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魅力彝村朵祜

2017-05-26陈美兰

大理文化 2017年3期
关键词:南诏山泉村寨

陈美兰

吃过朵祜樱桃,色泽鲜艳,果大汁多味甜;喝过朵祜山泉,回味甘甜;当我知道要到弥渡朵祜时,暗自揣测,朵祜该是古老神奇,有着文化底蕴的村寨。果不出我臆想,朵祜名不虚传,确实如我所想。

朵祜,隐藏在大山深处。初见时的朵祜,在缠绵的秋雨中,如同秀美端庄有内涵的长者,笑纳我们。著名彝族诗人李毕老师,在村口迎候我们,刚见面他就风趣幽默地介绍:“这就是我妈没征得我同意,就把我生下来的地方。”我一听,似乎便感受到了朵祜蕴藏的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朵祜的滋养,才孕育出了如李毕老师一样的诸多文化人。走进朵祜,小村依山傍水,村脚一条小河,穿过村子。村中小巷纵横交错,我扫视村口道路边墙壁彩画,一时便喜欢上了。绘图生动传神,跳动闪烁的红红火苗,彝族踏歌、生产劳作场景等,而这些就传递给我们这个村寨的文化气息,仿佛无声地叙说着这个山村曾经的过往。

在李毕老师的引领下,绵绵细雨中,我们沿着村中小巷,慢行到了朵祜村彝族传统文化传习所、朵祜村民族文化活动所。文化传习所是一座四合院,青瓦房屋,朴素典雅,红门、雕花格子窗,厚重朴实,院场中心是打歌场。院里院外墙壁上绘制了许许多多彝族特色的彩画,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彝族文化气息。朵祜自然村隶属弥渡县寅街镇朵祜村委会,地处弥渡县西部山区,距县城29公里,距寅街镇19公里。东连勤劳村委会,西邻巍山县巍宝山乡自由村委会,南旁瓦哲村委会,北接弥城镇高坪村委会。朵祜村人口299户1163人,全部为彝族,属腊裸八支系,有自己的本土语言,亦能讲当地汉族方言。朵祜村历史悠久,据朵祜村的毕摩(巫师)口头传诵的英雄史诗《黑七腊白》和许多传说故事,南诏国第一代国王细奴逻曾在朵祜地区游牧,朵祜彝族是南诏王室的一个支系,与南诏王室极有渊源。

我们静坐在传习所里,倾听李老师的介绍,我似有穿越千年时光的感觉。这个深藏群山中的彝族村寨,历史竟然如此悠久,这片土地竟然是南诏始祖细奴逻曾经游牧过的地区,这里的彝族竟然是南诏王室的后裔,竟然与我们巍山彝族息息相关,村民着装尤其是妇女的服饰,与巍山东山彝族服饰相似。静心听朵祜的故事,尽管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此时,却不容易入我耳际,我的心早已沉静在千年时光沉淀出来的彝族山寨。

我还在沉思,有彝民来招呼我们吃午饭了。餐具古色古香,一盘回锅肉、一盘油炸豆腐块、一盘腌菜炒肉等,还有一大钵头绿油油的弥渡青菜汤。正是肚子闹革命时,看着就让人有垂涎三尺之感。每种菜吃起来,都是美味。吃饭时,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朵祜村支书,李书记说:“这些菜全是原生态的绿色食品,村民自己养的猪,栽种的蔬菜,你们就放心吃吧。”平时不想吃回锅肉,总感觉太油腻,而在这青山绿野,看起来很肥的山猪肉,吃起来却是香糯可口,肥而不腻,唇舌生香。这是我们品味出的浓香彝寨风味,更是彝族村寨有滋有味的幸福美满生活。

午饭后的采风,分两路而行,摄影队到明代银矿矿洞遗址,我们随一部分弥渡的作家去神龙祠探秘。神龙祠位于朵祜村西4公里海拔2500米处,是著名“朵祜山泉”的水源地。在村支书的陪同下,我们沿着崎岖泥泞山路前行,此时,秋雨依旧缠缠绵绵下着,平时很少在雨中走山路的我们,有些步履蹒跚的艰难,可我知道鲜花往往在前行的路上,无限风光在险峰,将要看到朵祜山泉的水源,无不兴奋,加快了步伐。秋雨淅沥,泥滑路烂,一路雨雾缭绕,山色清脆,空气新鲜,路上村支书,总是对我们三个女文友,呵护备至,生怕我们摔跤。他还告诉我们,这些年,朵祜各方面发展较快,村民勤劳致富,重视孩子的教育,传承挖掘历史文化,荣获了不少殊荣:2005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列为“大理州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010年,村民李彩凤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013年,朵祜村被列为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村。2014年,被列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样板村。2016年10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时,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弥渡县22个旅游扶贫项目村”之一。听到这些我无不感叹,无不为朵祜称奇点赞。朵祜彝村,魅力无限。我想朵祜的魅力是时光沉淀出来的,是生活在这辽阔山地上,勤劳勇敢的彝族人民生生不息,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坚守彝族固有文化,发扬光大,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思绪随着曼妙的秋雨飞扬,脚步不停,向着更高的山行进。终见一片高大树林,远远看这些树,已是秋天风姿,树叶泛黄,鲜亮了细雨里的一座山。走近,龙神祠就掩映在那一片树林后面,看大门旁的《龙神祠史记》碑。知道了朵祜龙神词(又称云山公园),是迤西建筑年代最早,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游览圣地,龙神祠是朵祜彝族百姓崇拜祭祀信仰的地方。从大门前方竹林间拾级而下,绿树丛林中有一潭清澈的水,一股水从潭边的龙尾内哗啦啦、溅着水花奔涌而出。龙潭上有桥,倚栏凝望水流,我想这该是朵祜山泉的水源吧。在雨里,我们几个人撑着的五颜六色的“伞花”点缀了翠色山野,一池生命原色,融入心海。

回身走进龙神祠,看管龙神祠的老人,热情招呼我们。这时的秋雨越下越大,我站在偏房的屋檐下,看那雨帘,院内雨雾朦胧,更让隐藏在连绵起伏群山间的龙神祠显得神秘清幽。照壁上画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彩绘,栩栩如生,花坛里奇花异草,一棵灯笼花,开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我打着伞走上主殿,一对悬挂的楹联“万树松荫壑水清幽点染朵祜妙趣,屏峰云气山花烂漫掩映黑龙奇宫”道出了神龙祠的意蕴。深秋置身海拔2500米高处的神龙祠,终识得朵祜一奇异神韵,心是宁静淡泊的。如若是夏天到此,必是修身养性纳凉的休闲处。

神龙祠后面有一潭清澈见底的小龙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水从塘底慢慢溢出,从龙嘴引入,我们先前看到的那龙潭水,想必就是从这一潭流下去的。村支书告诉我们:“这才是朵祜山泉真正的水源地。”我顿悟,正是潭水,赋予了朵祜秀美,赋予了朵祜灵性活力。当我弯腰掬一捧清泉喝时,些许凉意,回味甘甜,舌尖上还似有山野味。这一小龙潭,处于大片幽林环抱中,生态植被好,高大树林下是灌木杂草,绿茸茸的草地,空气湿润清新。置身于天然大氧吧,淡忘了世间烦事,心情舒畅愉悦。

我们听说在朵祜有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龙舞是朵祜文明的精髓,象征着龙崇拜。朵祜彝族龙舞是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玩龙灯时表演的一种多人舞蹈。耍龙者着黑色对襟衣,大裤裆,穿草鞋,披羊皮,背皮袋。龙舞的音乐伴奏用威武雄壮、嘹亮开阔的大锣鼓和声音传导深远的铜钹;此外还伴有唢呐,唢呐按不同的表演情节吹奏不同的曲调。我臆想着待到春满山乡,情暖人间耍龙时,彝族山寨将是锣鼓喧天,唢呐声声,欢声笑语,跌荡山谷,威武的南诏后裔耍出了彝民千年雄姿,耍出了富裕和谐幸福美好新生活。

朵祜,美丽神奇的彝族村寨,魅力无限;朵祜,我曾在你的腹地身心停驻;文化朵祜,我匆匆的脚步,踩踏不出你的厚重。朵祜山泉,浸润过我的肺腑。期许憧憬,待到山花烂漫,櫻桃染红山野时,朵祜,我还会再来看你。

猜你喜欢

南诏山泉村寨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党徽戴在胸前
唐代“骠国献乐”背后的秘密,一场以献乐为名的救国运动
锅巴粥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韦皋经略西南始末
山泉的眼睛
论韦皋在南诏归唐中的作用
白族信仰阿嵯耶观音始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