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2017-05-27施涛
施涛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郑某,女,23岁,籍贯河南,大学四年级毕业生,身高165cm,五官端正,有一年高三复读经历。有同胞哥哥和姐姐,在家均随父母务农,耕地种粮。父母双方无不良嗜好、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郑某出生在农村家庭,家中五口人,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和哥哥、姐姐个人学习原因,初中就辍学,她是家里唯一选择继续学习的孩子。由于高考发挥失常,选择复读一年并且于第二年成功考入一本学校,在大学期间刻苦读书每年都能拿奖学金,还辅修金融专业并且取得较好成绩,希望大四毕业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但在找工作过程中屡屡受挫,担心毕业后失业。
(三)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记忆、思维状态良好,情绪低落,想到找工作就感觉烦躁。
(四)身体状态
无躯体异常感觉,食欲下降,睡眠不好,近期偶尔做找不到工作噩梦。
(五)社会功能
上课时偶尔走神,难以集中注意力,还能积极参加招聘会,但是面对面试官感觉非常紧张,感觉和面试官沟通有压力。
(六)心理测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求助者的情况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选择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如下:
躯体化2.1,人际关系敏感2.2,焦虑2.7,其他2.2;总分185分,阳性项目45个;测验结果显示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其他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近一个月因找工作受挫,担心毕业后失业而心情烦躁、焦虑不安、食欲下降,睡眠较差。
(二)个人陈述
我出生在农村,小学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大学是农村孩子最好的出路,我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上大学。为了能留在大城市生活,最大的学习动力就是我一定要考大学然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进入大学之后,我努力学习并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用优异的成绩换取奖学金,最重要的是通过大学的锻炼能够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在大四的招聘过程中,周围有的同学已经签约,而我却没有工作,都不敢把这个情况告诉家人。每次面试我都非常紧张,害怕发挥不好又被拒绝,上课的时候无法专心总会想到找工作,有时候都没有胃口吃饭,因为找不到工作睡觉也觉得疲惫,睡眠不好。内心感到痛苦,情绪低落,前来求助。
三、咨询师观察及了解情况
(一)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年貌相符,身材中等,略有憔悴。说话声音较低,语速正常,条理正常,表达恰当。精神状态疲惫,在谈及找工作时情绪明显低落、焦虑。
(二)同学的反应
求助者虽然性格比较内向,但是和关系比较熟的同学较为健谈,学习非常努力要求上进,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但自从找工作后很少与人分享,整体感觉精神状态比较低落。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根据临床收集资料,郑某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偏内向,个性好强、追求完美,因找工作受挫产生一些不合理信念,导致情绪低落、焦虑。
1.精神状态:有痛苦情绪体验,精神状态较为低落。
2.身体状态:睡眠质量差、疲劳,饮食不佳。
3.社会功能:社会交往减少,社会功能轻微受损。
(二)诊断
1.无器质性病变。睡眠质量差和飲食不佳均是由情绪引起的,无躯体疾病。
2.根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寻求帮助,并且没有表现出幻想、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3.由于找工作过程中受挫而产生内心冲突,此冲突是常形心理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情绪低落、焦虑、自信心不足。
4.从病程时间标准看,病程为一个月,没有达到严重心理问题程度,求助者心理问题只集中在找工作问题上,没有泛化到其他方面。
根据以上诊断依据,对郑某的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鉴别诊断
1.与重性神精病相鉴别
根据郭念峰提出的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的,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求助者心理问题不严重,未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未泛化,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
求助者为女性,23岁,身体健康,虽然饮食和睡眠欠佳,但都是由情绪引起的。
2.社会性因素
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3.心理认知因素
求助者自我要求过高,由找工作受挫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性格偏内向,缺乏有效解决方式。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按照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初步确定咨询目标如下:
1.近期的具体咨询目标:
改善求助者错误的认知观念,调整认知方式;改善求助者焦虑、烦躁、情绪低落的精神状态;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睡眠和饮食状态。
2.远期的长远咨询目标:
完善求助者人格,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
六、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正确的认知,改变对找工作受挫的认知。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增强求助者的自信,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一)主要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求助者苦恼于找工作屡屡被拒绝(A诱发事件),害怕毕业时候没有工作,感到紧张不安(C结果),根本原因在于她对找工作的错误认知(B不合理信念)。求助者认为自己品学兼优应该能找到工作,但是没有一家单位录取,找不到一份工作就不能摆脱命运。正这些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陷入困境,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学会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七、咨询过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1次:诊断评估、建立咨询关系,反馈测验结果
目的: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心理测验,对其心理问题形成初步印象,确定主要问题。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反馈测验结果,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在咨询开始时,用开放性问题收集相关信息;
2.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3.在征询求助者的同意下进行心理测量,向来访者反馈其测验结果并进行解释;
4.通过倾听、理解、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自我开放,让郑某尽情倾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5)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长期目标,帮助求助者正确面对找工作问题,改善错误认知。
(二)心理帮助阶段
第2次:领悟和精通阶段
目的:通过会谈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来访者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且修正原有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先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來访者接受该理论对自己问题的解释,让其认识到A、B、C的关系。
(2)使来访者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的分析,使其领悟到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3)使用“产婆术”的辩论与求助者错误认知进行辩论,使其认识到非理性信念是不合逻辑的,推论过程中不合理信念出现谬论,求助者必然会进行修改,经过多次修改进一步改善其不良情绪。
(4)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填写合理自我分析(RSA)表,进一步巩固新建立的合理信念。
第3次:再教育阶段
目的:巩固取得的效果,使求助者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学会理性的思维方式。
方法:放松训练
过程:
(1)通过会谈就其家庭作业进一步分析,帮助求助者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
(2)教会求助者呼吸放松法,帮助求助者自我放松。
(3)布置家庭作业,复习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放松方法。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第4次:结束咨询关系、巩固咨询成果
目的:帮助来访者巩固咨询所获成果,并学会把咨询中学到的有关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询问上次作业完成情况,回顾整个咨询过程。
(2)肯定来访者认知方面的进步,鼓励其坚持正确的方法,避免不合理情绪再次出现。
(3)再次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并当场反馈结果,指出努力的方向。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
求助者现在充满信心继续踏上求职之路。焦虑得到了缓解,睡眠、食欲也好了,能够正确面对找工作问题。
(二)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求助者可以与人正常交往相处,应聘时紧张情绪减轻。
(三)求助者周围人士对求助者的评定
同学们反馈求助者又回归班级,愿意和同学们沟通交流,情绪得到好转。
(四)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比较
SCL-90:躯体化1.2,人际关系敏感1.5,焦虑1.8,其他1.6;总分112分。减分率39%,大于25%,说明咨询有效。
(五)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根据观察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合理看待找工作问题。
(六)求助者症状改善程度
求助者睡眠、饮食符合正常情况,各项症状得到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