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婚姻:无奈的假凤虚凰
2008-05-15余彬
余 彬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同性恋”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了,科学界对同性恋也早就有了定论:同性恋不是性变态,而是属于少数人的自然现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理解同性恋行为,甚至有名人公然宣称“同性恋就是犯罪”。压力之下,同性恋者隐藏在人群中,不敢公开自己的性取向,千方百计地不让人觉察到自己的同性恋者身份。据研究同性恋的专家张北川教授估计,中国目前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大约有3000万人,其中80%以上的同性恋者会进入传统婚姻。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婚姻中,同性恋者与其异性恋的配偶,将会受到多大的伤害。为了尽量少伤害别人和自己,近年来,在一些大城市,悄悄出现了一种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的互助婚姻——形式婚姻。
什么是形式婚姻?
形式婚姻,顾名思义,就是婚姻只有形式,而无实质内容。这是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南京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兴起的一种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的互助婚姻模式,也就是一个男同性恋者和一个女同性恋者举行婚礼,组建家庭。表面上看来,这是个由一男一女组成的正常家庭,而实际上。“夫妻”双方在生理和人格上都保持独立,他们不过是借助婚姻的形式,抵挡外界的压力,在婚姻的保护伞下获得爱的自由。
由于对婚姻的期望和要求不同,形式婚姻也分好几种。比较常见的是“夫妻”方保持朋友关系,平时不在一起生活,只是在逢年过节或家中有事等需要同时“出镜”的情况下,双方才一起出现。也有像正常夫妻一样,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但是可以带各自的伴侣回家。有的人想要孩子,“夫妻”双方会事先约定用人工授精的方式生育后代。还有一些同性恋者只是希望用婚姻的形式告诉外界他是一个“正常”人,他们结婚的目的是为了离婚,因为很多人歧视同性恋者,但离婚者基本不会被看成是同性恋者。
形式婚姻的双方都清楚,所谓结婚不过是对家人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是对世俗偏见的无奈妥协,所以有些人干脆连结婚证都不要,只是举办一场婚礼,让周围的人以为他们结婚了,而他们在法律上依然是单身。
无奈的选择
同性恋者在人群里的比例是2%~5%,他们只是少数人,是有别于主流的异性恋群体的边缘人,因此,他们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他们被主流社会排斥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异性恋占主流的社会中,同性恋者往往被扣上“有病”、“变态”、“畸形”的帽子,得不到大众的理解和尊重。常常有父母得知子女是同性恋者后悲痛欲绝,或求助医生,或诉诸暴力,或寻求其他“偏方”,想尽办法试图改变孩子的性取向。在平时的学习或工作环境中,如果某人被发现是同性恋者,人前人后的各种嘲弄和歧视,让同性恋者无法维持正常生活。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使绝大多数同性恋者都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而是小心地扮演着异性恋者的角色。
同性恋者不是社会主流人群,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一样;同性恋不被主流社会接受,也是大部分国家的现状。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传统婚姻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在这种文化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传宗接代,不仅仅是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更被融入到与个人道德紧密相关的“孝道”中。西方国家的同性恋者很多选择不婚,而在中国如果不结婚,会被周围的人认为不正常,招来很多流言蜚语,给生活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会被认为是不孝顺,让父母感到痛苦。于是,很多同性恋者无法抵挡社会的压力,最终和异性结婚了:一些同性恋者可以不理会周围环境,却无法面对父母的痛苦,最终也和异性结婚了。可以说,我们的某些传统文化,剥夺了人们自由婚嫁的权利。
同性恋者迫于压力与异性恋者结婚,这样的婚姻只可能是一个悲剧。同性恋者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同时又是受害者;而无端卷入的异性恋者,则是个完全无辜的受害者。在社会和文化不认可同性恋,又逼人一定要结婚的情况下,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互相帮助,组成形式婚姻,借助婚姻的形式保护自己爱的自由,似乎是目前环境下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问题仍然存在
形式婚姻貌似给同性恋者提供了一个安全通道,但实际上这条路依旧困难重重。
首先在“择偶”问题上,形式婚姻和普通婚姻一样,也要考虑对方的外表、性格、工作、学历、家庭背景等。虽然形式婚姻的双方并非真正的夫妻,但也不能悬殊太大引起别人的怀疑,而且在以后的岁月中双方应该是互相帮助的真正的朋友,所以在选择时不能不审慎。除了要寻求双方综合素质的匹配,还有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女同性恋者的数量只有男同性恋者数量的一半;只有生活在人口众多,邻里关系不紧密的大城市的同性恋者,才有可能组成有效的形式婚姻。这些问题,无疑进一步缩小了同性恋者的“择偶”范围。
结婚以后,家庭财产问题,老人的赡养问题,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虽然婚前双方可能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协议,但是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无法预见和计划的,在一场徒有形式的婚姻中,一些矛盾可能不容易解决,而给生活带来额外的困扰。
正因为形式婚姻有这么多的难处,它不可能成为解决同性恋者结婚问题的主要途径,据统计,现在全国仅有500多对同性恋者结成了形式婚姻。
未来的路
在目前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式婚姻给一些同性恋者指出了一条接近幸福的路,也确实帮助一些同性恋者避免了很多烦恼,但是,这毕竟只是一种妥协退让、治标不治本的策略。没有人天生喜欢撒谎,没有人想欺骗自己挚爱的亲人,没有人愿意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生活,即使对于现在在形式婚姻中获益的少数同性恋者,假如可以光明正大地以同性恋者的身份示人,可以选择不婚而不会导致任何内疚,甚至可以与同性爱人携手走入婚姻的殿堂,他们一定会告别形式婚姻,做回真正的自己,享受更真实的幸福。
目前,在婚姻法中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有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和南非,挪威和瑞典今年也提出了认可同性婚姻的法案。在很多欧洲国家,虽然没有立法承认同性婚姻,但同性恋者可以合法登记伴侣关系,并享有很多与异性婚姻相似的法律权利。中国近几年来也有同性恋者和一些学者呼吁立法承认同性婚姻,但这显然不是短期能达到的目标。比较现实的是,同性恋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不再是主流文化所排斥的异端,同性恋者公开自己的身份不再受到非议和歧视,而在中国日渐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和日渐多元的文化观念中,通过适当的宣传和普及,同性恋者被当成“普通人”平等看待在不久的将来是能实现的。
从预防艾滋病的角度来看,男同性恋者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与异性结婚的同性恋者容易把艾滋病传染给异性配偶,但如果社会接受同性恋行为,不逼迫同性恋者与异性结婚,艾滋病的传播范围就会明显缩小;从社会文明的角度来看,尊重同性恋行为,把同性恋者视为普通人,才更深刻地体现了平等、自由的现代民主观念。老一辈的传统思想观念也许难以改变,但是在价值观念更加多元的80后、90后群体中,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已经提高很多。随着教育的普及、科学的普及,社会环境必将会越来越宽松。同性恋者可以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形式婚姻不再有存在的意义,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和谐相处,这才是更加美好的未来。(文章代码:0825)
[责任编辑]姜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