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2017-05-27唐玉婷
唐玉婷
摘 要: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适当地把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体验情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把对美的期待转化为鉴赏能力。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34-1
一、联系生活,体验情境
一个人的阅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种种情感体验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如果将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转换成生活的方式进行体验,那等于变语文为生活,让语文更贴近生活。
《海伦·凯勒》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在教学第一自然段后,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海伦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痛苦感觉。我组织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实验,同桌两个人相互给对方蒙住眼睛,塞住耳朵,然后说说自己此时的感觉如何。实验后,学生都说,一个人要是“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后,日子没法过。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后,学生和课文中的海伦在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感触更加深!
二、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在小学语文书本中,往往有许多课文,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毫不相干的,学生对这一类课文的直观感受是空白的,所以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往往要利用一些实物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这一类物品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秦兵马俑》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但是离孩子们的生活实在是太遥远了。所以我在课前就准备好了自己在旅游时买的兵马俑模型,在教学相关内容时演示相应的兵马俑模型。小小的模型拉近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孩子们由衷地欣赏着这些“艺术品”,仿佛走近了它们的身旁,倾听着他们的呼吸声,仿佛身临其境。
三、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随年龄发展,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客观发展,他们对形象直观的知识更容易接受。在图画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感受文字所不能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如能把图片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时,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胸腔”提出了质疑,的确,对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胸腔”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除非对人体生理构造熟悉的同学能明白“胸腔”的确切意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将人体的骨骼图片展示给学生,通过学生观察图片,老师细致讲解,学生对“胸腔”这个词语有了较深的理解。同时,学生也了解了人体骨骼方面的知识。因此,图片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仿佛把学生带到了解剖室,自己正是那位进行人体研究的医生……
四、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在语文课堂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配上音乐的朗读,更优美,在音乐中的体验,更生动,在音乐中的理解,更简单……
音乐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具有独特的魅力。《二泉映月》含蓄、深情的旋律如泣如诉、如悲似怒,时而委婉低回、时而激荡高亢,抒发了作者淤积在内心的幽愤、哀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以音乐作为主导,把音乐融入课文之中,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包含的那种复杂的情感,音乐之中,有阿炳对过去的美好回忆,有阿炳的人生坎坷经历,更有阿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乐曲进行了相应处理,把整首曲子进行了分层处理,并逐一进行挖掘,启发学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乐曲的播放恰到好处,不但没有阻碍对文章的理解,反而使教学过程锦上添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巧用媒体,融入情境
多媒体课件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恰到好处地使用,可以使小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生动地学习。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力求将音乐、美术、科学等艺术融合于语文课堂,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通过这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其他艺术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天安门广场》最后一个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天安门广场的热闹景象,词汇丰富,语言优美。學生通过朗读,对“华灯齐放、礼花飞舞、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这些词语特别喜欢,但不太了解。于是,我利用网络一边把天安门广场的图片一幅一幅地展示出来,一边播放铿锵有力的爱国歌曲《歌唱祖国》,边播放边说:“你们可以任选一个景点,当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兴致勃勃,惟恐轮不到自己上台做导游。
六、扮演角色,深入情境
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利用角色效应,让孩子扮演、担当特定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朗读复述,或报告见闻,或演示操作,或描画表演,或主持裁决,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学生的学习也会因罩上浓厚的情感而焕发出生动的光彩。
教学《海底世界》第三自然段,我安排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圈、划出动物活动特点的词句,并与同桌讨论讨论。此刻,学生的心仿佛已经进入了文中,他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于是我开始提问:“你最喜欢哪种海底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呢?”大家一下子踊跃了起来,他们纷纷忙着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有的选择朗读的方式来表演;有的选择了表演;还有的拿出了课前搜集的资料,准备介绍自己喜欢的海底动物……紧接着,我就让他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等海底小动物头饰、图片、资料上台表演。课堂上,同学们兴致勃勃,全都沉浸在诱人、神奇的海底世界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