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校合作理事会”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构建策略与实践探索
2017-05-26段靖
段靖
摘要:构建高校与行业、政府“三位一体”的专业实践共同体——“园校合作理事会”,是实现多方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某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服务学前教育发展构想为例,阐述了构建高校与中职学校、幼儿园、企业、教育行政部门专业实践共同体的经验及策略,最终为深化园校协同育人,发挥高校与幼儿园双主体作用,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服务、指导与监督作用,为实现多方合作共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专业实践共同体;“园校合作理事会”;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160-03
莱夫和温格在《情境认知:合法的边缘参與》中首次提出“实践共同体”这一概念[1],这一概念常常用来表达知识在有着共同事业追求的成员中被创造与共享的意思。温格在其后来的著作《实践共同体:学习、意义与身份》中对“实践共同体”进行了更加深入地研究。他认为“实践共同体的形成就是身份的协商过程。”因此,学习者的身份是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生成的,并逐步通过共同体中的实践参与而获得身份的发展和进行再生产的[2]。
一、“园校合作理事会”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原由
对于高校而言,治校必谋长远发展,办学力求服务社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的,高职院校要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发挥学科优势,增强其社会服务功能[3]。作为重庆市唯一一所设有学前教育的大专院校,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不仅仅招收普通高中通过高考录取的三年制大专生,还有大量的“五年一贯制”学生、“3+2”学制学生、对口高职的学生等。此外,该学校还承担了重庆市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复杂的学制设计为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1.在“3+2”学制,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1)中职阶段教育与高职阶段课程衔接脱节,主要表现为:中高职阶段教学跨度较大,中职阶段基础不牢,导致高职阶段专业知识难以进行拓展与进一步地深入。(2)培养目标不统一,各中职学校对本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标准不统一,导致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3)各中职学校办学方式、专业实力差异较大,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中职学校,其往往都存在重应试教育,注重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基本教师技能的培养。而本校设置的中高职课程在此基础之上,树立了“总体规划、分布合理、顺利过渡、注重效率”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既考虑升段后高职生专业的深入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也要考虑未升段就就业的中职生必须要具备较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因此把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具体落实到“五年一贯制”的全学程中,从而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2.目前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师数量均未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国家实行人才强国的重要背景之下,学前教育作为人生的启蒙教育,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幼儿家长对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需求与呼声都越来越高。但是,公办的优质幼儿园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家长的需求,而众多民办、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的现象又普遍存在,因此在国家“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的重大变革就是要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和平台,加强城乡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均衡城乡学前教育师资培训资源,提升幼教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促进民办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的快速成长。在这种情况下,被誉为“百年老校”的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必须拓展眼界、抓住机遇、牢记社会责任,立足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需要,并结合当下的校情凝练特色主动创新,从而以更加积极地姿态履行高校的责任,体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
二、“园校合作理事会”专业实践共同体的运行模式构想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的“园校合作理事会”专业实践共同体模式将把对口中职学校、幼儿园、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联合起来,意在建立多方协同的专业实践共同体,同时加强学校与政府、行业之间的合作,构建出学校、政府、行业等“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让教师的发展不再是一种孤立式地学习,实现同质成员的相互促进及异质成员的互相补足,最终实现共同体成员专业成长的奋斗目标。在实践中,为了保证多方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有效运行,我校成立了“园校合作理事会”董事会,其中常务董事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幼儿教育专家、高职专业教师、中职教师、幼儿园园长等共同组成的。董事会主要的工作内容是负责研讨并制订专业实践共同体的运行方案,提出专业实践共同体的组织结构和运转方案等;完成各理事会成员的协议签订,建立各方应利用共同体的平台,积极组织高职专业教师与中职教师结对,共同从事中高职课程一体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课程中的重复内容;同时也与幼儿园教师共同建立教科研的学习平台,将幼儿园教师的科研与高校教师的科研有机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此外,常务理事会还负责监督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幼儿园、企业等在实践共同体中是否履行责任和义务、工作是否到位等工作。
三、“园校合作理事会”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1.树立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一方面,幼儿园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目前幼儿园或幼儿教师在提升自己专业素质发展的时候往往采用“试错”的方式,这既耗时又缺乏一定的科学指导;另一方面,高校师范生的专业成长也需要幼儿园提供一定的实习或实训基地。但是传统的合作关系仅仅限于幼儿园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并且往往还指派一些幼儿园教师来实时地指导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同时高校也为一些幼儿园的教师提供培训和研讨的机会和平台。这样的合作方式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益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发展,但建立在专业实践共同体基础上的园校合作理事会,其中高校与幼儿园作为专业实践共同体中的双主体,双方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合作的观念和共同发展的意识,在保持各自独立思考和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汲取对彼此有益的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案例,提升理论水平,反思与改善其教育教学实践。
2.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平台。“园校合作理事会”的建立,以园校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为主要形式,同时也是由政府、科研机构、学校、行业等按照平等的原则组成的具有一定联合性、互利性等非营利性行业组织,不具备法人资格。此外,“院校合作理事会”在当地教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以诚信为本、以契约为保证、以合作项目为依托、以“理事会”为平台,就教育教学、科研培训、实习就业等各方面开展合作的一种教育理事会的形式。另外,“院校合作理事会”还通过定期会议、参观考察、高层会商等方式,加强委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增进委员单位之间的了解。
在这个平台上,高校可以发挥出其自身的优势,为幼儿园教师举办各种专业类的讲座,包括对幼儿园课程理念、教学策略、儿童的科学保教、儿童的发展规律、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从而促进幼儿园教师理论知识的再学习,增强他们的研究意识,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同样,幼儿园专家或者骨干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如幼儿园专家可以参与制订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同时,在每年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知识比赛中,幼儿园园长也作为评委给参赛学生提出一定的意见,使学生在专业技能知识方面得到有效地指导[4]。
3.形成高校与幼儿园之间互派互访的机制。为加强深度合作,可以建立高校与幼儿园之间互派互访的机制。高校可以推荐专业教师到幼儿园参加一段时间的顶岗实践,从而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高校也可以从幼儿园引进一些骨干教师担任高校的兼职教师,参与高校师范生的课程教学。常态化的互派互访机制可以为双方教师搭建起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使教学工作与幼儿园课程研发、课题申报、教师培训等形成一定的对接,创造出合作共赢的局面[5]。
4.以课题项目为纽带搭建科研互动平台。“园校合作理事会”不仅为各类别教师共同搭建了一个信息互通的平台,而且还为双方教师搭建了一个科研互动的平台,推动了高校与幼儿园合作申报课题等项目的开展。通过搭建这种以课题项目为纽带的科研互动平台,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高校教师在参与或者观察幼儿园教师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与幼儿园教师共同展开一定的研究,通过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来实现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与高校教师一起理清问题的思路,探讨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提升其行动研究水平,促进其进行一定的反思性学习。
5.建立完善专业实践共同体的奖惩机制。建立和完善专业实践共同体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园校合作理事会”合作激励机制,出台园校合作评优标准及办法。通过园校评优机制遴选出优秀的实习或实践基地,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园所临时用工、毕业生招聘录用时,高校也可以利用其自主招生的条件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为优秀合作单位实行定向的招生与订单培养,从而为园所的人才储备提供一定的支持。但如有单位成员严重损害专业实践共同体利益的行为,经过理事会集体审议可以取消其单位的成员资格。
四、“园校合作理事会”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成效
1.促进高校与幼儿园的共同发展与创新。当高校教师落地回归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才能深刻理解幼儿教育的本质,才能和一线幼儿园教师感同身受。这不但丰富了高校教师的教学案例,还加深了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当幼儿园一线教师在与高校教师进行合作时,不但能增强其职业的认同感,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每天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还能进行更加专业的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在实践中不断诠释学前教育相關理论知识与技能。同时,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构建能够促进高校与幼儿园的协同创新。对于高校来说,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可以推动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的实践探索创新与理论研究创新。如借助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社会实践平台和人才需求导向,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及技术创新等的需求。对于幼儿园来说,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园长不仅可以对幼儿科学保教、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有着更加明确、清晰的认识,而且也会更加关注园本课程的建设。
2.促进“互联网+学前教育”改革的进步。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数据资源,及时发布用人信息以及毕业生就业信息。在互联互通的背景下,高校要按照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理念来统筹培养目标,将职后教师培训、职前教师实训纳入“互联网+”的平台,切实提高培养培训水平。(1)既能够降低培训成本,也提高了培训的效率,尊重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同时,将高校的课堂教学与幼儿园实施的一日生活教学等活动联系起来,建立起高效并富有特色的“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缓解了幼儿园接受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学习时的压力[6]。(2)学习时间变得更加有弹性。学习中心可以全年无休,是随时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来做出一定的选择。(3)发挥大数据在教育应用中的功能,如反馈、个性化学习、预测等,因为大数据通常会记录下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尤其是哪些方面、哪个点出现了一些学习的问题,然后它也会有选择地提供一些技术上面的支撑,能够空前地看到学习的全过程,破解过去不可能发现的重重学习阻碍,让教育真正地实现“私人定制”,改善学习的成效。
3.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在职业教育中要注重创业能力的培养,并积极开拓就业市场资源,寻求满足园校双方需求的就业创业合作模式,同时也可以与相关园所进行一定的试点工作,扶植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在这方面,一是高校可以面向理事会成员单位和合作单位开展“订单式培养”就业就学工作的试点。通过政府搭建一些对接工作平台,再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将幼儿园教职工招收为学生,或者园所将我校优秀学生录用为准职工。二是整合可以利用的各种社会办学资源,组建规模化的附属幼儿教育集团,拓展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当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迫切需要各个高校加强创业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此外,也需要高校进行一定的引导工作,让大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创业融资的渠道,增强大学生创业资本的可获得性。另外,各个高校也可以通过提供创业信息、给予创业指导、营造创业氛围等方面来增加大学生的创业机会,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7]。
参考文献:
[1]莱夫,温格.情境认知:合法的边缘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20.
[2]郭永志.实践共同体视域下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电大理工,2015,(1):12-13.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EB/OL].http://jycg.nvq.net.cn/htm/8541/191224.html
[4]赵红霞,胡碧霞.“高校—幼儿园”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构建策略及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15,(4):37-38.
[5]张景斌,蔡春.教师教育中的合作共同体建社[J].教育科学研究,2012,(1):12-13.
[6]林雨,詹昌平.在对接教育民生工程中彰显师范院校社会价值[J].教育评论,2015,(10):4-6.
[7]辜胜阻,洪群联.对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