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幕末佐久间象山对日本未来的探索

2017-05-26李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实学朱子学

李琳

摘要:佐久间象山是日本幕末有名的思想先驱,他对东西方学问的兼学并论影响了一大批幕末日本的有志青年,他提出的“东洋道德,西洋艺术”为日本经历时代变革,走向强国之路指引了方向。本文将从象山如何从一名纯粹的朱子学者到洋朱兼学的转变展开讨论,结合他一系列的主张和社会实践,从而揭示了象山在幕末对日本未来道路的探索

关键词:洋学;实学;佐久间象山;朱子学

中图分类号:B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79-02

17世纪开始,幕府以禁止基督教的传播为名,实行了200多年的锁国政策。然而,从19世纪初期开始,外国船只频繁出没于日本海,特别是1842年鸦片战争让日本知识分子开始感受到西方列强入侵的威胁。佐久间象山作为生活在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以他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从预防外强入侵的角度出发,为日本设计了一条增强国力、提高综合实力的道路。本文围绕象山思想和视角的转变展开讨论,结合象山的一系列主张和实践,揭示他是如何探索日本未来前景的。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消息一经传来,日本举国哗然,对象山来说更是巨大的冲击。作为一名纯粹的朱子学者,自幼受“华夷”观的思想熏陶,视西洋为“一味巧取利益,不辨仁义道德之夷狄”。如今,面对列强入侵的危机局势,不得不重新审视一直坚持的“攘夷”论,通过对西洋国家的重新认识,从中探寻其“力量”的源泉。为此,象山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一、军事方面

在鸦片战争爆发时,佐久间象山始终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在他看来,“英夷寇清国,声势相逮”,局势十分严峻。不仅如此,他还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各国自营其利,欲网世界之利,故兴邪欲”,“因其感难以动手,故船上备大炮”,因此可以“恣意凶奸”,侵犯中国。可以看出,此时佐久间象山将视角集中在各国军事力量的强弱方面,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非但英国无道,西洋诸国,天地公共之道理均无可言”,而想要避免被侵,只有一个途径,日本强大本国的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一等强国”。

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规范,认为“同力度德,同德量义”。也就是说,在国际关系中,当双方力量大体相当时,“德”才能成为决定两者优劣的重要因素。“德”和“义”是儒家向来强调的重要规范,佐久间象山在承认这一规范时增加了一个重要前提——力量的强弱,只有在力量相当的条件下才能论及道德。为实现在军事上的主张,象山积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拜师江川英龙,研究大炮原理,试制大炮,并且多次建言,希望朝廷倾注力量建立海军。

二、其他方面

1843年,象山被任命为松代藩的郡中横目,对郡奉行进行监督和辅助。象山履行其职务,对所管辖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及规划,并于1844年从黑川良安学习荷兰语,后利用所学洋学知识进行试验制造玻璃、开发辖区特产等尝试,同时亲自开展各项试验,养猪、栽培马铃薯、药材、烧石灰、制造硝石、酿造葡萄酒等,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象山虽然视西洋为“夷狄”,但对西洋学问的优越性还是推崇备至。这与他认识到“实学”的重要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这“实学”中已带有某种西方实验主义的成分。同时,他从“实学”的思维立场出发,主张将所学的洋学知识用于实践。在象山看来,西洋人能够完成的事情日本人也完全可以。“西洋人并无三头六臂,与吾邦人实属一样。日本人能致力于书籍阅读,必定能做出与西洋人同样之物”。

1847年,象山被免去郡中横目一职,但仍然担任三村利用担当。他对于殖产兴业的热情更加高涨,并前往鞜野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通过研究当地的地形以及地势情况,提出了符合当地状况的产业发展规划。

“鞜野村虽土地贫瘠,若贷款给贫困者让其购买人参种子,栽培人参于此地,待收获期返还一定的利息,贫瘠的土地也可获得同肥沃的土地同等之利益”。“本乡北部盛产接骨木,将其采摘下来,用西方医学的调剂法生产发汗剂。贩卖与药店可获大利。禁止砍伐接骨木,栽培幼苗于空地”。上述措施的提出同样是建立在象山西洋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这些措施的提出与象山积极主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是紧密相连的,而这种思想的萌芽是基于象山学问观的转变。象山比较东西方学问,发现中国的学问缺少实用性,而这一点恰好可以通过洋学进行补充。在他看来,洋学在某种意义上超过了“汉土的学问”,西洋人凭借其学问的实用性发明了一系列古代圣贤未知的东西。在不否认朱子学合理性的同时,通过学习洋学,将所学西洋知识用于殖产兴业活动,并以此作为提高国力的手段,进而超越西洋各国,提出“驭夷俗者,莫如先知夷情”的“知夷驭夷”论。

三、思想转变历程

但是毕竟西方的科学技术对于当时的日本知识分子来说,属于未知的学问,哪怕是像象山这样优秀的思想家,在学习未知学问时,如果没有在思想上接受这种学问的平台,恐怕也很难做到。在象山的意识中,需要一个理论来支撑,而他能想到的唯有朱子学的“物理”。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了解和实践的不断深入,象山的朱子学认识也不断发生变化。对此,植手通有先生在日本思想大系的解说中做了如下说明:“正因为他深信儒教的普遍性,所以面对西方的冲击,他不仅是在国家体制的危机层面进行思索应对,同时也从思想层面进行应对,把它当作是对朱子学原本意义的思想性挑战,并且通过对朱子学的重新解读来应对这种挑战。”正如植手先生所说,象山把朱子学当作是普遍性的思想。在他看来没有其他思想可以与朱子学相提并论。佛教和基督教,在当时有各自相应的社会状况。在象山看来,这些完全不能与朱子学相提并论。在江户末期日本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接受西方科学技术挑战时,象山希望能维持朱子学的普遍性。这里所说的朱子学的普遍性,并不是指作为特殊性思想的朱子学的普遍性或朱子学普遍性的那一方面,因为在象山的认识当中,朱子学并不是一种特殊性的思想。

众所周知,在江户时代,兰学、洋学能够在日本存在并发展,朱子学的“格物穷理”思想发挥了很大作用,源了圆解释为朱子学的“理”包含了作为天地万物存在依据的“理”,以及以“气”的存在为前提的“现实世界之理”,而“现实世界之理”又可以分为具有人伦特征的“价值之理”和“细致至一草一木一昆虫的一切事物皆有之理”,即“经验之理”,基于对“经验之理”的探究,展开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理解探索。在这一点上,象山也持有同样看法。他认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探求其究竟,是对“格物穷理”理論的延伸。如前所述,“格物穷理”原本的意思是认同“理”分为作为万事万物存在依据的“理”和“现实世界之理”,并推究其原委的哲学观点。朱子学中所说的,拥有绝对价值的“理”,指的是被称为“五常”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学的伦理规范,这在儒学圣典《四书五经》中有详细说明。因此,穷理并不需要对事物进行烦琐的确认,只要学习古典籍就可以了。朱子学极其重视学习古籍,原本“格物穷理”主要是通过学习《四书五经》等典籍来实现的。但是象山并不是普通的朱子学者。对象山来说,最重要的是“何为真理”,“问题不在于是汉学还是洋学”,而在于“汉学中何为真理”,“洋学中何为真理”。象山将朱子学的“理”延伸,主张“宇宙实理无二,斯理所在,天地不能异此,鬼神不能异此,百世圣人不能异此。近年西洋所发明的许多学术,总之皆实理,祇足以资吾圣学,而世之儒者,类皆凡夫庸人,不知穷理,视为别物。”象山将事物中探究出的西洋科学技术之理,与朱子学中所说的“理”,给予同等地位。科学技术中的真理,知识丰富了源了圆先生所指的“经验之理”的内涵,与朱子学思想并不冲突,并用“宇宙实理无二”将两者统一起来。所以说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并没有破坏象山的思想体系,而是其学问的延伸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内忧外患的局势面前,思想先驱佐久间象山首先从军事的角度着眼,主张提高军事实力抵御外国势力。通过学习西方军事,开阔了眼界,逐渐接触到更多、更广泛的西方科技,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象山迅速认识到西方科技的优越性,主张兴“实学”,不遗余力地学习、实践、推广,并从一个朱子学者的角度对学习“实学”做了理论上的铺垫,提出“东洋道德,西洋艺术”这一影响深远的主张。

参考文献:

[1]佐藤昌介.日本思想大系55[M].东京:岩波书店,1971.

[2]高增杰.近代初期关于日本未来前景的两种探索——佐久间象山与横井小楠的国际政治战略[J].日本学刊,1993,(04).

猜你喜欢

实学朱子学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全球视域下的朱子学
论“何谓朱子学”?
——一种可能的阐发途径
地方家族与朱子学的发展流传
——以江西为例
东亚朱子学研究的新课题
论日本江户时期的朱子学
“新实学”刍议
关于新实学构建的一点设想
王阳明的实学思想及其对新实学研究的启示
中日韩学者研讨构建东亚新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