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

2017-05-27赵婉君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学生视角推进策略创业教育

赵婉君

摘 要:创业教育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能够增加学生创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而制定的相关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现阶段高校教育中,多以学生为研究视角,进行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但是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探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困境,进而提出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学生视角;创业教育;困境;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119-02

创业教育是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以培养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时所需的相关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使其成为具有创业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高校应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密切与企业界合作,提高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能力,寻求一种内外环境有机结合的链条式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创新性和开拓性人才的输出,推动高等教育全面改革。

一、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社会、市场和知识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高校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创业教育的开展促进了高新技术的转化与发展,引导在校大学生更好地成长,并且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困难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促进高校教育改革

由于高校受传统培养模式所限,在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重视程度较弱,从而间接导致了大学生创业失败、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而创业教育就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变传统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和思维方式,使在校大学生提早地接触到社会工作中去,让高校毕业生在作为求职者的同时,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从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极大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

(二)创业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当前,高校高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高校培养的人才对国家和社会有较强的依赖性,独立性、开拓性和主动性意识不足,缺乏创新精神。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不仅仅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竞争能力,使当代大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提高其创业素质和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及技能。

二、学生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境

本文对广州大学城5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300份,其中有效份数为287份。问卷设计从在校大学生的视角出发,针对各个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调查。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无论是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视度方面来说,还是创业教育具体实施方面来说,学生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概念和态度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总体而言,基于高校学生视角下的创业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困境:

(一)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深入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化,广州大学城各大高校也相继开设了相关课程,并且在课余时间内开展了各类创业活动,但最终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根据调查中显示,针对学生本身对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的认识上,只有30%的学生了解创业教育,并理解创业教育的优势所在,认为创业教育能够帮助解决就业难的现象;而剩下的70%同学中,52%的学生表示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接触到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但是具体的教育理念还存在偏差,认为创业教育仅仅是就业指导教育中的一部分,教育价值不大;另外,18%的同学则不清楚创业教育的概念,并有部分同学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盈利,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错误,不清楚创业教育的旨在目的。

(二)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不够健全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得出,目前高校中关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属于“参差不齐”的程度。首先,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有76%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的,只有少数学院例如经济学院等是作为专业课程来开设,而这也就导致了对许多学生来说,创业教育仅仅只是一门选修课,凭借学生的兴趣或爱好来选择是否学习这门课,而不是真正意义上将其作为较为系统的学科和教育模式,这导致使部分高校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高,教育质量也不太理想。其次,从课程开设时间方面来看,在大一至大三期间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仅仅占34%,更多的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是放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身上。从理论上来说,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的课程模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模式的创业教育,这样会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和质量。

(三)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而言,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极为短缺,教师本身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远远达不到社会对学生教育的要求,加之部分高校没有对创业教育引起重视,导致缺乏专业性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开展创业教育。虽然随着创业教育的逐渐深入,部分学校开始引进专业教学人才,但是大部分教师的理论知识要大于实践教学,教学方式过于陈旧,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而從统计的数据上来看,在所有创业教育类课程授课的教师中,专业教师仅占30%,有过创业经历和经验、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13%,而其他授课教师则由党政领导或学院辅导员来担任,占总体比例的53%。总体来说,大部分高校在创业教育都缺乏专业性的教师,说明了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

(四)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外部支持欠缺

高校是创业教育开展的主体,但是并不意味着只凭借高校的力量就能很好地开展下去,还需要社会外部力量的支持,共同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大多数高校中缺乏健全完善的文化氛围,学校的管理者们大多不太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不会带头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而学校的侧重点则是在于学生成绩的好坏,忽视对创业精神的宣传。另一方面,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在推行创业教育政策方面缺乏足够明确的有效措施,没有形成整体的创业教育体系,而且在对创业教育政策方面宣传力度也不够,导致很多学生不太了解相关政策,从而促使创业教育的开展处处受阻。

三、学生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合理定义创业教育概念

对于学校来说,就应该对创业教育进行合理地定位,把它提到与传统专业教育同等的地位上来,应该把创业教育提高到学校的人才质量培养的战略高度上来,积极奉行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理念。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绝不仅仅是针对就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对策,也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完整的教育体系,全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因此,在充分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及作用的基础之上,学校对其的合理定位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晰创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内涵、对象及性质;其次,详细制定创业教育的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构建创业教育的体系;最后,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研究创业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及时有效地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二)加强培养学生的创业教育意识

从调查来看,学生在对待创业教育方面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一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创业意识比较薄弱。实际上,由于高校对创业意识培养的缺失,造成了大学生只依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帮助来寻找工作,而自己缺少创业意识和内在动力。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教育意识,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现实到主动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促使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就会更有针对性、主动、积极地获取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三)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掌握相关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是高校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目的。一方面,拟订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开展计划,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创业教育,设置不同的创业教育目标,开设相应的创业学课程。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专业开展不同内容的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教育,根据不同的定位和需求分别实施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融合其专业性和普及性。

(四)优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保证。对于健全师资队伍,首先是要培养专职的创业教育教师。专职教师是创业教育的關键,主要从事相关课程设计与教学,而高校方面也要对相应的教师进行教学规划与教学考核,从而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为创业教育的成功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郝平.培养创新人才应作为大学重要职责[N].中国教育报,2010-05-05.

[2] 严毛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高等研究,2009,(3).

[3] 卢娜.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J].成人教育,2011,(1).

[4] 任路瑶.创业教育——第三本教育护照[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

[5] 徐小洲.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

[6] 黄兆信.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

[7] 梅伟惠.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

猜你喜欢

学生视角推进策略创业教育
新时期高校党代表任期制的思考:历史、现实与推进策略
基于学生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满意度提升的策略研究
浅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义
从学生视角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探析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新常态下实现外资高水平引进来的影响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