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问题分析

2017-05-27吴倩倩

魅力中国 2016年29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分析问题

吴倩倩

摘 要: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众参与规划决策的高涨。如何找到一条有效实现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途径,完善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体系,保障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就有必要对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 问题 分析

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助于减少规划失误,增强规划的合理性;有利于监督规划部门依法行政。城市规划既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同时它还是一项带社会实践性质的公共事业。城市规划的这三种性质,要求政府的决策要尊重科学、尊重民意,而公众则应当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的实施,一旦城市居民能够直接而持久地接触规划,成为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行为便会更加科学与民主,规划决策便能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切实体现公众的利益需求,并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

2、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现状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在我国的历史还不够长,但是我国的城市规划已经完全摆脱了单纯由政府部门制订的局限,“以人为本”、“法定图纸”等现代规划理念也已渐入人心。然而在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却仍然只是在局部范围和特定层次上有一些尝试,在制度与实践的整体上尚未全面推行,最新的《城乡规划法》在公众参与的具体方式、公众监督等方面仍然有所欠缺。从公众参与成长模式来看,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主体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方式和途径也日趋多样,但在程度上仍然处于萌芽阶段。

3、城市规划中的问题分析

(1)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现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实行了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开放,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城市问题如交通住房等问题的不断突出和恶化,这时的公众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公众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要求参与城市规划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2)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意识薄弱,缺乏热情。由于长期以来的惯性作用,公众已经习惯了游离于城市规划之外。人们理所应当地认为规划管理就是政府的事,从客观上城市规划的各项活动都与公众分离,在现代决策過程中,由于家长制作风和主观主义盛行,加之某些官员错误地认为公众参与能导致公众对社会的不满,因而不尊重公众应有的政治权利,再加上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意识整体薄弱。尽管近年来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得到愈来愈多的人接受与支持,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理性化程度不高。

(3)信息失衡,方式单一,缺乏依托,制约发展。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来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主要是规划设计机构以调查现状问题为目的而走访公众,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审批主要方式是专家论证、地方人大审批,这种参与也只仅仅局限于研究机构和地方政界的精英,同时也增加了整合公众利益和建议的难度,使得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没有依托载体。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机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开展,还取决于法定程序、仲裁机构和组织部门。而在我国,由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刚刚起步,相关法律尚未做出明确界定。同时,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缺乏定量评价体系,例如监督反馈时效和成效等。

4、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建议

4.1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及热情

提高公众参与热情。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应从宣传教育入手,提高其参与技能,使公众真正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中去,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必须让全社会认知、理解,以支持和最大限度地参与规划,政府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深入浅出普及知识以引起人们兴趣。同时,必须将这一工作始终贯彻到城市规划的全过程,提高广大群众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热情。

4.2确定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

公众参与由于与公开和舆论监督紧密联系,它会对政府公权力行使营造一种无形的监督氛围,对可能违法和滥用权力者形成一种无形的威慑力。因此想提高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的参与热情,首先应在城市规划的法律体系中明确公众所处的地位,同时加强宣传,让公众明白其所处的重要位置,强化其在城市规划中的主人翁意识。

4.3使公众参与落到实处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统治历史漫长的国家,有很多时候由于执法不严而使一些法律形同虚设,没有很好地实现法律在社会中的约束力和规范作用。所以要想是公众参与落到实处,就必须严格执法。像德国的城市规划法执法就非常严厉。规划局有权制止违章者的违章行为,若违章者不服可向法院起诉,法院则向规划部门的上级查询。上级规划部门直接检查下级规划部门的行为,并向法院回复,法院依此进行裁决。

4.4提高规划师素质

在传统意义上,规划师是为政府服务的,其规划也很多时候是按照政府的意愿来进行,而很少有机会听取民众的意见。规划师成为城市管理者,缺乏与公众保持沟通的传统,大部分领导和规划师只是在理论上承认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把公众参与上升到城市规划决策以至一切决策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高度上来,致使其规划有时候是与民众的利益相冲突的,也给规划的实施造成很大的阻力。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规划工作人员不仅仅是规划的编制者,规划实施的管理者,而且也应当是规划实施的行动者。

4.5开展规划宣传

规划部门可采取咨询或召开情况通报会及通过电视节目、电子邮箱定期向市民通报规划管理的内容、范围、技术指标要求等,给市民提供一个了解规划的机会。同时还可邀请市民参加城市规划的展示会、论证座谈会或听证会:聘请市民为城市规划监督员;在报刊上开辟“我心目中的城市”、“怎样建设花园城市”等专栏。

结语

综上,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公众参与问题仍然是很重要的问题,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涉及公共利益就应当倾听群众的声音,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决策制度能有效改善和提升公众参与效果,本文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相信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斌,李岩,李振远.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分析[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6(3): 180-181.

[2]王炜.城市规划常见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城市建筑,2016(35):37.

[3]邓凯.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工业b,2016(4):00271.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分析问题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