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里的“假课文”到底假不假
2017-05-27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4期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前不久,一篇名为《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的帖子在网上广泛流传。这份帖子中罗列了不少现在正在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具体错误,比如,某版本的二年级课本中的课文《爱迪生救妈妈》,“无论是课本还是老师的教参都没有注明文章的作者和来源”。而且,根据历史资料,爱迪生小时候的那个年代根本还没有阑尾炎手术,课文所叙述的内容根本不存在。再比如,某版本五年级上册的《地震中的父子》,讲了父亲到学校救助儿子及儿子同学的故事,但是据几位语文老师的考证,当年的洛杉矶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的凌晨4点31分,凌晨的学校,怎么会有學生?那么,网上热传的这些“假课文”到底假不假?公众应该如何看待语文教材中的种种变化?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
“对语文教材的这种批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温儒敏教授说,“其实,《爱迪生救妈妈》这篇小故事并非‘杜撰,而是有来路的。”据温儒敏介绍,1940年美国拍摄的电影《Young Tom Edison》,里面就有一段爱迪生救妈妈的情节。在选入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之前,1983年版的人教版初中英文课本第5册第9课中,已经选了一篇题为“Edison's Boyhood”的课文,其中写到了爱迪生救妈妈。而小学语文的这篇课文就是根据这些材料编写的。“小故事属于文学作品,即使有一定的想象和虚构,也是可以容许的。”温儒敏说。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如果其选材来源于某个历史事件,那么是不应当出现知识性错误的。名人故事的“虚构”也要有一定的限度,最好有些相关的史料做根据,名人的性格、情感等心理特征应和传主性格特点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