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目标教学贵在分层次教学

2017-05-27陈小平

中文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分层次目标教学

摘 要: 随着办学思想、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教育创新,整合教育资源,与时俱进地推进分层次教学就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学生现状,借助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在吸取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现有分层次教学的特点,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提出按培养目标分流,结合学生个性差异和成绩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实行按相应的层次分成小组的教学模式。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完善学生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体系,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分层次教学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目标 教学 分层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219-01

实施目标教学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既重视学生的特长发展,而且又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按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次的目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心组织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智力差异,心理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而实施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的知识,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达到相同的终点,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最终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避免像吃饭一样,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

首先,对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一般分为A B C三层,在按相应的层次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起一个激励上进的名字,比如“先锋组”、“冲锋组”、“奋进组”。不同的科目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层,如有的學生在数学上分到A组,在语文上不一定分到A组。这样就避免对学生产生优劣的差异,消除A组优生的傲气,树立C组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其次,是教学目标分层。按不同的教学目标来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而因材施教,达到预期教学目的。A组的学生在教学要求上不断拓宽知识面,强化对深层知识的理解,着重培养运用综合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组的学生在教学上注重学法指导,加强双基训练,使其会学并向A组的要求转化。C组的教学要求上注重单项训练,举一反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向B组的学生转化。根据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当可行的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对于A组的学生,以自学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给予启发点拨,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能主动完成一些灵活的巩固题和深化题,并能主动辅导C组学生完成较难的应用题。对B组的学生可采用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自学能力。

分层教学,教师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大量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二、精心设计分层练习作业,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分层练习,是在课堂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各自不同的学习目标选做不同的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反馈的学习信息,布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练习时进行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第一层为基本训练,按A B C各层指定训练。A为基础题,B为综合题,C为提高题。其中B题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一部分为能力训练(这部分学生可选做)。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困生”做A类题,“中等生”做A B两类题,“优秀生”将A B C三类题全部完成。同时要求前两种类型题学生完成作业后可向更高一类题挑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这样,学生A组题做完,想做B组题,又思考C组题,力争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作业。第二组为选做训练题,学生看题目选择其中的题强化训练,教师可随时对各组各层的学生做的题进行鼓励、引导、点拨、评价。这样的练习,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练习时比学赶帮超,让“中等生”学得好,“优秀生”能力高,“学困生”信心足。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都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而学得主动,学得好。

三、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培养了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了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是山区实施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简介:陈小平(1970.5-),男,汉族,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人,数学专业。现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数学的教学,教学研究与管理。

猜你喜欢

分层次目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探讨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分层次教学法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