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叛西南立战功

2017-05-26应明

兵器 2017年4期
关键词:玉树轰炸机高原

应明

西南高原形势急

空军参加西南地区平叛作战,自1956年开始至1961年结束。其间,共组织了5个航空兵师和2个航空兵独立团的部分兵力,各型飞机200架(6年累计),使用武功、兰州、西宁、玉树、格尔木、当雄、凤凰山、双流等机场,执行配合地面部队平叛作战的任务。

高原地区平叛作战,是我军实际锻炼的练兵场。首先,通过平叛作战可使我军积累在高原特定的地形、气象条件下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使我军能锻炼成一支适应高原条件的作战部队。这对巩固加强西南国防和进一步解决西藏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可以通过作战实践来改进与提高部队在高原特定条件下的战斗训练。

从作战使用情况上,大致可分1952-1955年和1955-1961年两个阶段。图-2轰炸/侦察机部队真正进驻高原地区作战,是第二阶段。由于参战的主力部队空23、25师历经多次精简整编,已撤销番号,战史记录多有不全,但英雄前辈们的功绩永存。笔者从多位当事人当时的工作笔记、战斗飞行登记簿,个人相册,以及部分史籍中,部分还原了他们在雪域高原上的奋战历程。其中空25师派出由副师长孙守桢率领的4架飞机赴武功,参加甘南平叛。6月初为执行青南平叛任务,又增派3机,并于6月16日进驻西宁机场,建立机场指挥所。在甘南平叛即将结束时,8月3日由空25师3大队大队长周廷彦机组驾驶图-2轰炸机试航玉树机场成功,9月4日、8日,先后调3架图-2、3架伊尔-12进驻玉树机场,10月20日,空25师驻玉树地区剩余兵力(之前先后战斗损失2机)奉命返回西宁,27日归建临潼。

第一阶段,为全歼西南地区国民党残军及土匪武装。1952年7月,人民空军配合陆军参加了围歼四川黑水剿匪战役,空8师派出6架图-2进驻四川广汉机场参战,执行空中侦察、轰炸和空投补给等任务,配合陆军歼敌3000余人。

第二阶段,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1955年至1958年,在英、美等国家情报机构的参与、支持和策划下,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在康藏地区不断制造局部武装叛乱。空军主要以第13师运输机22架、独立第4团图-4重型轰炸机10架(均为累计数),支援昌都和川西地区的平叛斗争。任务以空投方式为主,共飞行662架次(其中轰炸7架次、侦察14架次、空投641架次),投掷炸弹25.6吨,空投物资1157.46吨。这一时期,图-2部队未参与作战。在党中央直接指挥下,空军配合陆军发动了五次战役,于1962年7月,完成了西藏全境平叛任务。根据总参的命令和空军首长确定的“凡是能够在西线执行任务的部队均应尽可能抽一些去锻炼”的原则,图-2也进驻高原机场,4年期间,参战的图-2共出动398架次,投掷炸弹约65吨,发射炮(枪)弹约5万发。

`1958年的作战

1958年3月25日起,奉总参谋部指示,空军先后出动空25师11架图-2、空26师8架拉-11战斗机、空13师17架伊尔-12运输机,配合陆军平息甘肃、青海地区民族分裂分子叛乱,这是图-2部队首次进驻高原地区参加平叛作战。

从3月25日至10月中旬,图-2共出动108架次,投弹6吨。图-2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克服机场设备差、供应不便,气象、地形和敌情复杂,部队之前无高原作战经验等一系列困难,迈出了高原作战第一步,取得了重大成绩,深受地面部队赞许。

8月10日,贵南和同德之间的叛匪被地面部队包围,因围剿部队人数较少,且多为步兵,被围叛匪便凭借其熟悉地形和骑术,企图逃跑,地面部队追赶不及。此时,空军2架拉-11战斗机、1架图-2及时飞临上空,对敌连续俯冲攻击,叛匪立即乱作一团,为地面部队赢得了全歼叛匪的时间。9月15日下午,玉树指挥部后勤分队11辆汽车载着弹药和物资赶往子曲渡口支援,途中,遭遇叛匪百余人袭击。由于该汽车分队人数少,战斗力差,情况非常危急。空军迅速出动2架图-2轰炸机前往支援,在对叛匪实施连续射击后,敌慌乱逃散,汽车分队得以解围。9月4日,地面部队围攻马沁雪山之敌到了最关键时期,叛匪凭借险要地形阻击围攻部队。紧要时刻,空25师大队长周廷彦机组飞临上空,在地面部队引导下,及时查明叛匪部署,并向其投弹、扫射,所投的第1枚100千克炸弹即击中叛匪主要阵地,击毙敌40余人;接着,该机组又连续投弹数枚,共炸死叛匪300多人。地面部队乘势攻上山头,全歼该股叛匪。

由于初期缺乏高原作战经验,加之对高原天气特点及陆空协同等问题研究不够,也发生了两起严重战斗飞行事故,牺牲空勤人员8名,损失图-2轰炸机2架。经反复核实档案,最终还原了两个机组八位烈士可歌可泣的奋战历程。

7月12日07:20,空25师副师长孙守桢机组驾驶1架图-2轰炸机从西宁机场起飞,赴玉树地区执行空中侦察、空投传单、掩护我4架运输机由西宁机场向玉树机场空运陆军120迫击炮连任务。起飞后09:01过黄河沿导航点上空时联络正常,09:20失去联络。当日及13日上午,空军先后派出运输机和图-4轰炸机赴黄河沿以南玉树以北地区搜寻,但因天气不好未发现。13日22:00,据玉树军分区派出的地面部队报告,在玉树以北巴颜喀拉山下休马滩东北56千米公路西侧300米处发现失事飞机残骸,机组4人牺牲。

10月3日,该师3大队大队长周廷彦、领航员温勋太、通讯员刘宝庆、射击员张佩福机组,于08:35驾驶图-2轰炸机由玉树起飞,对玉树以西200千米扎多县莫云附近叛乱情况进行侦察。至任务区后,于10:25报告“在莫云上空工作正常”。10:45,周廷彦呼叫空中运输机“右发动机工作不好,只能保持5000公尺高度平飞,但不能爬高(根据当地山区情况,飞机在海拔高度5000米已不能返回机场)”。10:58,周廷彦又向运输机报告:“位置在扎多330度方向,6-7分钟即可抵达扎多,发动机温度高准备迫降”,随即失去联系。当时玉树机场指挥所即令在空2架运输机赶往扎多西北盘旋寻找,但未找到。事故发生后,玉樹指挥部于18:00派出两个排,4日扎多县委又派出1个班。4日下午空25师74团李荣生副团长率15人在地面部队掩护下赴扎多地区寻找。因4日天气恶劣,5日待天气刚好转,玉树机场指挥所即在第一时间派出1架运输机到扎多寻找,亦未找到。5日15:40,玉树指挥部派出的骑兵向机场指挥所电话报告:“在莫云东北果拉瓦拉山、札盖日河地区作战时,经审俘口供得知有1架飞机在札盖日河转弯处山沟内爆炸。在飞机迫降尚未着陆时叛乱分子已射中飞机,有两名当即牺牲。着陆后幸存两人也被叛乱分子杀死。迫降当时我骑兵14团尚不知情,迫降地点距骑兵14团63千米,获俘供后即向迫降地点进攻”。10月 6日上午,1架运输机在扎多西北顺达90度方向21千米处山沟内发现了周廷彦机组的飞机,报告“从空中观察,地面有很多叛乱分子,我地面部队正在与敌战斗”。经激战,叛匪逃离,经对失事现场情况勘察分析,我们可以还原当时最后的场景:周庭彦机组因飞机发动机故障准备在莫云地区迫降,正在寻找平坦地面时,被叛匪发现,即疯狂地向飞机射击,机组后舱通讯员刘宝庆、射击员张佩福两名同志中弹牺牲。飞机负伤后难以操纵,故迫降在山区而非平地。落地后,叛匪向前舱大队长周廷彦、领航员温勋太两名同志发动围攻。当时按作战教范规定,图-2机组每人只配备了1支54式手枪和24发子弹。他们二人依托着飞机机体进行了顽强英勇的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毙敌3名后遭敌残害,最后壮烈牺牲。此战后来被列入高原作战战例分析和政治工作动员教育内容。图-2、C-46等大型机部队也接受了教训,每架飞机都带足了弹药。除手枪外,机组成员每人还增配1支冲锋枪、300发子弹,另有1挺轻机枪和4颗手榴弹。并规定了迫降时报告尽可能详细着陆地点方位及周围典型地标识别物、距最近部队(驻地)距离等紧急通信内容,确保后方和在空飞机能尽量准确获知迫降位置,尽快获得支援,同时能支撑到后援部队赶到。参战部队空勤人员约定,万一弹尽粮绝,最后一颗子弹一定留给自己,坚决不做俘虏。

1959年的作战

1959年3月,空军派出空23、25师图-2轰炸机各8架,独5团图-2侦察机3架,分别进驻青海西宁、玉树、格尔木等机场,参与平息西藏武装叛乱。由于这是图-2轰炸机继前一年赴甘肃、青海地区作战以后,又一次参加高原作战,也是首次赴海拔更高、条件更恶劣的西藏地区作战。针对高海拔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空23、25师和独5团进行了精心的临战准备。

在作战准备方面,根据“打什么仗,练什么兵”的原则,在搜集、整理有关高原飞行资料,并进行反复研究和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开展敌前练兵,把战场当成练兵场。“有仗则打,无仗则训,边打边练,战训结合”,内容包括:学习和研究平叛作战经验,高原飞行原理,高原山地作战、侦察的特点和战术技术、陆空联络及空地联络等,进行以高原飞行、作战为背景的战斗课目训练。包括驾驶术、暗舱仪表、穿云训练,极限航行和陌生机场转场、紧急转场训练,地靶射击、对山区小目标的目视侦察、使用小功率电台进行陆空联络训练,高空飞行、低空领航训练等。根据作战需要,利用作战间隙组织战术理论攻关,不断提高战术、技术水平。

在装备保障方面,参战部队也下了很大功夫,为解决在高原飞行容易产生的发动机温度高、功率低、气缸破裂、单发等现象,参战部队对图-2轰炸机采取“内部调整、外部改装”办法进行加改装。改进了导航设备,加装克服高原飞行温度过高的散热装置、可靠性更高的氧气系统,拆除不必要的设备减重,解决发动机振动问题,改装轰炸瞄准具、加强对地射击火器,提高高原起降、飞行、导航和对地攻击性能。从2月初至10月中旬,图-2轰炸机共出动94架次,图-2侦察机共出动26架次,飞机出勤率达到98.9%,给予了陆军部队很大的支持。

在物资准备方面,陆、空军部队都反复计算确定对物资弹药粮秣需要量,以及交通工具需求等,再确定运输机需求量,并安排相应准备。此外,由于高原气候变化多端,飞机出动后,常因天气限制,不能飞往目标上空。因炸弹起飞前均已拔除保险,返航前必须在安全区投放炸弹,但因此消耗了大量弹药。经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计算,1959年平叛作战,自3月初部队进驻至4月18日,共消耗100千克炸弹231颗,其中就有87颗是安全投弹,占消耗数的30%,大大增加了原计划出动架次以外的炸弹消耗量,也增加了后勤保障难度。但兰州军区和军区空军同志们,克服高原地区运输不便、装卸弹药体力消耗大、保管不易等种种困难,采取提前计划、提前运输、集中力量装卸、加大库存弹药巡查力度等手段,出色保障了平叛作战弹药供应。

由于准备充分,图-2部队在高原地区作战,取得良好战果,有力支援了陆军部队作战。如:1959年5月18日,田德润机组对昌都地区实施侦察时,将发现的匪情及时通报地面部队,使其迅速调整了作战部署。此外,空25师蔡志连机组和空23师王秀保机组在海南坚布格沟、巴沟地区的侦察,独5团在玉树地区侦察,也都获得了准确的敌情情报,有力配合地面部队作战行动。

1960年的作战

1960年,根据成都平叛边防现场会议精神,空军决定派出空23、25师各1个大队共11架图-2轰炸机和独5团3架图-2侦察机,自3月5日起轮番进驻格尔木、当雄、西宁等机场,配合驻川、甘、青、藏地区陆军部队平叛,执行空中侦察、轰炸等任务。从3月10日~10月20日,共执行轰炸任务81架次、侦察任务12架次,对地面部队给予很大支援。这一年,是图-2部队在前期积累高原作战经验基础上,不断提高高原作战和保障能力,丰富完善相关理论的重要一年。主要有两方面成就:

军事学术的运用与实践。“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军战斗使用的基本原则之一。空军战斗条令规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兵团、部队的主要兵力、兵器,集中使用于主要的作战方向和重要时节”。1960年平叛作战,特点是叛匪集中,负隅顽抗,为我集中使用兵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两个战役中,根据地面部队需要,集中以43架次(占全年轰炸总数的86%),对敌实施了突然猛烈的轰炸。二号地区战役头两天,出动33架次,占整个战役出动的37%,仅战役第二天就出动18架次。由于集中使用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一、二号地区(为便于保密和通信联络,指挥机关对主要作战地域赋予了代号,分别是,一号地区:丁青、加黎、扎木、黑达;二号地区:黑河、巴庆宗、温泉;三号地区:定日、申扎宗、莎格宗;四号地区:昌都以南。1960年高原平叛作战,主要集中在一、二号地区)和重要时节(战役开始敌人集中时),因而给敌以重大杀伤和震撼,为地面部队全歼叛匪创造了有利条件。

隐蔽突然的袭击敌人,出奇制胜,是歼灭敌人的重要手段。叛匪遭我几年打击后,非常狡猾,已有一定的防空经验。要达到突然猛烈,“經常要采取巧妙的方法,去欺骗、引诱和迷惑敌人”,必须事先不暴露我之作战意图,隐蔽出动和进入目标,奇袭敌人。

参战初期,参战部队对作战意图的作战特点理解不够,仍然按照以往对固定目标轰炸的作法,认为“敌人跑不了,多进入几次没关系”,在执行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斗出动中,没有强调第一颗炸弹的杀伤作用,仍然采取从同一高度、不同方向多次反复进入的传统战术,增长了轰炸时间,给敌人以喘息机会,使敌逃出杀伤半径。这种缺乏战术观念和单纯追求命中率的思想,既不符合平叛作战要求,更不符合未来战争需要。

为此,空军机关和西宁前指专门对部队进行了教育,并组织图-4、图-2部队进行了不同高度、任意方向进入的轰炸训练,提高适应战场环境能力,在总结前期作战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新一套战术:战前采取外围侦察,不通过目标上空;战役发起时,图-4轰炸机第一批于拂晓前起飞,天亮到达目标;伊尔-28和图-2轰炸机直线进入目标;轰炸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隐蔽进入,减少进入次数,强调第一颗炸弹的杀伤和震撼作用,选择适当的攻击时间,轰炸敌人最要害和对我威胁最大的目标。经验证明,这是达到突然猛烈的有效战术。青藏公路以西的高原地区地域辽阔,不易发现敌人,给航空兵大面积侦察带来巨大困难。图-2部队认真研究敌人活动规律,了解我军位置,相对固定机组,分区包干,重点侦察与全面侦察相结合,适当的组织对同一目标的再次侦察,灵活的运用栅形、扇形、曲线、圆圈等侦察方法,因而能查明敌人动向,为地面部队提供了可靠情报。战术动作灵活机动,适时地适应了变化了的情况,顺利完成作战任务。

1961年4月11日起,空军派出空23、25师图-2轰炸机各3架,进驻玉树、格尔木机场,支援陆军平叛作战任务,由于局势已得到有效控制,图-2轰炸机出动量很少,仅6架次。

威力和影响

在平叛作战中,图-2部队主要担负空中侦察、警戒巡逻和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其中,侦察作为首要任务,平叛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变化快,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叛乱武装生活简单,行动方便,遇我军则逃窜、隐蔽,活动分散,流窜性大,给地面部队围剿带来很大困难。依靠航空侦察可以发挥航空兵反应灵活、机动范围大的特点,在较短时间内对广大地面进行侦察,及时为陆军部队首长提供定下作战决心的情报。例如,仅据1959年2月至10月的统计,航空侦察架次占平叛作战飞机(不包括运输机)出动总架次的80%以上。

1960年5月22日,独5团丁如松机组在莫云地区侦察时,准确地查明大股叛匪的位置、数量及动向,并及时报告了地面部队。7月11日,空23师沈宗礼机组在对阿多地区实施侦察时,发现两股叛匪共40余人,随即引导陆军将其全歼。同年7月7日至27日,空军连续出动飞机10架次,对依甲错改湖地区突围的匪首老洼喇嘛追踪侦察,直至引导地面部队将其全歼。

10月上旬,驻玉树机场的图-2轰炸机在木塔至乌拉山地段连续侦察了9架次,监视一股叛匪的行动,经地面部队追击,歼敌大部。由于当时空地联络手段有限,部队发明了投地图和照片联络法,空勤组将侦察结果,详细标入地图。再把地图装进特制的空投装备,然后降低高度通过我军上空,取适当的提前量投下。

有时,执行航空侦察任务的机组还以空中射击方式,直接配合地面部队作战。一是进行火力侦察。主要用于对付可能隐蔽在森林、小山沟和阴影地带之敌。为了设法使敌暴露,经陆军部队许可,图-2轰炸机对丛林、小山沟等可疑目标进行短连发搜索射击,观察其动静,如有叛匪和牲畜,则会因受惊引起混乱。二是对侦察发现的敌人进行攻击,相当于现在的“捕食者”、“翼龙”等“查打一体”无人机的职能。

1959年4月20日,由空军第25师大队长蔡志连机组驾驶的图-2轰炸机飞至扫日马寺一带侦察,在俄后滩地区发现叛匪帐篷110个左右,尔后,又在夏休寺以南约15千米处发现正由西向东逃窜、企图东渡黄河的叛匪骑兵约250人左右,该机组根据前线指挥所命令,对叛匪连续进行3次扫射,使其队形混乱,四处溃散,配合了地面部队作战。5月19日,空军第25师闵朝玉机组在对豆扎地区进行侦察时,机智、灵活地扩大了搜索范围,终于在山坡林中发现了300余名叛匪,他们一面向地面部队报告,一面扫射,顿时丛林起火,叛匪人马大乱。此时,地面部队按照空中报告的目标赶来,将该股叛匪大部歼灭。在同年7月上旬的一次战斗中,陆军第165团1营从青海的果洛地区至四川的色达地区,日夜兼程,追击由四川扎踊部落头人率领的400余名叛匪。空军的图-4、图-2轰炸机和伊尔-12运输机连续出动,进行搜索,引导地面部队行动。我机的战斗行动,阻滞叛匪逃窜,有力地配合了地面部队全歼该股叛匪。

第二项是对匪群实施空袭。平叛作战中,图-2轰炸机不失时机地对地面叛匪实施攻击,根据叛乱武装的行动特点,采取了不同的轰炸方式,打击顽抗和逃跑之敌,发挥了很大的威力,并取得了不少配合地面作战的经验。一是对盘踞在寺院、凭借险要地形和工事进行顽抗的叛匪,以摧毁、压制为主,杀伤其有生力量,动摇其军心,为平叛部队的围歼创造条件。二是对集结一地的叛匪,杀伤其有生力量。三是对逃窜之叛匪,迟滞其行动,杀伤其有生力量,为地面平叛部队追击创造条件。作战过程中,由于各部隊战斗准备充分,作战经验不断积累,战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因而涌现许多较好的战例。如,图-2轰炸机1958年在玉树对子杨松多、扎西拉武寺以南地区的叛匪进行集中轰炸和射击,给叛匪以较大杀伤,沉重地打击了叛匪的士气。1959年4月20日,空25师图-2轰炸机闵朝玉机组对青海长沙共马地区的叛匪实施轰炸,支援了地面部队对该敌的围歼;同年7月10日,空军第25师张治平机组对一股叛匪实施轰炸,炸死叛匪15人。空军对叛匪的轰炸攻击,因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规模不大,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但对杀伤叛匪的有生力量、震撼敌人及鼓舞地面剿匪部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项,是展示我军强大力量,配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根据曾参加高原地区平叛的老飞行员江达三回忆(摘录自江达三的新浪博客):“那时,西宁附近的一些头人,喇嘛,活佛,千户,土司等,正在蠢蠢欲试要举行暴动,被我们提前发现了。当地驻军就在一个下午将他们一起集中起来,用三辆军用卡车装了100来人,动用了一个加强连护送,把他们运到我们西宁机场来,说是来‘参观飞行表演。西宁机场是在一个峡谷当中,南面、东面是山,北面是湟水。跑道就修在那狭长的山谷中。机场的方向就是东西向。飞机向西起飞,上升到200米向右转一个半径,再左转 180度落地。那天,我们在机场跑道的南面大约50米的地方,放了20个汽油桶,装满了汽油,摆成半径10米的园靶。这些头人到后,被安排在机场中间‘观战。首先是空26师的两架拉-11飞机,起飞爬高到1000米后掉头往回飞,在水平距离跑道2000米时猛地俯冲下来,对准汽油桶就是一阵连发扫射,只见飞机上的机关炮冒着火舌,刹那间那些油桶火光冲天而起,接着就传来一阵猛烈的爆炸声,加上飞机俯冲时尖利的呼啸声,那阵式对一般普通百姓来说,可真是有点闻风丧胆呀!拉-11轮番扫射绕场一圈后落地,接着就是空25师的两架杜-2(我国早期将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的飞机“ТУ”代字音译为“杜”,后统一为“图”。)跟进起飞。他们也是由西向东,高度600米,向着南面的山头实施轰炸,每机携带3颗250千克爆破炸弹。炸弹准确落在地靶上,窜起冲天的浓烟,大威力的航弹震得大地都在抖动,伴随着气浪冲击波,传来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真给这些“参观者们前未有的震慑。尤其是这些个西藏喇嘛、活佛们都是很迷信的,以前又没见过飞机,对于飞机,他们非常畏惧和崇敬,形象地将其称做‘神鹰,感到解放军真是‘天兵天将了。当时有人被吓得瘫倒在地,有人则高呼口号:‘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猜你喜欢

玉树轰炸机高原
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玉树新城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我家门口的玉树
兵器组团“打雪仗”
名人
图-22起音速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