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出你的精彩

2017-05-26李靖玉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

李靖玉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问-梳-导-研-练-结"六个环节。也可以说是完成一课教学任务所需要的六个教学流程,具体说来就是激趣导入-提出问题-梳理问题-互动探究-总结评价-巩固练习。它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把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把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探究结合起来,充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的实施,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让学生在答疑解惑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维,享受到求知的乐趣,最终达到"恍然大悟"的结果。

关键词:引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31-02

学科教学质量要想提升,就应该有一个适合自己学校,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我校经过几年深入研究,反复打磨,并借鉴了当前国内流行的教学模式,从本校学生,教学设施,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1.“问题导学法”简介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问-梳-导-研-练-结"六环节。这"六环节"是完成一课教学任务所需要的六个教学流程,即:激趣导入-提出问题-梳理问题-互动探究-总结评价-巩固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把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把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法,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教学。具体说来就是:

1.1题目质疑,激发兴趣:题目如同进入课堂的通道,学习一篇文章,登堂入室要先对题目进行理解。就题目提出的问题要在激发兴趣和铺垫内容上下功夫,通过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找出学生对文本最感兴趣的点,使学生产生一种期待,一种强烈的学习兴趣和一种急切的探究欲望。

如三年级学习《绿色的歌》时我们可以这样就题目质疑:

师板书课题《绿色的歌》,读题,引导:"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要问的?

生:回答绿色的歌谁唱的?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叫绿色的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绿色的歌》?

教师对学生自主质疑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出几类——针对文章内容的,指向作者情感和创作目的的,找到学生最想学的内容,带着这些问题读文、学习,学生兴趣浓厚,目的明确,为学习开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1.2提出问题,引导自学:教师设计自学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自学,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不是听出来的,而是在问题的引导下感悟、发现出来的,此时问题与答案之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消除这个距离的方法是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教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师生共同梳理出主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根据这一主问题出示导学提纲:默读2—4自然段,勾画关键词,说说从昔日的圆明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做好旁批。

导学提纲指出了学习过程:读—画—思—悟—批,指出了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并把思考所得用简练的语句写下来,做好批注,做到使学生带着问题学,学有序,学有法,学有得,初步解决问题。

1.3合作探究,共同研讨: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然后全班互动,在互动研讨中解决剩余的问题,甚至会产生出生成性问题。这一问题会推动课堂和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如:学习《蜀鄙之僧》互动交流中,学生会产生疑问:穷和尚长达一年才到达南海,这么长的时间,这么遥远的路程,他在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穷和尚再去南海的路上会遇到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困难挫折,理解了穷和尚是战胜了这种种困难才到达了南海,体会出穷和尚坚忍不拔,勇于实践的精神。借用生成的问题,很好地感知了人物形象。可以说课堂就是问题生成、生长的地方,是问题拓展与问题解决的地方,是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交流的地方,是让学生失误和顿悟的地方。在解决生成性问题时,启发了学生的思路,,给予了一定的方法指导,补充知识规律,实现了知识的整合和升华。

1.4完成目标,总结提升:这个环节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升华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整合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学习方法得到提炼,从而实现知识方法的迁移,因此,提问要能起到有效引领学生展开总结,反思升华的作用。

1.5巧设练习,拓展训练: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欠缺。

说明:这个环节也可以和第四个环节结合使用,可以每学一个知识点便结合一定的练习题进行训练检测,同时可设置适量的拓展性问题,比如一题多变,问题延伸等链式问题,但不宜太多,主要是有助于对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说明:以上几环节往往是可以综合运用的。

2.“问题导学”的优点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教师应用课堂提问、追问或学生自问等教学形式,为学生的求知过程提供一根可以依靠的"拐杖",让学生在答疑解惑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维,享受到求知的乐趣。教学是一项艺术,发现问题便是艺术中的艺术,让学生问题的引领下,一步步走向"思维的死角",并最终达到"恍然大悟"的结果。

3.“问题导学”的运作实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问题要目的明确,难度适中。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所提的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出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助于實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是现代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将课程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文字材料或图表、图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提出问题控制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说明:"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中要关注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以利于学生探究,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深层次的、具有思考性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对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就失去了作用。设计的问题最好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设计一些能突破教材重点、难点的好问题,问题导学的问题应该更倾向于来自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

3.2“问题导学”的运作要灵活而不居于模式,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应以一个教学单元为单位提出,一个教学单元中包含着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一个教学单元,也可以划分为几个教学单元,在学习过程中可实行"滚动前进"。一节课不管有几个教学单元,都可以通过"六环节"进行教学,一个"六环节"又一个"六环节"地滚动推进,直到完成教学任务。

在我们的课堂上,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激起智慧的火花,最终结出阅读的能力治之果。问有源,问成果,问出了我们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注入活力奏响高中政治课堂美丽的华章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