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7-05-26李建明吴景贵刘文利李翠兰张晋京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

李建明+吴景贵+刘文利+李翠兰+张晋京

摘要:本文从农业生态学教学实践出发,初步提出应当采取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到农业生产实践中,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要紧跟与学科有关的国家大政方针,开展积极讨论等措施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旨在探讨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三农”。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實践能力;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102-02

“生态学”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通过与其他学科,特别是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甚至是社会类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了众多的生态学分支。其中,农业生态学就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它结合了系统论和生态学,着重研究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持续发展的相关规律。农业生态学的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因此其也是全国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之一。农业生态学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通过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思路,为学生日后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污染防治、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工作指引了一定的方向。

在当前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高农业生态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并将学过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为此,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改革教学方法、走进生产实际、把握大政方针等措施培养农业院校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一、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被动地教学,教师“灌输式”的传授,学生完全被动地接收,很难发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应该采用启发式教育、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主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课堂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给学生扩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也要经常使用“how”、“what”、“why”这样的语言,以便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介绍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时,要通过提问班上的同学“大白菜、茄子哪种可以与辣椒套作,为什么?”虽然学生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答案,由此来引出此次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此外,选取《Science》、《Nature》、《Ecology Letters》等杂志期刊上有关农业生态发展前沿的文章,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农业生态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拓宽其视野,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英语文献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从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个方向考虑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课堂讲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可以将课题组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以及生产实践中常见的有关农业生态学的实际问题结合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如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不同作物的间、套作,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土壤性质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等。教师在讲授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查阅一定的文献资料后,对农业生态环境中土壤污染及防治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制定等进行实际的课堂讲授。通过这样一个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的理解和认识。

二、走进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农业生态学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因此,教师在注重教授学生农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培养起学生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农业生态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要加强和改进实验及实践等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

1.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与考核。目前的农业生态学教学实验中,学术性和应用性两者严重分离。比如在有关生物物种“多度”和“丰度”的实验中,虽然实验本身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是学术性和理论性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将一些学术性的内容增加到应用性的实验中。例如,在“多度”和“丰度”的测量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试验田中挖掘不同的深度坑体,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不同的深度坑体中野草“多度”和“丰度”,并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学会了物种“多度”和“丰度”的测定方法,而且也思考并掌握了形成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

2.鼓励学生加入农业生产实践。在农业生产时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体验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例如,让学生分别采用单作、间套作的种植方式,并且通过进行一定的田间管理、田间观测及农产品收获等,比较不同种植方式的异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暑假,对家乡当地的农业生态模式以及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的状况进行一定的观测和调查,以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并结合课本知识以及生产实际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之后,教师可再与学生共同剖析方案的可行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逐步提高其自身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把握大政方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使学生意识到全球环境变化、温室气体效应、农业现代化高度集约化发展以及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等,迫切需要协调人类与自然、人类与资源、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教师也要全面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并鼓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等,把土壤碳、氮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等联系起来,对比各种生态系统,如海洋、湿地、农田对大气CO2的贡献;不同土地的利用方式,如耕地、林地、草地、废弃地土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相关生态与环境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

四、结语

国家的发展进步主要依靠的是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推动,特别是面对科教兴农的重任,教师更应当创新教学方式,树立起以人为本、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去,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便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教师也要紧跟与学科有关的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与学生展开积极地讨论,引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万国,漆新贵.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0):62-66.

[2]李旭霖,王继芳,崔德杰.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学科群建设及课程体系设置[J].高等理科教育,2013,(3):104-108.

[3]章家恩,骆世明.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3):29-31.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