义文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从个人情感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在听到收复失地时的狂喜之情。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传统文化。要弘扬我国的领导方针和基本国情,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承传统文化。要将精神融合在一起,做到为人民,为社会而贡献。我国党校的教学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它的建设为我国发展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党校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具有标志性的指导。要体现在两方面的内容中:一是,要与当今社会上的实际相互的协调。二是,要根据传统文化之间相互的整合。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时代的潮流,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良内容,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是党校在教育中应该掌握的方法。
四、结语
根据上面所论述的内容,在党校文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文化的理念和实际的教学方面联系到一起,不能分开来说。应该多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是重要的。在教学当中,传统文化不能单一的讲解,属于隐性的理念。所以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把传统文化结合到教学当中。所以,不仅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而且还把我国的精髓在教学当中得到应用,让学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让传统文化的思想对国家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婧.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J].文化学刊,2016(01).
[2]沈浩.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J].江西建材,2014,17:27.
[3]张传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D].山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