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实施
2017-05-27况应
摘 要: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离不开教育管理。教师作为教育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育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教育体系,以人本化教育理念为战略举措,全面实施教育兴学,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教师如何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全面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期为未来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 小学 教育管理 贯彻实施
马克思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以人为本,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坚持一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的体现。在教师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对实践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影响下,如何改革教育管理理念,实现学生的的全面发展,必须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实施。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管理的突出特点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有效的管理。教师的日常工作繁杂,所要处理的问题较多,一所好的学校,离不开教师的管理工作。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高度,来发现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是教师从日常“琐事”中探寻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体现。
“构建和谐校园”要坚持以人为本促和谐的基本理念,这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将对学生的知识传播作为本真要求。小学生正处于学校教育的关键阶段,临着来自父母、社会和学校三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大众化的“升学考试分数”评比和“重点班”的区别对待,成为困扰和谐校园建设的障碍。
教育的基础就是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基本价值。在实践学生方面,教师要调动学校一切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好主动性,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先、切实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极大方针付诸到实践方面。
二、坚持以教师为导向
管理无小事,老师是大事。需要教师有一双明亮的双眼。教师是发现学生问题的有效人物。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在教师们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活动,还有效的整合了问题,通过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及时拓宽了思路,将工作推广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制作之中。
他们通过日常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看似寻常的小事。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建设,有益于学生产生归属感,让他们以更多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学校建设中去。教育关系的好坏,直觉决定教学是否成功,教育管理工作,本身都是由于一些细小、平凡、琐碎的小事构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明灯,学习无小事,管理是大事。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才能真正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坚持以学校为根基
教育管理作为小学生管理的主战场,处理好各方关系,才能解决内部矛盾,兴建绿色校园。学校必须确保广大学生利益,不能侵害学生权益。教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了解学生思想情绪,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性,对涉及学生权益的事件和问题进行公开公正的明示,以避免在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学校在处理:收费问题、班干部选拔、奖学金评定、考风考纪等问题上,杜绝暗箱操作、谋求私利等行为。这不仅是教师管理工作道德的体现,也是以人本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实施的体现。管理工作,起点是公平公正。落脚点是维护学生基本权益,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四、实施方略思考
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离不开教育管理。教师作为教育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育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教育体系,以人本化教育理念为战略举措,全面实施教育兴学,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思考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管理,首先要了解学生基本心理,按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因循管理,因材施教。对于生活苦难学生,可以设置奖学金、助学金激励他们奋斗。教育管理工作中,为该类学生建立绿色学习通道,可以建立档案,以勤工俭学渠道和名义,对学生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学习苦难的學生,可以实施一对一帮扶工程,弥补教师无法兼顾学生的尴尬局面,也避免打击学生自尊心。在该工程实施前期,做好调查研究,做好各方工作,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对行为困难和存在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找准问题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决不能放任自流,放弃学生。
(二)思考公正
现实的教育管理公正,要想取得功效,必须向公正靠近。在国家政策倡导务实作风的前提下,以人为本不是弄虚作假的去糊弄学生,而是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作为教育管理者的教师和广大教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有明确的心态,以增加自身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让学校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为学生谋福祉的目的。无论是精神福利还是人才培育,都要建立在学校资源与学生发展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
从目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统筹好教师和学校关系,教师和学生关系,教师和家长关系等各方利益关系,本身就是对学校工作的认同和规划。教育管理离不开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位广受欢迎的老师,必定能得到家长的包容,一个优质高效的课堂结果,不但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还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入实际课堂讲授之中。
(三)实践实施
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只有抓住“人”这一主体要素,无论是学生学习成绩、学校师资队伍还是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学校与家长交流互动等系列问题的解决,也就不那么困难了。全员业绩考核体系是我国大陆地区(上海、浙江、山东)引进的系统化管理方略,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增加了一抹艳色。当代小学管理组织的发展,要想突破现状打破格局,就必须、在日常的管理事务中,实实现学校、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的全面发展。
现代小学管理,脱离不了制度和理念的创新,无论是探索创新还是实践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无疑提高了教师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学生成绩,明显提升了教学质量,是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创新机制作用下,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仅为实践学生的长治久安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同时还在现实社会中成长为真正有效的管理。
结束语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亦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教育管理,本质上服务于学校的一切活动,包括关心人、爱护人、用好人、管好人、育好人等根本特征,这些管理工作复杂难懂,有很少机会和实践去验证他们。教师作为协调各方关系的中心人物,是各方势力得以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灵魂人物。教师只有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分发挥各方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育全面发展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红丽.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渗透研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6):133-134.
[2]齐红.试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理念的新途径[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00127-00127.
[3]陈慧.从美国“站在学生身后教学”谈我国教学制度的“以人为本”[J].教学与管理,2014(24):71-73.
[4]张小燕.试论高职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观念渗透[J].管理观察,2012(32):80-80.
[5]薛明亮.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J].教书育人,2015(16):46- 46.
作者简介
况应(1985—),女,汉族,重庆涪陵人,从事小学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