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问题驱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7-05-27周卫华

关键词:实践与探索问题驱动高中化学

周卫华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帮助学生建起化学学科观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驱动;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36-1

教师运用问题驱动模式,有助于凸显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驱动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学生们通过解决问题,能够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就课前预设、实验探究等方面对此方法进行说明。

一、精心预设,强化整合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教情、学情,精心、合理设计一系列的实际问题,有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将相关的知识进行重组设问,而不拘泥于教材的章节顺序,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对问题更感兴趣,进而调动其探究的积极性。如在讲Al时,我将Al的提取、Al的性质、Al的应用,三部分内容有机串联起来。

在讲Al的时候,我首先引入问题:为什么要提取Al?然后以一系列图片给学生们展示Al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中的用途。紧接着和学生们一起去探讨:为什么Al及其化合物会有这种用途?那么Al及其化合物有怎样的性质?让学生结合教材及所给的图片,分学习小组去讨论。学生们通过交流了解获得很多相关信息:Al合金的密度较小,但是硬度和强度都较大,因此被用来制造火箭、导弹、飞机的部件等。Al2O3的熔点很高,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Al(OH)3具有弱碱性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明矾(KAl(SO4)2.12H2O)可作净水剂,它在水中可水解产生氢氧化铝胶体,其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达到净水的目的等。通过感知Al的广泛应用,激发和增强学生们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的参与度非常高。接着我会给学生们去讲解Al是怎样提取出来的,Al主要是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与铝土矿中,我会让学生们分组去设计方案并画出简单的流程。在方案设计中我会提出一些小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如何除去铝土矿中的氧化铁等杂质,是否可以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在方案一中加入盐酸后如何除去溶液中的Fe3+,学生肯定会想到加入OH—把Fe3+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然后我會追问,是加入氨水(一元弱碱)还是氢氧化钠(一元强碱),加入的碱的量又如何。在方案二中加入氢氧化钠后如何把偏铝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铝,是通入HCl气体还是CO2气体,通入的量又如何等等。

学生在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认识,同时在实验中,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们有很大的帮助。

二、结合实验,引导探究

问题驱动型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要求大部分学生通过个体思考、讨论、小组活动后能够回答,能起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作用。教师要防止实验问题设计难度太大,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形成习得性无助。

在给学生们具体阐述在铝土矿中提取Al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让他们知道氢氧化铝和氧化铝都具有两性,例如在方案一中通过做氢氧化铝分别与氢氧化钠和氨水反应的实验,让学生们知道选择氢氧化钠比较好,过量的氨水会把Al3+和Fe3+都沉淀,但过量的氢氧化钠只会把Fe3+沉淀,从而达到除去Fe3+的目的,从中可以获取知识氢氧化铝只溶于强碱不溶于弱碱(氨水)。在方案二中通过做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实验,让学生们知道选择通入CO2比较好,若通入HCl气体有可能会把生成的氢氧化铝溶解,从中可以获取知识氢氧化铝只溶于强酸不溶于弱酸(碳酸);通过做氧化铝和氧化铁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们知道氧化铝能溶解于氢氧化钠而氧化铁不溶于氢氧化钠,可以通过碱溶的方法除去氧化铁,从中可以获取知识氧化铝的特性能溶于强碱。

三、多元开放,拓展视野

问题驱动教学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问题的设计要分层次,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到层次、范围不同的结论,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对Al的讲解我是采用问题驱动的模式,首先从为什么要提取Al开始,讲一些铝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来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之后开始讲铝土矿中提取铝,如何除去杂质氧化铁,酸溶后如何除去Fe3+,是加入氨水还是氢氧化钠,所加入的量为什么要过量,如何把偏铝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铝,是通入过量的CO2还是HCl,如何把氢氧化铝转化为氧化铝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们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资料,数据分析,并设计实验检验,与同学交流研究成果,从而得出解决方案。教师通过抛给学生们这些问题,让他们自行解决,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教师还可以对他们进行帮助,引导问题探究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在真实的学习情景中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强调了学生的设计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在学生设计出自己的方案后,教师将目前来说最好的方案给学生们,让他们进行对比,观察优劣处,学生们在仔细思考后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通过让学生们发散思维,开动脑筋,各自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生之间就能够进行思想的碰撞,进而提高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所处的真实世界的问题。

教师不仅仅要提出能够激起思考的问题,还要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所以问题驱动的较高境界应该是“利用好的情景设计,最好是具有全程性和问题性,让学生们自主建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并解决”,这样的课堂应该更具有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唐红娟.“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3(10).

[2]杨林全.化学课堂中生成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06).

猜你喜欢

实践与探索问题驱动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略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企业“三议一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法的实践与探索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