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尾须精巧,材料宜精当

2017-05-27王淦生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雅舍果腹朵玫瑰

王淦生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伊甸园里,一棵大树对一朵玫瑰说:“你虽然很漂亮,却没有什么用。要想活得有意义,光有美丽的外表是不行的。”于是这朵玫瑰找到上帝说:“请您把我变得有用一些。”上帝同意了。

从此以后,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原文在线】

花田雅舍

卷心菜可用于果腹,其“有用”正是由于绝大多数的人都追求“活着”。可玫瑰当真“无用”吗?莎翁云:“玫瑰纵易名,芳香依如故。”其馥郁芳香是追求“生活”的人别在胸前衣襟上的一枚勋章。(文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但这种开头直接引用材料切入主题的做法,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缺少含蓄的韵致,最好设置一个短小的由头以引入话题。)

“活着”与“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追求“活着”的人,得到一亩地就种一亩粮食,纵然一朵小小的野花也不能让它有立足之地。而追求“生活”的人,得到一亩地定要留下一角来栽种花木。这般“花木成畦手自栽”的雅趣,想来绝不是那些仅仅追求“活着”的凡夫俗子所能体悟的。

在心中留下一处花田,这样的情趣怎能说是“无用”的呢?(以追求“活着”与追求“生活”的标准将人分为“物质型”“精神型”两类,与材料中的“卷心菜”“玫瑰”相照应,很有创意。)

书也是一朵玫瑰,不能果腹却能喂饱一颗心。汪曾祺先生于《独坐》自序中记述了一件小事。先生的儿女们每每看出先生文章考虑成熟的表情时,便彼此相告:“快点,快点,爸爸有个蛋要下了,快给他腾个地方!”并赶紧让出家中唯一的老书桌。先生也欣然地接受了这种说法,安然地“下蛋”去了。

一件小事中透出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情趣。先生的儿女应是懂得并尊重文学的价值的,如此才会称呼一篇文章为一个“蛋”——虽然听来有些世俗,却是原原本本的生活的情致。这样独具一格的文字的魅力,庸人难解。(这则例子固然很有趣,但用在此处不甚妥帖。文章分论点是“书也是一朵玫瑰,不能果腹却能喂饱一颗心”,而这则事例中却难见“喂饱”之意,故宜另选例子。论据是支撑论点的基石,如果论据不佳,论点也就立不起来。)

看来生活尚为安稳时,还是有人能留住那一处花田的;若是生活不尽如人意,还有多少人能舍得那处花田呢?(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不禁想起了梁实秋的雅舍。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但是,梁实秋仍然认为这样的雅舍因有个性而可爱。住在雅舍的日子固然清苦,连鼠子也是常客,但梁先生在雅舍中率性地谈人,谈物,谈吃……纵然风雨亦不能动其心,只等风雨故人来。(最后一句略显唐突,宜顺着前一句的“不能动其心”,点出陋室意蕴。)

在世人看来,最无用的屋子莫过于“雅舍”这样的破屋了,但“雅舍”中有一个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的梁实秋,有一个认为常人眼中“无用”的雅舍十分可爱的梁实秋。雅舍的有用不在于遮风挡雨,而在于其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作为一个无言的挚友陪伴屋主多年。所谓布衣躬耕而荷锄栽花的人,我想便是人世间真正的达者。

追求精神的富足与那些享乐主义者是截然不同的。享乐主义者恣意挥霍,寻求的是的奢靡的物质享受和过度的感官刺激;而追求精神富足的人,一缕清香便足矣。

玫瑰的美,玫瑰的香,是伊甸园不可或缺的点缀。放眼望去尽是卷心菜的世界该是多么索然无味!川端康成在凌晨四点看海棠花,看完花仍是要回到摆着油盐酱醋茶的饭桌前,仍要吃饭,饮茶,但其内心的海棠花是单单为“活着”而奔命的人所没有的。巴金说“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其意大概就是如此吧?(川端康成的例子与巴金的名言,二者搭配,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人自降临世间便屈于本能寻求食物以求“活着”,但对于理性的人类来说,“生活”不才是其存在的真正方式吗?所谓花田,所谓雅舍,皆在生活。(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题。常言道:凤头,猪肚,豹尾。所以文章结尾宜简洁有力,又意味深长。文章在“意味深长”方面尚需加强,宜适当修改。)

问题诊断

本文取名“花田雅舍”,从“食”和“住”两个方面阐述了“精神生活”应当重于“物质追求”的道理。文章立意精准,构思巧妙,结构合理,过渡自然。但是开头直击材料、直奔主题,略显生硬;前半部分所举汪曾祺论述的小事,与观点不甚吻合;后半部分梁实秋例子之后的议论,申发不够;结尾过于直白,缺少意蕴。综上,这篇考场作文应判为二类文。

文章要想升为一类文,应做如下修改:

首先,给文章加一个由头,最好是一则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或一段名言警句,由此引入话题。其次,撤换汪曾祺的故事,选一则能支撑“书也是一朵玫瑰,不能果腹却能喂饱一颗心”的材料。再次,修改梁实秋故事之后的议论,做一些拓展与深化。最后,重写文章的结尾,力求做到精练,简约,意味深长。最好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化蝶之作】

花田雅舍

□陈嘉轩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一句话:“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人生需要“面包”,这是生命的物质需求,获取它是为了“活着”;人生同样需要“水仙花”,这是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获取它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加上一个由头,可以为文章的开头“加亮”,同样可以揭示文章的主题,但却更巧妙,更富有艺术性。)

卷心菜可用于果腹,其“有用”,是因为它符合了大多数人对“活着”的追求。可玫瑰当真“无用”吗?莎翁云:“玫瑰纵易名,芳香依如故。”其馥郁芳香是對追求“生活”的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删去晦涩的“勋章”之说,改成更入眼的点题之语。)

“活着”与“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理念。追求“活着”的人,得到一亩地就种一亩粮食,纵然一朵小小的野花也不能让它有立足之地。而追求“生活”的人,得到一亩地也要留下一角来栽种花木。这般“花木成畦手自栽”的雅趣,想来绝不是那些仅仅追求“活着”的凡夫俗子所能体悟的。

在心中留下一处花田,这样的情趣怎能说是“无用”的呢?(以追求“活着”与追求“生活”的标准将人分为“物质型”“精神型”两类,与作文题目相照应,很有创意。)

书也是一朵玫瑰,不能果腹却能喂饱一颗心。前苏联文豪高尔基幼时家庭贫困,可他卻偷偷拿了母亲给他买食物的钱去买书。后来他去当学徒,收入很低,可他却时刻不忘买书、读书,在有限的田地里,执着地培植着芬芳的玫瑰。在玫瑰花香日复一日的熏陶下,他最终成长为一位世界知名的文学大师。年轻的高尔基是一位食难果腹的人,却是一位精神富足的人。而成全他的恰恰就是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开辟出的“一亩花田”。(高尔基的这则事例与“书也是一朵玫瑰,不能果腹却能喂饱一颗心”这一分论点较为吻合,故改用这一则论据。当然,下面的议论、过渡也要作适当修改了。)

古人云:“有书万事足。”正是因为书中有他们的精神追求和灵魂寄托。而有了精神追求和灵魂寄托,“陋室”亦会变成“雅舍”。(适当修改,一样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不由想起了梁实秋的“雅舍”——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但是,梁实秋仍然认为这样的雅舍因有个性而可爱。住在雅舍的日子固然清苦,连鼠子也是常客,但梁先生在雅舍中率性地谈人,谈物,谈吃……纵然风雨亦不能动其心。探其原委,乃在于其有一颗恬淡高洁的心。而这颗心只有一人堪比——刘禹锡。(修改之后,点出了梁实秋陋室不陋之因,并借《陋室铭》作者刘禹锡点出陋室意蕴。)

在世人看来,最无用的屋子莫过于“雅舍”这样的破屋了,但“雅舍”中有一个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的梁实秋,有一个认常人眼中的破屋为“雅舍”的十分可爱的梁实秋。雅舍的有用不在于遮风挡雨,而在于其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作为一个无言的挚友陪伴室主多年。所谓布衣躬耕而荷锄栽花的人,我想才是人世间真正的达者。

追求精神的富足与那些享乐主义者是截然不同的。享乐主义者恣意挥霍,寻求的是奢靡的物质享受和过度的感官刺激;而追求精神富足的人,一缕清香便足矣。

玫瑰的美,玫瑰的香,是伊甸园不可或缺的点缀。放眼望去尽是卷心菜的世界该是多么索然无味!川端康成在凌晨四点看海棠花,看完花仍是要回到摆着油盐酱醋茶的饭桌前,仍要吃饭,饮茶,但其内心的海棠花是单单为“活着”而奔命的人所没有的。巴金说“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其意大概就是如此吧。(川端康成的例子与巴金的名言,二者搭配,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人自降临到人世间,便屈于本能寻求食物以求“活着”,但人同时又是一株“有思想的苇草”,而“思想”的高度,又驱使着我们追求精神的丰盈,追求高雅的“生活”。有花田,有雅舍,才是真正的“生活”。(化用帕斯卡尔的名句深入议论;修改后的结尾再现主旨,给出了人应当追求精神生活的原因;与开头照应,使全文文气贯通,浑然一体。)

升格小结

文章取名“花田雅舍”,从“食”和“住”两个方面阐述了“精神生活”应当重于“物质追求”的道理。文章立意准确而有深度,论据充实而精当,构思巧妙,结构合理,过渡自然,首尾呼应。修改后的文章应判为一类文。希望中学生朋友能从这篇习作的修改中获得启发,领悟写好文章开头、结尾以及精心选择论据的意义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考场作文的水平。

猜你喜欢

雅舍果腹朵玫瑰
当一朵玫瑰安慰另一朵玫瑰
给我的风景(三首)
这届年轻人怎么吃
【雅舍】
蝗虫果腹
石器时代的生存秘籍
论《雅舍小品》中梁实秋的其人其文
雅舍雅事
雅舍
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