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05-27孙宇
孙宇
摘 要: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還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因为高职教学中主要的教育主体为学生,所以,当“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因素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中,提出相关措施,希望对我校加强了“以人为本”理念的积极形成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 教学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95-01
随着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已经无法满足其要求,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贯彻,才能使高职院校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将服务作为主要的人本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都是高级领导对其直接控制,在该情况下,一些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不仅无法提升,没有形成一定的意识,而且会影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重点,并促进其管理工作的有效服务。在实施教学期间,教师与学生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并在高职教育中实现人性化服务方式,这样不仅能促进教育工作的合理实现,还能满足学生的知识学习目标。
二、人本教育环境的创建
教学环境的实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动力,特别是在“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下,需要高职院校为学生与教师创建合适的环境。因为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也能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教育条件,从而保证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所以,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为了发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为其营造轻松、民主的环境[1]。
三、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建立人本管理机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性能够满足当代的教学需要,因为在传统教育发展趋势上,严格的管理制度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进步带来较大的制约条件。所以,为了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理念,就要在传统的管理机制下实现创新,促进人本管理方法的形成。因此,首先要促进弹性学分制度的形成,让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要保证教育制度的多元化发展,以使高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2]。
四、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促进整体素质的形成。在“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工作中,都是以人为主的,在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人员的素质问题,所以,提高高职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将发挥其较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向社会招聘一些有能力的人才参与到高职教学管理中去。然后,提升高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并加强对管理工作的重视。根据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定期对教育管理队伍进行培训,他们不仅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还要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并促进制度的创新性发展,这样才能提升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
五、监督人本管理制度
在人本管理制度中,鼓励教师参与监督机制的制定。因为人本管理主要激发人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并形成一种主体意识。所以,在高职教育中,要将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并赋予他们有效监督的权利,然后对整体的教学管理过程实施评价。同时,在该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其发展方向,并根据目标、计划等相关的制定参与到实施中去,不仅要改变传统的管理地位,发挥主动参与管理,还要促进制度的创新性发展,从而保证学生在制度监督下符合社会人才的建设标准[3]。
六、完善质量监督机制
加强质量监督机制的完善性,并在积极鼓励期间形成有效的竞争性。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主要的工作包括多种方面,如:校园教学、实验、研究等,这种复杂的内容导致在管理工作中出现一定的混乱现象。所以,在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并将其作为监督管理依据。特别是学分制度、教学监督制度以及质量考评机制的建立。同时,还要对学生以及一些管理主体积极调查,并对其中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意见提高学习质量。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并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特别是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建立期间,要以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机制作为导向,提高教师在激烈竞争中的地位,在获得较高能力基础上促进其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开展。
总结
高职院校在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发挥“以人为本”的实施理念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社会培养出创新性人才。而且,在该教学理念下,学生与教师还能积极参与进去,并为高职教育增添更多活力,从而在社会发展中提高自身的教育地位。
参考文献
[1]陶慧.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探析[J].西江月,2014(12):207-207.
[2]詹顺霞.“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理念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3(5):62.
[3]程喜荣.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4):84-8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