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为心理健康教育撑起一片天空
2017-05-26王文文张克��
王文文+张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人类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小学生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时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教育过程就是塑造和发展受教者的心理过程。同时心理活动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随着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是那些稚嫩的儿童,以及青少年更是面临着无比巨大的压力,同时各类媒体又报道了一些消极事例,读来让人触目惊心!关于心理方向的种种问题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高发、频显,且有诸多心理问题。其中关乎的不止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层面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等等,不一而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博爱、仁爱之心,不能洞察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的微小变化,不能给予全身心的关注,势必会影响到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游戏;心理健康教育;天空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48-02
一、现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遭遇瓶颈
当今社会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特别是应试教育策略已经深入人心,片面重视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我们通过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有效使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
二、心理游戏:探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曾称,游戏是儿童本质的自我发现,是人在幼时纯洁的精神产物,更是个人的生活和一切内部隐藏事物的自然生活样品。游戏是孩子们内在精神世界的映照,也使这种内在的表达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在散发过程,而且张扬、丰富、再生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游戏都一定会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需要我们的精心设计,并且将教育目的与计划潜移默化地结合到游戏的设计中去,让小学生不仅能体验到乐趣,还能受到熏陶与教育,慢慢的回归到心理相对健康的状态。
1.心理游戏的特点分析。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能够放松、坦然地参与游戏,脱离平时学习中的紧张状态,自如地、不加修饰地流露自我和表现自我。
游戏构建的情境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现实生活有距离感。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依照游戏框定的角色自行演绎,游离出自己在现实中的身份以及自己学习成绩的高下,同时品行操守在游戏当中已经不具备任何的评判意义,只要参与者能够淋漓尽致地入戏并且表达出真我,就足够赢得他人的悦纳与赞赏。同时,这种虚构的美丽情境可以让儿童在及其放松的状态下尽情诠释角色,为参与者提供发泄情绪的出口。
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进入角色,情感放松,心灵放松,很自然的面对此时此刻的情境有自己的思考,而且善于跟著感觉走,适时的创新节目的部分内容,个性的一面得以真实的呈现;另一方面,游戏在互动交流中容易捕捉到一些新灵感、新发现,在无尽的哲学思想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心理游戏的定位要科学,而且要合理。保证学生在参与中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参与个体,允许“自由选择”和“自由加入与退出”,无须听从他人发号施令,有自主权、选择权,同样允许有拒绝权。
2.心理游戏对学生人格塑造的积极影响。适应环境是指个体通过积极自我改变目前的生存状态,以获取间接满足的过程,同时还能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心理游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与周围环境快速建立起积极、良好的关系,较快融入到一个新环境中,摆脱最初的羞怯、拘谨与紧张。研究表明,若个体长期不与他人积极交往,一般会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只有与他人积极有效地沟通,慢慢强化沟通技巧,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竞争和合作不仅是个体实现成长和发展必需的两项基本素质,能够有效激发潜能,增加学生的热情度,更有动力去争取。而目标实现之后,则会进一步提升个体的信心和自我满足感。同时,在合作中,个体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互帮互助,使成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队的合作乐趣和强大力量。
三、游戏的分类
1.情境扮演游戏。这类游戏非常受学生欢迎,类似于孩子们小时候的“过家家”。可根据课本中提供的内容为学生设计角色扮演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担任角色,并出场表演。此类游戏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激发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一路同行》游戏,由一位学生扮演盲人,另一位学生扮演指路者,帮助大家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刻体会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学着妥善处理集体之间的人际关系。无限量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情感和体验,设计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如《最佳配图》游戏,把学生分四组开展配图活动。在学生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互动中,鼓励学生迈出自己的天地,多听别人的见解,获得新的启迪。通过开展这类活动,学生能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寻找归属》、《松鼠搬家》游戏等,学生随着游戏的进行与环境的变化,不断离开原有小集体去寻找并适应新的小环境,在一次次的环境变化中,体会怎样与集体中的其他成员相处,从而为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增加动力。
2.操作类游戏。对学生而言,感官对发展认知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无论现实生活还是日常的学习,他们除了用眼睛注视、用耳朵聆听、用嘴巴表达,还需要用脑思考、用手操作,以及如何和心灵对话。例如在《我说你画》、《撕纸》游戏中,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合作画一画、撕一撕,学生们兴致很高。它旨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增添游戏的色彩和情趣。
四、游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游戏一旦与教学联系起来,教师就要了解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活动特点及兴趣爱好,将教材内容真正溶化在游戏活动中,确保学生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要明确目的要求,认真观看聆听教师的示范,从中了解游戏的规则,包括游戏道具和场地。另外,组织者提前准备好游戏的道具和场地,已有的教学工具也可以作为游戏道具加以利用,准备一些象征性的奖品。另外,教师还应根据游戏要求安排好相应的场地。
2.游戏的领悟,生活的迁移。游戏结束后,组织者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而不是到此为止,要把在游戏中领悟到的意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如在教学《我和规则交朋友》这一课中,教师组织完游戏后引导学生:游戏有游戏的规则,学习有学习的规则,班级集体有班集体的规则。引导大家制定自己班的班级公约。
普罗塔克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需要点燃的火种!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我们设计多种游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获得认识、情感、行为的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