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巴渝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教育
2017-05-26高昕宇
高昕宇
艺术源于生活。本土文化资源质朴醇厚,传递着先人们的智慧和精华。重庆人民一直都生活在独特而富有内涵的巴渝文化之中,以巴渝文化为载体,利用巴渝文化中的特色资源开展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既是传承,又是创新。
一、巴渝文化资源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运用的价值
(一)巴渝文化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提高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巴渝特色文化作为重庆地区的传统主流文化,其丰富的内涵性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优质内容和资源。充分挖掘巴渝文化资源,如自然景观、民俗活动、历史文物、地方物产、当地人文、多种经济及社会资源,通过整理、加工,就能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对提升幼儿感受美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二)巴渝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审美的经验,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巴渝特色文化资源在创造性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正好切合了陶行知及陈鹤琴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及长久积淀的文化底蕴等教育资源来实施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来说,丰富多彩的巴渝特色文化资源为他们的审美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幼儿美术教育中,诸多的审美经验是幼儿进行美术再想象和再创造的基础条件。
(三)巴渝文化资源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为幼儿创造性的表达提供灵感
巴渝文化中蕴含了民间智慧和传统文化遗产,美术教育能让幼儿通过生动直观的形象,感受巴渝文化的气息,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对于以感性认知为主的幼儿来说,以本土文化、生活渗透为基础的、全面综合的艺术审美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美术教育能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欲望。
二、巴渝文化资源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运用的方法
(一)巴渝文化资源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育内容”的合理提炼
3~6岁的幼儿认知范围有限,巴渝文化中糟粕、精华杂糅。为此,在巴渝文化资源中提炼出能丰富幼儿审美、激发幼儿想象、利于幼儿创造的素材,是教师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紧要任务。
1.提炼出适合幼儿进行美术欣赏的巴渝文化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并重的艺术教育观。提炼出合适的资源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育,既符合《指南》的要求,又有利于幼儿了解相关知识,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美术版块
重庆现存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相当部分能够很好地反映巴渝地区美术文化。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淳朴质厚的“梁平木版年画”,精美绝伦的“蜀绣”,色泽典雅的“梁平竹帘”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幼儿既是熏陶,又是传承。
(2)艺术家手下的重庆美景和人文作品
艺术家手下的重庆美景和人文作品极具巴渝特色。重庆本土画家侯耕用厚重沉着的油画形式,将“巴渝十二景”中的“金碧流香”“黄葛晚渡”“歌乐灵音”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幼儿在欣赏巴渝美景的同时,也可以接触油画这种表现形式。欣赏著名画家李可染的《夕阳中的重庆山城》,幼儿从中可以感受传统水墨画对城市雕塑感和层次感的展现。
(3)拥有艺术价值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大足石刻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特有的千手观音,布局构图严谨,幼儿在欣赏前人精湛艺术手法的同时,也能感受各种色彩对人物角色的彰显。洪崖洞景区,二十多幢吊脚楼将山城的建筑特色生动如画地展现在幼儿面前。
(4)其他
除以上内容,幼儿还可以欣赏重庆地区独有的建筑美,如上天入地的轻轨、横跨江河的索道、依山而建的高楼等。
2.提炼出适合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巴渝文化资源
(1)巴渝劳动人民的特色生活场景
皮肤黝黑、手拿绳索的棒棒,磁器口古镇上举着木槌、挥汗如雨的牛皮糖制作艺人,火锅店里手拿筷子上下翻飞的食客以及已经消失的吼着川江号子的纤夫等。这些巴渝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幼儿可以通过亲身感受,拥有情感体验后,再用各种表现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2)易于幼儿表达的民间美术形式
巴渝地区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如和幼儿一起,通过竹篾的编制,学习“梁平竹帘”的竹编技艺;通过纸扇的制作,了解“荣昌折扇”的制扇过程;通过陶土的揉捏塑形,体会“荣昌陶器”的制作工艺等。
(3)具有特色的本地历史人文、古迹
幼儿通过多种手法和方式感受和呈现传统文化的美。如幼儿通过洒、甩金色水粉颜料展现铜梁舞龙中“铁水金花”的奇妙场景。再如,幼兒们游览巴国城,了解巴地文化之后绘制出神态各异、风采斐然的“巴将军”肖像;还可彩绘“秀山花灯”,剪贴“长江索道”,印染“大足石刻”,制作“通远城门”版画,利用瓜子壳和树皮粘贴“吊脚楼”等。
(4)麻辣鲜香的重庆饮食文化
重庆菜名扬海内外,幼儿用陶土塑出立体“重庆火锅”,用线描和毛线粘贴“重庆小面”,用刮画纸刮出“重庆水煮鱼”,撕贴“重庆串串香”,用各色纸粘土拉出古镇“陈麻花”等,都可以成为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利用多样形式对巴渝文化进行二次创作。
(二)本土材料的多元化运用与多样化创作方式的有机结合
梁平竹帘、荣昌夏布、蜀绣绣布都可以用本土材料多元化运用与多样化创作有机结合。蒲扇、棕叶扇、簸箕、葫芦水瓢、麻绳、蛋架、高粱秆等作为重庆地区常见的生活用品,可以进行积极开发;长江三峡石、香樟树皮、楠竹竹节、黄桷树叶、胭脂花、果核、粮食等自然材料,可为美术创作增添情致;辣椒、花椒、八角、桂皮、山柰等火锅调料的加入,能让幼儿美术创作别具风味。
1.本土材料与绘画的有机结合
适合幼儿的绘画有油画、版画、水墨画、水粉画、素描等。幼儿能将朝天门两江汇合或武隆天生三桥等自然景观,用油画的形式,画在荣昌夏布或蜀绣绣布上;用版画的形式,将通远城门和东水门等古迹,印在梁平竹帘或荣昌折扇上;用水墨形式,将磁器口古镇或中山古镇吊脚楼等画在簸箕、绣布、蒲扇或折扇上;用素描的形式,将巴将军、张飞等名人,描绘在折扇纸上;用线描或水粉的形式,将棒棒军担抬、吃火锅、吃串串等生活场景,表现在蛋架、夏布、簸箕、折扇上。多种绘画形式与各种材料的有机结合,可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本土材料与手工的有机结合
幼儿手工活动是幼儿使用不同的手工工具和材料,运用贴、撕、剪、折、塑等手段,制作不同形态的物体形象。辣椒和花椒组合在一起,能在圆形的簸箕里贴出别致的吊脚楼;胭脂花捣烂取汁,涂在剪贴好的“水煮鱼锅”里,能让锅里立刻“传出”麻辣的味道;麻绳做的纤绳和香樟树皮做的船,能塑出长江边上辛苦劳作的纤夫们等。多种手工形式推动着本土材料在幼儿美术创作中的运用,让本土材料与幼儿美术有机结合。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