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摹精微?细节传神
2017-05-27王云卿
王云卿
衔鱼翠鸟
钱 起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
擘破得全鱼,一点翠光去。
唐人钱起的这首小诗,捕捉了翡翠鸟捕鱼的瞬间情状,描摹精微,状物传神。
四句诗依翠鸟捕鱼的顺序来写。首句写它在高树上俯视水面莲叶的间隙,留心观察那散碎水面上偶然出现的鱼影;次句写它发现目标之后,从高树上一闪而下,“瞥然”,是形容瞬间闪过的样子,极写俯冲之迅疾;第三句写它破水而入,啄得潜鱼;结句写它得食以后,跃出水面,便一闪而逝了。
寥寥二十字,一个单纯的捕鱼过程,一组短暂的小镜头,然而翠鸟那锐利的目光和敏捷的动作,却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作者是如何把翠鸟的这两个特征表现得如此突出的呢?
先说作者对翠鸟锐利目光的表现。作品从始至终没有一个正面的字去直说它的目光如何锐利,而是把笔墨用在了翠鸟与环境关系的设置上,通过对捕鱼环境的精心设置,间接地表现出翠鸟那犀利的目光。请看:其一,翠鸟所俯视的水面,是被重重“莲叶”遮盖着的,水中的游鱼只是在游到莲叶间隙时,才能隐约露出一点踪影,这么低的能见度,若非目光十分锐利,如何能够发现目标?其二,翠鸟所在之处,并非贴近水面,而是在“高树”上,从这么高的地方俯视水面,能将叶隙间的游鱼看个清楚,这需要多么好的目力!其三,翠鸟所发现的目标,并非水面上的浮魚,而是藏在水下的“潜鱼”,这一笔,又把翠鸟的目力推进一层。“莲叶”“高树”“潜鱼”,这些看来是纯客观的环境描写,却暗藏着作者的巧妙构思,作者避开了正面落笔的俗套,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不动声色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再看作品对翠鸟迅疾动作的表现。作者采用了三种手法:其一,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即通过翠鸟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去表现,想那莲叶缝隙中的潜鱼是一晃即逝的,翠鸟从发现目标到由高树飞下、到破水而入、到伸嘴擒捉,必定是近乎闪电的速度,稍有迟缓,便会落空。其二,采用正面描写手法,直接展示翠鸟的几个连续动作:“下”“擘”“去”,三个动作的连续推出,简洁而有力地勾画出翠鸟由上而下、由空而水、由近而远的迅疾身影;它所展示的空间是如此阔大,展示的时间却是如此短促,这种时空的逆差,更突出了翠鸟的飞动之速。其三,从观者的角度去写。作者写翠鸟从高树上俯冲下来,使用了“瞥然”这个词,说自己的眼睛无法追随那瞬间闪过的鸟影;写翠鸟得鱼后飞走,作者说只见“一点翠光”倏乎而逝。总之,在作者的视觉中,翠鸟的形体不见了,见到的只是点、线、光,描写这些主观感受,便将翠鸟的疾飞之状刻画至极。
钱起是中唐“大历十才子”之首。他的诗工于写景白描,审美上具有追求精确表现清幽小境的写实倾向,善于从细微之处下笔,可谓笔追造化。这首小诗可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