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

2017-05-27张沭淮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效率教学

张沭淮

摘要:语文教学的问题颇多,近年来语文教学也倍受争议,批评的重点之一是语文教学效率太低效果不佳,其实这个问题语文教学界的老前辈吕淑湘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提出过,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花时最多,但是依然存在"少慢差费"的问题。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追求有效,而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亟需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认真思考积极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67-01

1.确立核心目标

所谓确立核心目标,即要求明确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该目标要不受书本内容和考试内容的限制,明确出学生在进行高中语文学习之后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与具体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核心目标的确立要依据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并结合教学中实际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上,高中语文的考试与教学内容不应存在很大的矛盾,高考的主要考核方向应该是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经常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的考试评定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核依旧占有很大的比例,对技能、思考能力的评定形式多样新颖,却并没有明确的考评。

2.更新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从传统的以被动似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实践中,本着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强化学法指导,关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力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请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儿童,要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注重激励,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发表"一得之见",施展"一技之长",使小小的课堂成为锻炼学生才能,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个性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教学结构上下功夫

理论要运用到实践中来。目前,教育领域人人都说新课改,但真正能做到"课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怎样才能真正把"新课改"落实到教学中来呢?我觉得教学坏节尤其重要。结合高一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本人有以下几个建议:

3.1 "趣味"导入。在教授新课时,我觉得导入是十分重要的。导入得好与坏,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而且还影响到教师讲授这篇文章的效果。所以,在导入时,教师应该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譬如,教师可以采用听音乐、猜谜语、猜词游戏、讲故事、背古诗、引名言、朗读精彩片段等方式来营造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2 "真情"朗读。新课改"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呢?这就要在朗读中抓住一个"情"字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教师可以采用"神入角色,心驻课文"的方法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戴望舒,当作艾青,当作曹操……让学生去"亲临亲历",深入体会,大声地、动情地朗读。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回忆与众多的革命同志一起度过的峥嵘岁月――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抒发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3 "善问"解惑。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个"疑"字突破难点。采用"每人每课提三个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至少发现三个问题,将其抄写在预习本上,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与书本零距离接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养成"善问"的好习惯,而且还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解难。如,预习《小狗包弟》时,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作者要收养小狗包弟?后来又为什么要把它送走?送走包弟后作者的心情又怎么会变得沉重?作者以"小狗包弟"为切入点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学生提的问题都很新颖,能层层深入,这不仅开拓了他们的思维,增强了他们的想象力,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引进开放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语言权的开放,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思维权的开放。课堂上教师应当走下讲台,取消语言霸权,使学生有机会发言,有权利提出不同意见,平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这正是开放式教学过程的特点之所在。教师应当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不應当过分强调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按部就班,而应以学生乐于探究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学习语文是一个学生思维能力多维发展的过程,教师不能用现成的固定答案去限制、束缚,甚至扼杀学生有价值的思维亮点。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证的理解和分析问题。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认知理解上的不同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个体价值的体现。

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效率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跟踪导练(一)2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钱”、“事”脱节效率低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