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2017-05-27徐琳
徐琳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新元小学,山东烟台, 265100)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思维的起点。课堂中提问引起的学生反应及结果与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课堂尤为如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有效提问现状分析、有效提问的内涵、提高有效提问的策略等维度进行解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有效提问 提问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提法和安排尤为重要)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在数学课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互动交流、沟通对话的主要渠道。有效的课堂数学提问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当今,新课程追求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形成师生课堂互动的良好氛围。审视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着不少误区:(1)问题总是教师课前预设好的;(2)提问的主体仍然是教师;(3)学生很少有提问的机会。因此,我们要让课堂提问发挥积极的作用,使课堂因提问而变得更有魅力更加精彩。
二、重新理解课堂提问的内涵
提问指“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现代汉语词典》P1239),可见,课堂上提问并不是只限于教师对学生,也可以学生来提问。提问是让人回答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人的思维,引起思维的碰撞。因而,提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时候提问,谁来提问等等,这些值得我们重新思考。课堂提问有以下四层内涵:(1)提问具有预设性。主要是指,课堂提问可以是教师课前预设的。提问设计的巧妙否,直接影响课堂效果。(2)提问具有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提问也必须体现生成性。挖掘本节课的提问资源,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3)学生参与提问。主要是指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同样是提问的主体,学生可以质疑并提出问题,教师参与解答。(4)提问是交流的载体。新课程提倡师生交流、互动,而提问正是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学生的提问正是学生思维的展示与暴露。
三、改进课堂提问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三方面改进课堂提问的策略:预设具有价值的问题,把握重要的生成问题,引导学生提问解疑。
(一)预设具有价值的问题
1.目的性。
任何一节好的数学课都应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因此,老师的提問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换言之,学生思考并回答了这个问题就能马上判断出自己是否了解或理解了某个知识点,是否掌握了某种教学方法或领悟了其中的数学思想.
2.科学性。
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各知识点间的联系,科学地设计提问内容。在课堂中,教师要科学地表述问题,科学地进行提问,教师的“问”要切中要害,精练干脆,无懈可击,准确无误。只有教师“善问”,才能使学生“善学”。
3.启发性。
要想使问题变得有效,问题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要求学生探索或思考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并组织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悬念,经过教师适当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师生共同向一个方向一起去探索,去证明,去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这样的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主要是引导的作用。因此老师应当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是机智的,所以老师在提问时不仅要注意问题的知识性,同时还应该考虑提问的艺术性,能视情境的需要变通,尽可能多一点幽默感和趣味性。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中还应了解一些常见的提问类型,如:
(1)渐进型提问。在提问时,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级而上。
(2)集散型提问。集中一点发问,回答发散,同中求异,点上长花。
(3)引申型的提问。从习题中引申下去,创造一种新的境界,从而巧设疑障,启发思维。
(4)设悬型提问。教学中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此外,还要了解疏导型提问、深究型提问、辨析型提问及搭桥铺路、化难为易的过渡性提问等。
(二)把握重要的生成问题
1.创设生成问题。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的问题是:“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有什么办法说明?”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1)用量角器量;(2)把角剪下来拼;(3)把角折一折等。但是,在实施中发现,学生用量角器量都有误差,另外的方法又别无选择。教师因势利导,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除了量,你还有什么好方法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学生逐步想到并应用其他的探索方法,三角形内角和进行多种解读。
2.放大有效问题。使同学们明确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比如说三角形的内角和引出三角形的分类,一共有几种三角形,不适合于当堂解决问题,就可以“暂缓处理”,让学生回家后利用课余时间解决问题。这样处理的目的,还是为了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解决主要问题。
(三)引导学生提问解疑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是研究课堂提问的一个重要话题。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让学生敢问会问,提高问题的质量。如果学生提出好的问题老师应加以引导。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怎么会有那么多三角形呢?”他们都有什么作用,这能够表现出三角形的什么特性?这样的问题承上启下,不仅引起学生的思考,又为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教师及时加以表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效果会很理想。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指,面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合理处理,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索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只能充当“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例如,学习“平均数”,设置问题:汽车20分钟行驶了30千米,中途车坏了,修车用了20分钟后继续行驶,20分钟走了26千米后到达终点,请问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同学们争论不休,这时候如果教师加以教师引导:“请对照我们讨论的数量关系‘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思考一下。”同学们经过提示交流会一下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对现象的思考
通過自我的反思,以及进一步的观察、思考、研究,我认为要达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有效的,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在思考问题时应注重提问时的几大要素:
(1)提问的质量。
在提问环节多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多问有启发性的问题,多问可多角度思维的问题,同时要注重提问的目标性、准确性、层次性。
(2)提问的清晰度。
“表述模糊”的提问往往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浪费课堂时间。
(3)提问的动态性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地碰到所提出的问题仅有少数学生应答的情况,此时可以尝试转换提问的角度,用更清晰、简练、明确的语言重新表述自己的问题,让其达到动态性的提高。
(4)理答的艺术。
教师如果没有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的理解仍较为模糊且缺乏应有的深度,适时的引导和调控也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提问的基本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做一个优秀的提问者,努力成为善问的教师,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善思、善问。
参考文献
[1]石颐园.关于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7.
[2]郭要红.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J].数学通报,2010.2.
[3]乔金芬.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数理化研究,2011.8
[4]孙梅琴.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数学窗/教材教法,2010.3
[5]陈孝飞.数学课堂中提问技能的有效性分析[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1.7
[6]刘娟.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