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

2017-05-27汤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同性恋者卡罗尔同性

如今,当看到同性恋者双双结伴、手牵手自由行走在街上,甚至当街大秀恩爱时,很难想象从前他们的地位。美国对同性恋权益的保障随着时代发展已经愈趋成熟。

1.同性恋争取权利的历史

美国的同志历史悠远,但直到二十世纪以前,同志都必须隐匿性倾向以躲避法律迫害和社会歧视。美国社会很早就发展出“衣柜”(Closet)6一词,被引申为对个人性倾向的保密。以后“出柜”一词来自于橱柜里的骷髅 (Skeleton in the closet) ,同性恋者被比喻为橱柜里的骷髅,明显表现为歧视。“出”除了“告知他人自己的性取向”以外还有“第一次同性性行为”与“加入同性恋群体”等含义;“柜”则是比喻各种来自社会的压力。

同志族群在美国的发展史如同多数国家,从最早被定义为罪恶、违法犯罪和疾病,最终除罪化为自然事实。由于美国各联邦州有独立的法律系统,同性恋合法化的历程较为缓慢。

1953年4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一项行政令,禁止同性恋者在联邦政府部门就职。政客并不是同性恋群体的唯一阻碍。在1950年12月15日的那份国会小组委员会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卷入到堕落活动中的那些人,不仅违背了法律和道德准则,从(政府)公信度的角度来看,他们也会带来一些安全风险。”1952年4月,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把同性恋列为精神疾病,直到1973年才修改了这一定义。

美国对同志立法的转变,与传统性别文化的自由化过程大致符合。随着文化发展成熟,以及20世纪以后性别文化的传统束缚逐渐衰弱、个人性自由学说的出现,美国社会开始重视同志权益。

1962年,伊利诺伊斯州首先废除同性恋性行为违法的法律条文。在某些州,直到2003年全国立法修正以前,同性恋一直是属违法行为。

1981年7月3日,艾滋病的蔓延彻底动摇了同性恋群体。在第一次报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时,《纽约时报》所用的标题是“41名同性恋者患有罕见癌症”。艾滋病并不是癌症,但是在那时它的确很罕见。时隔一年,《纽约时报》第二次刊发了关于艾滋病的报道。然而,到1980年代末期,已经有8.9万名美国人死于艾滋病并发症。死亡数字的上升,伴随着整个国家对于这种疾病的冷漠反应,这些都深深伤害了同性恋群体。

在比尔·克林顿当政期间,他颁布了一项国防命令,规定入伍军人不得被询问性取向,同性恋也不得公开自己的性取向,否则将被开除。这项指令后来被称为“不问不说”政策。从艾森豪威尔总统严厉禁止,到“不问不说”已经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2010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废除了“不问不说”政策,允许同性恋者在军队中公开自己的性取向。2016年6月,美国军方取消了对跨性别军人的禁令,准许他们公开服役。

2004年5月18日,马赛诸塞州成为美国第一个同性恋婚姻合法州。2015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创造了同性恋民权运动的历史。最高法院裁定在美国任何一个州同性恋都享有宪法赋予的婚姻自由,这个裁定具有里程碑意义。就在12年前,美国还没有任何一个州可以让同性恋合法结婚。在最高法院的历史性判决下达前,美国已经有35个州加入了马赛诸塞州的阵营,宣布同性婚姻合法。这意味着,如今有超过70%的美国人生活在允许同性结婚的土地上。

虽然同性恋维权人士的斗争之路艰辛而漫长,但美国舆论对于这个议题的态度却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变。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追踪调查,2009年,美国民众对于同性婚姻的支持率是37%,而到了2015年5月,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57%。

2.同性恋大游行由来

同性戀大游行与著名的石墙事件(Stonewall)有关。

1960年代,纽约当局往往拒绝授予和同性恋者相关的酒吧卖酒执照。尽管如此,申请合法买卖不成的店家仍然维持酒业生意,警方也因此时常突击检查同志酒吧。1969年6月28日,纽约警方再度对“石墙酒吧”发动突袭,却引发同志对暴行的反抗。警察展开为期数天的包围行动,即“石墙事件”。至此之前,美国的同志从未以暴力方式抵抗官方的压迫。“石墙事件”使同性恋者史无前例地团结起来进行反抗。“石墙事件”开始引领同性恋解放运动,走向如法国大革命时攻陷巴士底监狱般的象征性开端。自这以后,6月被全球同性恋者视为同性恋庆典月,称为“骄傲月”。6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全球不少城市的同性恋者都会举行同性恋者“同志骄傲大游行”,像过节一样宣示自己的性取向,让欢乐的气氛达到最高潮。最早的“同志骄傲大游行”可以追溯到1970年,近一万名男女同志齐聚纽约,举行纪念“石墙事件”的大规模游行。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到2016年已经是第46次。近年来,纽约的政客们每次都会参加在纽约举行的“同志骄傲大游行”。从联邦参议员、州长到市长,全都悉数参加。民主党总统提名人希拉里·克林顿,也出现在2016年的游行队伍中。

纽约居住着50万同性恋者。占城市人口的6%,也就是每18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同性恋者。这个比例相当高。因此,在大街上随时都可以看到男男、女女的同性恋者。他们多半会手挽手前行,亲密程度与男女夫妻或者恋人不相上下。我认识的同性恋者,都是很好的人。我对他们的印象是:他们(她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非常爱整洁。很注重自己的形象,穿戴很注意。

3.2015年四部同性恋电影代表作

2015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历史性的裁定,宣布同性婚姻在全美50个州全部合法。就在这一年,共上映了十余部反映美国同性恋题材的影片,在数量和质量上超过以往,达到新的高潮。

(1)《卡罗尔》——穷富之爱

《卡罗尔》(Carol)的故事发生在五十年代的曼哈顿。

刚刚在一家百货商场找到工作、二十几岁的瑟睿思·贝利维特(Therese Belivet)对工作、生活和爱情都提不起激情。直到有一天遇到来商场为女儿购买圣诞节玩具的卡罗尔(Carol)。卡罗尔雍容华贵的举止给瑟睿思留下 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瑟睿思发现卡罗尔将一双皮手套忘在了柜台上,就按照客户留下的地址找到了卡??罗尔的家。进入中年的卡罗尔有美貌、有钱、有豪宅、有分居后仍旧不弃不离的富有的先生、有爱她的孩子——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爱。和瑟睿思一见面,就如同干柴碰到烈火,爱情在两人心中熊熊燃烧。从此以后,两人都不顾各自的家和爱她们的人,尽可能在一起,甚至出去旅游。深陷恋情的卡罗尔甚至放弃了争夺女儿抚养权的官司,而要坚定地和瑟睿思在一起。在极大的社会压力下,深深爱着瑟睿思的卡罗尔为了年轻的情侣的前途,忍受巨大的痛苦,决定不再与瑟睿思往来。但是瑟睿思却忘不了卡罗尔,不顾一切地去找她。影片最后在卡罗尔惊异的、惶惑的、但又是幸福的眼神中定格。

(2)《珍妮的婚礼》——由悲转喜

《珍妮的婚礼》(Jennys Wedding)中的珍妮,出生在克利夫兰一个传统家庭。从小父母都是按照一代一代的传统教育女儿。母亲一直认为在这个环境中长大的珍妮,会像她一样继续这样的生活——嫁人、生儿育女。甚至为她准备了出嫁用的一套家传的厨房餐具。父亲一再叮嘱不要错过自己看好认为是正确的人。一天,珍妮告诉父母自己已经有了心上人,父母都以为女儿的婚姻大事已经是尘埃落地,纷纷告诉了同事和亲朋好友。当女儿首先告诉母亲自己的结婚对像是同性的时候,母亲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她自责女儿为什么一直对她隐瞒。这件事对父亲的打击更大,他无法承受来自家庭内部和外界议论的压力。母亲毕竟是母亲,在外人的议论面前,母亲予以严厉斥责,并宣称自己要参加女儿的婚礼。一直持反对态度的姐姐从自己的婚姻中认识到幸福远比婚姻的形式重要,赶走了自己懒散的先生,决定参加妹妹的婚礼。而弟弟从一开始就和珍妮站在一起,坚定地支持着姐姐。父亲为了不伤害太太和女儿,最终在无可奈何中加入了参加珍妮婚礼的队伍。珍妮的婚礼并没有展开珍妮和恋人的关系,而是围绕她们的婚礼,展开了父亲与母亲、珍妮与父母、珍妮与姐姐、姐姐与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3)《谁来继承》——生死之恋

《谁来继承》(Freeheld)是根据发生在新泽西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侦探劳瑞·海斯特(Laurel Hester)在警察局工作了二十多年。一次在打排球过程中,认识了一个比她小将近二十岁的女子叫史黛西·安德瑞(Stacie Andree),后者是个汽车维修工。日久生情,两人买房同居。不久以后劳瑞罹患肺癌,史黛西开始细心照顾自己的爱人。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劳瑞提出要将自己在警局工作二十多年之后的所有福利待遇转让给史黛西。但是在同性恋拥有合法婚姻权利的十多年前,新泽西欧辛县(Ocean County)法律明文规定不承认同性同居者俱有继承权。于是劳瑞和县执法部门展开了一场法律大战。此事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社会上每天都有支持劳瑞和史黛西的人在执法机构门前声援。在社会各界的声援下,迫于压力,县有关部门修改了法律。已经奄奄一息的劳瑞在法庭上,得到了史黛西可以获得福利继承权的承诺,露出了最后的笑容。

(4)《林荫大道》——最后绝唱

在演艺事业高峰中溘然辞世的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 (Robin Williams)令世人扼腕的绝唱——《林荫大道》(Boulevard)也在这一年进入影院。这部电影于2013年杀青,但是由于罗宾·威廉姆斯 2014年自杀身亡,《林荫大道》主题过于严肃,迟迟找不到发行公司上映,所以一直推到2015年年末。片中罗宾·威廉姆斯饰演男主角诺兰·马克(Nolan Mack)。诺兰是一个进入耳顺之年在一家银行工作了26年老员工。他有着爱他的太太喬伊以及稳定的生活。一切似乎都很平静,直到某晚他开车在街上闲逛, 遇到了年轻的男妓利奥,生活从此发生变化。面对心中潜藏多年的同性情感,他对人生产生一连串的问号。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和太太虽然相敬如宾几十年,但是拥有的是无爱的婚姻,两人同床异梦像是两个世界的人。他尽管职场得意,但依然填补不了心中的空虚。

4.探索同性恋内心世界的突破

这四部影片在反应同性恋在现实世界中的处境的同时,也较为深刻地揭示了同性恋的内心世界。即使是在同性恋婚姻合法的情况下,同性恋者的爱情还是会受到社会的非议和来自传统家庭的阻力。在《珍妮的婚礼》中,珍妮的??母亲就是因为受不了好友的非议而离开了她心爱的保龄球队。在自己家庭的内部,更是充满了珍妮的父母、父女、姐妹之间的矛盾,造成家庭的分裂。《卡罗尔》中的卡罗尔和女伴尽管爱得如胶似漆,最后也只能在社会的压力面前分手。在《谁来继承》中,观众更是不难看到来自社会对同性恋的巨大反对声音,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当事者工作部门。从《林荫大道》影片的发行过程,依然看到社会对同性恋的理解还有一段距离。即使是大牌的影星如果是同性恋者,工作和生活中也不会那么自如。《林荫大道》影片深刻反映了同性恋者在社会环境中内心的挣扎。罗宾·威廉姆斯也认为《林荫大道》“与其说这是一部同性恋电影,不如说是探讨如何释放自己的影片”。

这几部影片能更加深刻地探讨同性恋者的内心世界,直面他们之间的爱情,无疑是一个突破。这也是伴随近年来人们对同性恋问题认识的加深,对同性恋和变性者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而来的。此前类似影片更多反映的是同性恋者的处境。以奥斯卡获奖影片《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为例,其中的同性恋者杰克处境艰难被社会所不容甚至被打死。另外很长时间人们难以脱离同性恋影片《费城故事》(Philadelphia)中同性恋者感染艾滋病死亡的阴影。认为同性恋是艾滋病的源头,是不伦的代名词。近年影片开始从悲剧的阴影中走出,人们已经看到了同性恋者争取平等权利取得的结果。《卡罗尔》、《林荫大道》中的人物尽管遭遇到社会的阻力,但是我们也看到《珍妮的婚礼》、《谁来继承》中表现出的社会对同性恋者呈现出的某种程度的宽容和支持。

这些影片都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尤其是《卡罗尔》拍得很浪漫、很唯美。画面典雅、在视觉上是出色的,似乎每一个镜头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无论构图、色彩、还是用光都给人精美的感觉。音乐更是十分优美。影片对现实的描绘真实自然,没有矫柔造作,没有故弄玄虚,而是平和地描述了这一段真挚无邪的感情,让人忘记是同性之间的恋情,而感觉就像两个普通情侣的初恋的故事。两人朦胧真挚的纯真感情,深深打动观众。该片堪称是同性恋影片的上乘之作。同时演员表演出色,大牌尽现。《卡罗尔》一片主角卡罗尔的扮演者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曾经在2014年因出演《蓝色茉莉花》(Blue Jasmine)主角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出演瑟睿思·贝利维特的茹妮·玛拉(Rooney Mara),她曾经在2011年因为拍摄《龙纹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而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今年她再次与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插身而过。在《谁来继承》一片中出演侦探劳瑞的是著名演员、曾经因为《依旧爱丽丝》(Still Alice)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朱莉安·摩尔(Juliane Moore)。她的表演把握到位,尤其是表现劳瑞生命最后阶段时必须说话沙哑、有气无力但是又要很坚定,这是有相当难度的。而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表演,看似不温不火,十分内敛低调,但是自然真切,时而轻松诙谐,时而尖锐深刻,充满亮点。罗宾非常努力地表现出诺兰一角所处的环境,其内心的纠结和痛苦以及对爱的真诚令人深深同情。

《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在评论2015年同性恋题材电影时说:“这年是同性恋题材电影形成更大势头并大有斩获,这主要得益于过去几年主流政治家对同性恋合法运动的推动以及具有影响的艺术家的积极支持。”艺术家的参与尤其是好莱坞的影响对同性恋影片的发展不可忽视。好莱坞继续沿袭了自由派主导的理念。继支持平权运动、反战运动、占领华尔街运动之后,支持同性恋拥有平等权利的声音也始终占据主导。2016年早些时候,佐治亚州议会通过了允许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组织拒绝向违反其信仰(比如同性婚姻)的人提供服务和就业的法案。反对这一法案者认为这是明显歧视同性恋的法案。三十八名好莱坞著名影星其中包括电影剧本作家阿伦·索尔金(Aaron Sorkin)、导演罗布·瑞纳(Rob Reiner)、导演格斯·范·桑特(Gus Van Sant)和演员朱丽安·摩尔(Julianne Moore)、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李·丹尼尔斯(Lee Louis Daniels)、马特·波莫(Matt Bomer)等联合发表致佐治亚州州长内森·迪尔(Nathan Deal )的公开信,呼吁抵制该州通过的歧视同性恋法律。在遭遇包括一系列好莱坞大牌公司在内的多家美国企业的压力后,佐治亚州州长内森·迪尔最后不得不否决了这项有争议的宗教自由法案。

(汤伟,旅美学者,现居美国纽约。)

猜你喜欢

同性恋者卡罗尔同性
猫咪卡罗尔
遗失的美好
报告
作为美女,压力山大
美国六成地区同性能结婚
论“同妻”群体的生存困境与权利保障
狮王卡罗尔
形式婚姻:无奈的假凤虚凰
同性恋者心态析
同性恋者心态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