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者心态析
1989-01-06苏复
苏 复
同性恋,又名性逆转、反性感,属于性变态的一种。同性恋指以同性亲昵行为来满足性欲。我国古书中曾有过这样记载:春秋战同时楚王有个宠臣名安陵君,魏王也有个幸臣名龙陵君,《战国策》说,宠臣、幸臣,都是说与王“两男相悦”。后来阮籍诗云:“昔日繁华子,安陵与信阳”,于是后人把“安陵”与“信阳”作为同性恋的代名词了。另一个同性恋代名词为“断袖癖”,原文出自《汉书》,说的是汉哀帝与男宠董贤一起午睡,董贤的身体压住哀帝的衣服,哀帝要起身,又不愿惊醒萤,于是剪断衣袖而起床,可见感情之深。
在心理卫生咨询中,我们发现同性恋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孤立、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据国外资料,个别例子会引起自杀。同性恋者存在变态心理,而且一旦形成,治疗方面有一定难度,应及早预防。
男、女同性恋者,以男性居多。不论男女同性恋者,扮演丈夫角色者名“主动型”,扮演妻子角色者为“被动型”,两者兼而有之者名“混合型”。如不发生性活动,只要一起散步、观戏就可得到性满足者,名“精神同性恋”。其中以男被动型和女主动型者心理障碍较严重。
有一男性同性恋者,已逾结婚年龄,家长并不知道他系同性恋者,只从“传宗接代”来考虑,曾多次托人为他介绍女友,但他百般推托,有几次勉强答应,但也是相对无言;有位女子主动与之亲呢拥抱接吻等,而他却无动于衷,毫无性冲动。这种只有对同性有性快感对异性却厌恶者,名“绝对同性恋”。这种情况较严重,治疗起来也较困难。
同性恋者的心态,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到的。笔者曾在工作中同几位同性恋者有过接触,他们诉说,即使在性活动中也有矛盾感觉,一方面得到性快感,另一方面若肛交,则龟头染上粪便污迹却深感恶心,因而不但事后有后悔,即使在性活动当时,也会有矛盾感受。据一位同性恋者告我,他们有活动场所,如某公园一角,某公共厕所,自己或对方家里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是提心吊胆。唯恐被人发现。当性活动一结束,便立即分手,即使以后路上相遇,除非再度春风,否则视同陌路。因此,同性恋者必然会有慢性焦虑和紧张心态,长此以往会导致精神异常。许多同性恋者有严重忧郁感。如一位同性恋者由于同性恋被单位处分过,从此不论在单位或里弄,都被人歧视、蔑视,后来他想找一位对象,过正常的性生活,可是谁也不愿嫁给他,因而心中甚为抑郁。另一位同性恋者,虽未被任何人发现过,但亲友觉得他不谈恋爱一定有“暗毛病”,被视为“太监”而耻笑,结果患了心因性抑郁症。笔者还遇过一位同性恋者,为取悦于对方,竟致要求改性手术。我们虽尚未遇到因同性恋而自杀者,但清代《明斋小说》中就记载过两女子因同性恋而死的故事。由上可见,同性恋者是有多种心理障碍的。
导致同性恋的原因,众说纷纭,迄今尚无公认一致的意见。我们认为同性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其中“学习论”的解释比较重要。
如有位女同性恋者,由于家境清寒,幼时随祖母及一些老太太手工糊纸袋,工作之时,常闻一些男性之丑闻及夫妇生活中不愉快之事,于是深印在该女孩脑海,稍懂事后,拒绝与男子交往,开始了同性恋。也有些家庭,生了男孩后再想生个女的,于是将男孩打扮成女的,甚至取女性名字,造成该男孩缺乏“自我认同”,竟以女性自居,后来发展到勾引男孩同性恋。以上举例都可说是主要由于学习而来。倘青年时再予强化,就难以自拔了。
也有因负性或恶性事件而引起对异性厌恶的。如一男性,多次恋爱失败,有次被女方玩弄骗去钱财,他痛心疾首,变为同性恋者。过去有一男娶一妻一妾的,由于丈夫不能满足她们的性要求,结果妻妾两人同性恋了。
同性恋,防重于治。青少年时,一旦发现不良苗头,家长、老师就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性恋者主观上要下定决心改过,客观上可接受行为心理、厌恶、脱敏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