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在脚下梦在前方

2017-05-26彭娟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年5期
关键词:研修名师教室

彭娟

2016年,在湖北省教育厅的精心组织下,全省组建了20个中小学“湖北省名师工作室”。非常有幸地,我也忝列其中。通过双向选择,我们工作室汇集了武汉市青山区教研室教研员万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冯胜等一批有理想、有激情、有作为的骨干教师。她们基于信任而来,共同的追求和志趣成就大家相聚的缘分。

我们的梦想和期待

作为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始终怀抱着自己的教育梦想和追求。走上教师岗位20多年,我曾站在全国优质课竞赛的大舞台上,也曾走进边远的农村送教,为教育洒下了许多汗水,也获得过一些成绩和荣誉。然而,最让我骄傲和快乐的是拥有一间“小小的教室”。

这间小小的教室,“理想”和“信念”是它的支撑。虽然这间小小的教室不能像雷夫的56号教室那样创造出世界瞩目的奇迹,但它一定倾注着我全部的爱和心血,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家园。

这间小小的教室,“爱”和“信任”是它的底色。在这里,有我温和宁静的聆听,有等待每个不同花期的蓓蕾开放的慢镜头。这里永远充满了活力和无限可能。

这间小小的教室,“开放”和“创新”是它的主题。我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和谐的教学环境,提供一种开放多元的评价机制,运用探究式、体验式、创造式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激发不同学生的内在潜力。

每天走进这间小小的教室,我就会想,我能学到什么,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哪些是能伴随孩子一生的养分。二十年如一日,我致力于让这间教室更加明媚和美好。

没有什么考试能够测量一个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这些“软指标”却影响着孩子的明天。培养“被动式的吸收习惯”,还是“引爆”隐藏着的“哥德巴赫猜想”特质?在我的教室里,答案永远是后者。数学是一个个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答案。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培养创造力,传授给他们关键性思维技能。点燃学生创造的火种,打开教室,将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元素引入,因势利导的挖掘与开发,让学生的感悟因经历而丰实,让学生的视野因思维而改变。

如今,我还将带领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和养护这间小小的教室。在这里,我希望课堂不仅仅是课堂,更是师生交往、心灵交汇的空间;数学不仅仅是数学,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室不仅仅是教室,它打开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未来的全部通道。这就是我纯粹而朴实的教育梦想。

追梦,不能仅仅是自我的踽踽独行,更需要团队的携手同行,成立名师工作室的意义也在于此。将工作室建设成学术交流的枢纽,行动研究的基地,使之成为教师深化学术思考、汇聚教学智慧、反思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疑难、提升专业发展的良好平台。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期待。

以文化建设凝聚向心力

工作室自成立起,除了武汉市付家坡小学汪屹等15位核心成员外,在工作室网络信息平台上,还有147位在线学员,她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队伍建设要形成合力、向心力,必须建立在共同的志向和行为准则之上。

“我们的教学追求是什么?”“为人标尺是什么?”“处事风格又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大家形成共识。大家志趣相投,才能真正地凝聚在一起,才能对工作室产生归宿感和认同感。人心在于交流,思想在于碰撞。我通过每月一次的工作室例会,将大家组织起来,共同探讨工作室的文化建设、规章制度、成员职责、人员分工等。大家相互交流、建言献策,不仅在对话中增进了解,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工作室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工作室的文化建设雏形也悄然形成:明确工作室主旨为“凝聚智慧、助力成长”,确定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室风,以“和、诚、慧、恒”为室铭;工作室还成立了活动组织部、课题研究部、网络维护部、宣传报道部等组织机构,并确定了人员分工。

以学习研修打造不懈动力

“名师之名在于明”,要做到这个“明”字可不容易。有质量的研学与研修是工作室持續发展的不懈动力,一为厚根基,二为专业发展。为了提升学员们的知识底蕴和专业素养,我为他们精心挑选了《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深度学习的七种有力策略》等丛书,旨在让他们通过阅读提升理论修养,开阔教育视野;也为他们带来如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听吴正宪老师评课》等一些著名特级教师教学实践反思类丛书,让大家领略大师课堂教学风采的同时,不断反思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外,我为工作室成员精心挑选了23本教育教学经典著作,大家轮流交换阅读,每日至少半个小时的阅读成为生活的常态。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工作室还举行了读书沙龙等活动,大家分享阅读收获,交流阅读感受,很好地促进了工作室阅读、乐读的文化氛围。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我深知,只有深厚的专业素养才能形成对大家的专业引领,才能促使工作室在高位平台上不断得到发展。2016年7月,我在《小学数学教师》主编陈洪杰老师的感召下,前往上海参加了“做数学、玩数学创意课程工作坊”。四天大容量、高密度、很烧脑的集中培训,让我接收到数学课程改革最前沿的信息。10月,我再赴上海参加“武汉市名师素质提升高级研修项目”。这样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我更坚定了工作室今后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工作室也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各级各类专题研修。2017年4月,工作室组织老师们赴上海参加了“课程超越课堂 第四届海峡两岸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观”为主题的观摩学习。这场“觉醒式”地学习,激发了老师们的课程意识,萌发了“做一个有课程产品的教师”的更高追求。工作室“择高而立,就平地坐,向宽处行”,更稳步地行走在教育的高地上。

课堂实践是必要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学习,更需要行动。基本途径是在课堂中磨练,在课堂中积累。教师的技能蕴藏在课堂招式中,教师的思考伴随在教学情境中,教师的问题解决在观摩学做中。因此,工作室将“主题式课例研修”作为活动的主要形式。研修的主题缘起于教师的困惑,困惑的破解源自于主题的坚持,坚持的品质缘由于实证的感悟。

一年来,工作室相继开展了“让复习课充满生长的力量”“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生根”“养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专题课例研讨活动。我们通过展课—观课这一过程,让老师们逐渐领悟并正确把握小学数学课堂上不同课型的特点;我们通过研课—品课,让老师们对于课改前沿热词“核心素养”有了更为具象的理解;我们通过磨课—辩课,关注学生“学什么”、“如何学”,提炼出了“五步养学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欣喜地看到,工作室的老师们在一次次的研讨活动中,教学观念在发生变化,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更深刻了,教学研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课堂上开始生根发芽了。

课题研究是重要阵地

一个工作室的亮丽名片必定是其深入人心的教学主张。譬如,特级教师俞正强提出了“种子课”,特级教师张宏伟提出了“全景式数学”……他们的教学主张在全国小学数学界享有盛名。我以为,教学主张绝不是简单提出一个新名词,而应该建立在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入理解和个性认识的基础上,能反映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我将教学主张的探寻作为工作室的重点研究内容。组织成员开展理论学习,学习前沿的教学理念,如对“核心素养”“学习内生力”的专题学习,学习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教学主张,并组织成员开展学习交流分享会,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火花,认知在交流中走向深入。

我提出“教学主张的形成一定要扎根于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这一观点。于是,我们组织学员开展“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针对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問题展开讨论。大家都有这样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名师与大师最大的区别在于“课堂学习开放度”的问题上,我们的课堂太过于“亦步亦趋”,留给学生的空间太少,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工作室经历了“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对话交流—专家引领”这样四个步骤的研究,提出了“由开放走向内生的养学课堂”教学主张,创立了“五步养学课堂教学模式”。今后,工作室将以此作为教学研究的方向,不断地对教学主张进行完善,开展相关实证研究。

加莱亚诺说:“乌托邦远在地平线上;我前进十步,它就向更远处退十步。无论我如何迈进,永远够不着它。那么乌托邦为什么存在呢?就在于——让我们前进。”名师工作室亦如此。路在脚下,梦在前方……

(作者单位: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

(责任编辑 鄢志勇)

猜你喜欢

研修名师教室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