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校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7-05-27陈龙飞
陈龙飞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吸引着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同时也产生一个庞大群体——农民工子女。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国际化大都市,自然吸引全国大量的农民工,而随之而来的庞大农民工子女群体如何融入大都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下辛堡这一缩影让社会重新审视北京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现状,引导社会力量帮助农民工子女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也有利于北京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社会融合 现状
1 社会融合研究的理论背景
社会融合的概念来源于欧洲学者对于社会排斥的研究,欧洲学者在研究社会排斥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社会排斥的内涵,社会排斥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使得其方面的反社会排斥研究也开始出现,此时与社会排斥相对的社会融合的概念也就随之产生,与社会排斥相比,社会融合不像社会排斥那样假定存在一个目标群体被社会所排斥,社会融合是构建了一个未来的社会目标,描述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建设的过程,更为学者和政府所接受,并逐渐被学者和政府采用和推广,成为西方社会社会研究的重要部分。
国外学者对于社会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移民与主流社会的关系问题,分为“同化论”和“多元论”两大流派,“同化论”源于法国裔美国学者埃克托.圣约翰#克雷夫科尔提出的“熔炉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美国作为一个“大熔炉”正在不断将来自不同民族的个人熔化成新“美国人”,“熔炉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特纳、肯尼迪以及斯图尔特等。1924年,卡伦提出了与“同化论”相对的“文化多元论”,“多元论”者主张外来移民与当地主流文化并存,保留自己原有的社会文化传统和习惯。
社会融合理论被引入我国以后,我国学者关于社会融合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是移民,主要指一些基建工程造成的非自愿性移民的社会融合情况;(2)是指对于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合状况的研究;(3)主要是对智障人士,残疾人士的社会融合情况的研究;(4)主要是对流浪儿童的社会融合情况的研究。
2 问题的提出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城市,并且有着较高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吸引大量农民工参与城市建设,北京的农民工多来自周围省市,数量已超过三百万。这庞大的数字背后还隐藏着超过20万的农民工子弟,孩子是初生的太阳,祖国的外来,特别是这些出身地位的农民工子弟,他们的生活状况,教育以及其他方面,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农民工子女社会生活的关注是应该的也是义不容辞的,农民工子弟对迁入地社会融合朝良好方向发展是解决农民工子弟问题的一个重要条件,也对稳定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框架、方法及工具
3.1 研究框架
本文我们对朝阳下辛堡在校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现状的研究采用了了北京大学人口学博士周皓的社会融合研究的测量维度,从经济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身份层面和结构层面五个维度对农民工子弟的社会融合现状进行了考察,经济层面主要是包括农民工子弟自身对于家庭经济和父母收入的判断,以及是否具有稳定的,另农民工子弟满意的居住条件来考量;文化层面主要是从农民工子弟对于北京语言的喜好与掌握程度,以及对于北京饮食,历史文化的热衷程度;社会层面主要是从农民工子弟的心理层面,以及对与社会个个方面的满意度来进行考量的;身份层面,主要是通过考查农民工子弟对于北京的认同感,是否被北京的文化所同化,以及对于北京人的认可和接纳程度,最后一个是结构维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维度,主要是从农民工子弟的交友圈,周围所处环境北京人的比重等方面进行的考量。
3.2 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问卷数据分析来达到对于朝阳下辛堡在校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现状的定量研究,本研究的目标群体是来自北京市朝阳区下辛堡村的约100名在校农民工子女,女生55人,男生45人,年龄集中在7岁到15岁之间,80%的被调查者在北京居住时间达三年以上。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3份。
3.3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用的调查问卷是借鉴其他一些在社会融合的测量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所提出的测量指标体系,如北大的周皓老师,人大的杨菊华老师等。本次针对朝阳下辛堡在校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调查问卷共从五个维度设置了23道题,每道题五个分值,总分115分。第一维度是经济融合维度,这一部分共设置五道题,总分25分,主要调查农民工子女的父母的工作稳定狀况,父母的收入情况,自身的零花钱的数量,休闲旅游的情况和对居住条件的满意度;第二维度是文化适应维度共设置了三道题,共15分,主要调查北京话的掌握,北京风俗习惯的了解和北京生活的适应程度;第三维度是社会适应的维度共设置了5道题,总分25分,主要调查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自卑情况,受到歧视情况,人际交往,入境后精神面貌和对城市的喜好;第四维度是结构融合维度,共设置7道题,总分35分,主要调查和本地孩子的交往,和本地人的相处,朋友数量,邻里关系,社区附近北京人的比重和与家乡的联系状况;第四维度是身份认同维度共设置3道,总分15分,主要考查在北京的居留意愿,对自己的身份看法和对家的新的看法。
4 研究结果
4.1 总的社会融合现状
本次问卷调查共有100名农民工子女参与,回收有效问卷93份,满分115分,社会融合状况评定如下:
社会融合程度极好:分数≥103.5分
社会融合程度较好:103.5分>分数≥92分
社会融合程度一般:92分>分数≥69分
社会融合程度差:分数<69分
本次回收93分问卷,总分7932分,平均分约85.3分,最低分55,最高分108,85.3分大于69分,小于92分,可以得出北京下辛堡在校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程度一般,可以推断,北京下辛堡在校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现状并不乐观。
4.2 各个维度的社会融合现状
五个测量维度的社会融合程度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接受问卷调查的朝阳下辛堡在校农民工子女在经济融合、社会适应、结构认同和身份认同四个测量维度的社会融合程度评定为一般,在文化适应维度的社会融合程度评定为较好。
4.3 不同条件的农民子女社会融合现状
4.3.1 不同性别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现状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接受的调查的农民工子女有男生41人,平均分数84.61,属于社会程度一般;有女生52人,平均分数85.83,属于社会融合程度一般女生的平均社会融合程度要比男生稍高。
4.3.2 不同监护人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现状
根据调查问卷,接受调查的农民工子女有88人其目前监护人为双亲,平均分数85.5,属于社会融合程度一般;有3人目前的监护人是父亲或母亲,平均分数89.3,也属于社会融合程度一般;另有2人其监护人为其他亲人,平均分数为71.5,社会融合程度一般。抛弃人数的影响因素,单纯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监护人是单亲,双亲或者是其他人的农民工子女,其社会融合程度都是一般;但监护人是单亲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程度最高,监护人是其他人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程度最低。
4.3.3 不同居住时间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现状
根据调查完卷显示,除了6人未提供居住时间的以外,本次接受调查的农民工子女有13人在北京居住三年以下,有14人在北京居住3至5年,有43人在北京居住5至10年,有17人在北京居住十年以上,如图1所示。
从被调查的农民工子女的居住时间的分布表,再根据分数对社会融合进行评定,我们可以看到,85%被调查者在北京的居住时间在三年以上,约70%的调查者在北京的居住时间超过5年,约20%的被调查者在北京的居住时间在十年以上。
从不同居住时间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的趋势图显示,各个居住时间段的平均得分都超过了80,属于社会融合程度一般的行列,从趋势图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居住时间的增长,其社会融合程度的总体趋势是不断上升的。
4.3.4 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现状
从上述被调查农民工子女的年龄分布表和不同年龄的社会融合的程度趋势,本次被调查农民工子女集中于7岁—15岁,人数最多的为12岁,8岁的社会融合程度达到了较好程度,其他年龄的农民工子女的平均社会融合程度也都达到了一般,从趋势图上来看,随着年龄额增长,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程度整体成降低趋势,如图2所示。
5 结语
本次研究只是浅显的对北京市朝阳区下辛堡村的在校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现状进行了调查,下辛堡村的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现状不能够代表整个北京市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现状,但我们可以从下辛堡村去窥探北京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现状的一角。
从对下辛堡地区回收的调查问卷的定量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下辛堡农民工子女的社会程度处于一般状态,农民工子女并不是与大城市格格不入的,在大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程度并没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样糟糕。
从起初本次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五个研究维度来看,农民工子女在文化适应维度的融合程度较高,在经济融合,结构融合,身份认同,社会适应的维度的社会融合程度一般,这也就需要政府和社会采取各种措施从这些方面加强,来不断改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现状。
在分析中我们还可得到一些其他结论:①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②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程度会随着居住时间的增对而上升。笔者觉得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的观点,这两个结论通过的进行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被证实。
下辛堡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现状作为北京市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现状的一个缩影,我们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于北京市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现状的关注,能够帮助并引导农民工子弟朝着正确的社会融合方向发展,一方面能够促进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减弱城市给这些祖国花朵带来的阴影,另一方面间接促进农民工与迁入地的社会融合,促进首都北京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