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 起承转合
2017-05-26谢芳
谢芳
一、主题的“破”与“立”
中国有句话,叫“不破不立”,可见“破”是“立”的基础。就学前教育而言,“破”是为了更好的“立”,以不断满足班级儿童的成长需求,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在建构式主题活动“小鬼显身手”中,是让孩子在观察、模仿成人劳动的过程中,了解成人世界、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懂得和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这是一个预设性主题。预设主题是以普遍性为前提的,教育的艺术性在于将普遍性的教育内容根据个性需求而调整,满足不同班级、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班级实施了预设性主题“小鬼显身手”后,我们发现了几个亟待“破立”的问题。
其一,原主题的活动预设中,涉及的职业种类繁多,有的与幼儿生活联系紧密,有的职业幼儿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
其二,劳动时的付出与辛苦,通过劳动得到他人时的快乐,仅仅通过一个活动或一个文学作品,孩子的体验不够深刻,因此为孩子创设参与劳动的机会还可以增多。
其三,主题实施中,经常会出现“孩子只知道今天、昨天进行的单个活动,却不知前后活动的联系,更不知道在实施什么主题”这一现象,主题中宏观的、隐藏的脉络不能为孩子察觉。我们设想以“主题任务”的形式来贯穿整个主题,让孩子知道“我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不但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把抽象的主题目标具象成几个主题任务,为孩子拨开主题的迷雾。
有“破”有“立”,我们在“小鬼显身手”主题的实施中,不断实践尝试,根据当下孩子的需求与发展进行调整重构,让主题活动的实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主题重构的“起承转合”
1.主题重构的“起”
“起”是起因,是开始。预设性主题实施之初,教师应该先自问几个问题,以理清自身实施主题活动的思路。例如:主题实施的基础有哪些?如何看待儿童与该主题的联系?孩子的前经验是什么?主题实施后的孩子发展在哪里?孩子会以什么样的视角去学习与建构?教师需要搭建哪些支架来帮助和满足孩子渴望成长的需求?……
(1)主题实施的基础。这学期,我发现孩子模仿成人活动的各种行为频繁出现。孩子们的模仿让我意识到:他们对成人世界的关注和渴望——渴望像成人那样生活和劳动。发现了孩子们的这个需要,作为教师应该顺应他们的需要,引领他们,在开展主題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挖掘、提升他们的能力。
(2)主题目标的重构,以三个具象主题任务来替代抽象主题目标。“你们在干什么呀?我自己来做!快来看我做得好不好?”这是中班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三句话。原有主题中,侧重于各行各业的了解,孩子参与展示的成分不够充足,主题重构后,我们尝试增加了孩子参与、表现表达的机会,让孩子在观察模仿实践中满足参与成人世界的渴望。因此,我们将这个主题的目标调整为三个具象任务,为自己与父亲做一顿饭、调查了解家人的工作,承担班级工作责任。在三个具象任务的完成中,达成隐含的主题目标:满足孩子对成人世界的观察和体验欲望;帮助孩子认识、了解自我潜能;引导孩子提升自身能力并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2.主题重构的“承”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点与原主题存在着差异,兴趣内容与原主题预设的脉络顺序也存在着差异。孩子更喜欢模仿成人劳动,在主题活动中他们更多地关注“观察发现——模仿实践”这一循环。通过模仿愿望的实现,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锻炼,同伴间的关系得以磨合,未来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就在这种模仿的过程中孕育形成。因此,主题的具体活动脉络调整如下。
表一:原主题实施脉络及内容
主题重构中,紧紧抓住“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我能像他们这样做一做吗?”这几个关键点,通过对孩子的解析更好地实施、呈现主题所隐含的信息和教育价值,并逐步梳理出“观察了解——感受体验——表达创造”的主题教育脉络,以顺应孩子“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怎么做——我也来做一做”的认知视角,力求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以达到帮助儿童梳理生活中常见职业的职业特征,引导儿童形成正向、积极的职业评价,培养良好社会情感的目标。
3.主题重构的“转”
转,是转折,是主题活动重新出发的起点。“小鬼显身手”主题重构中有三个转折点,分别是三个主题任务的小结与下一个任务的起始。
第一个转折点是“父亲节的礼物”:“小厨师”活动,可以使他们学会“如何观察成人的劳动,如何模仿成人的工作,并在活动中产生自信心”。
原主题的第一个活动室参观蛋糕店,但班级里没有蛋糕店的资源,老师就开始思考能顺从幼儿的兴趣、适合幼儿能力、在幼儿园中能开展的活动切入口在哪里呢?于是就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调整为参观厨房。于是就有了我做小厨师这个活动。参观厨师工作,模仿成人烧饭烧菜是孩子从小班就开始的,也是他们一直喜欢的活动。因此我们的小鬼显身手之旅从学做小厨师开始。参观厨房时,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原来烧饭烧菜这么辛苦,需要那么多叔叔阿姨的共同劳动,他们情不自禁地提出帮助厨房的叔叔阿姨们一起整理蔬菜。刚刚动手整理过蔬菜,孩子们激动的心情始终平静不下来,纷纷说“我也要自己烧饭烧菜吃”。面对这样的情绪,教师应该支持!于是顺势开始了做饭大讨论——做饭工具调查——做什么饭——干干净净来做饭——我做小厨师——父亲节的礼物。这一周的活动最终给了孩子极大的满足感,既了解了成人的劳动,又自己动手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这一周的周六恰逢父亲节,我们在家园联系栏上发出倡议:父亲节这天,请孩子回家为父亲制作一份爱心饭,给爸爸一个惊喜。之后,孩子们制作的爱心饭、感恩饭,让爸爸们惊喜不已。别看孩子小,在为爸爸做饭时,他们的潜能都激发出来了,让爸爸们对他们刮目相看。
第二个转折点是“家人工作大调查”:这一活动使幼儿将观察的视野和模仿的对象扩大到父母、朋友从事的多种行业,充分认识周围人们的劳动,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并成功用了社会这个教育大资源。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认识到了众多的职业,更引发孩子的思考“我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