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运动疗法联用针灸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
2017-05-27周松林
周松林
【摘要】目的 研究康复运动疗法联用针灸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灸疗法,治疗组患者则联合使用康复运动疗法和针灸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93.57±5.22)分,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79.87±8.24)分,治疗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康复运动疗法联用针灸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康复运动疗法;针灸疗法;中风后遗症;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R4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0..02
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血管出现堵塞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两组类型,主要发病人群的老年人[1]。经过治疗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的病情,但是会留下肢体运动、认知和语言障碍等后遗症,甚至是偏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需要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本文联用康复运动疗法和针灸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55±1.59)岁;脑血栓11例,脑出血10例,脑栓塞9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0.62±1.83)岁;脑血栓10例,脑出血12例,脑栓塞8例。两组患者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已了解实验详情,并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在取穴上,将三阴交、百会、水沟、极泉、尺泽、内关、委中、足三里作为针灸的主要穴位。其中,三阴交、足三里采用补法,其他六个穴位采用平补平泻的方法。另外,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辩证针灸治疗:针对上肢不遂的患者,可取肩髃、天宗、肩井、曲池、手三里等穴位;针对下肢不遂,可取阳陵泉、环跳、足三里、三阴交、风市及太冲等穴位;上述治疗时使用长针,刺入较深,并与电麻仪相连。针对语言障碍患者,可取上廉泉、合谷、通里、内关以及丰隆等穴位,使用头皮针进行平刺,再以捻针的手法进针,每分钟200次,直接针刺体针,采用提插法,留针30分钟。针灸每天实施2次,需连续治疗3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运动疗法。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床上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将躯干肌、颈肌以及肩周肌等作为主要锻炼的部位。可由初期的被动反复训练,逐渐过渡到平衡训练、重心转移、后期的负重训练。锻炼过程中,辅助体位改变、伸肌和关节屈伸等运动方式,每次持续训练30分钟,每天2次。注意要根据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适当地调整运动量。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2]为:各项临床症状消失,经肌力检查显示已达到Ⅴ级,口齿清晰,说话流利,具备正常生活自理能力为痊愈;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肌力检查显示提高了Ⅱ級,口齿比较清晰,说话比较流利,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为显效;各项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语言表达能力和得到改善,经肌力检查显示提高了Ⅰ级,生活自理能力仍有部分欠缺为有效;各项临床症状、语言表达能力、肌力、生活自理能力均未有明显好转为无效。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采用ADL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其中包含了10项与患者日常行为活动能力相关的条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判定得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数据可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风属于中老年人群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中医辩证论治理论中,认为中风可分为因感受外邪所致外风和内部损伤所致的内风两种。临床上大多数情况属于内风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气血逆乱、脑脉痹阻引起血溢于脑而造成的[3-4],通常表现出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舌蹇不语等症状。
有大量研究证实,针灸对于中分后遗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中风患者患病早期,采取针灸疗法进行及时治疗,将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作为主要治疗穴位,结合具体病情,加减相应穴位,实施对应的进针手法,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口歪、失语、吞咽困难、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降低病残概率[5]。除此之外,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在治疗之余配合进行规律的康复运动。康复训练需要有医生从旁指导。在训练初期,可以先从扶着物体站立做起,并反复进行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或原地踏步、两腿轮流抬高等活动,后期逐渐发展至步行和负重行走。对于上肢的训练,可以将患侧上肢缓慢举过头顶、屈伸手臂、屈伸手腕、并拢后张开五指等活动。训练时要把握好量和度,应循序渐进。
综上所述,联用康复运动疗法和针灸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促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相当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关勇建.针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03):451-451.
[2] 汤建文.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88例[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08):1461.
[3] 黄 卡,谭发林,罗 刚.康复护理联合针灸对中风后遗症老人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5,(14):110-113.
[4] 张晓梅,曹庭江.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11(06):1805-1806.
[5] 肖衍虎,郭莉萍,康 伟,等.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8):133-135.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