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2017-05-26殷普莲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共同点大风同伴

殷普莲

孩子们第一次玩“大风吹”游戏的时候,情绪一直高涨,沉浸在游戏的情节里不愿停下来,一开始,大家只会找一些表象的东西,如:大风吹,吹什么?吹男小朋友(女小朋友),吹扎辫子的人,吹穿衣服的人,穿运动鞋的人……扮演“大风”角色的孩子要快速找到同伴的相同点,然后趁大家离开位置的时候抢先占领椅子,其他被“点中”的孩子也要离开自己的位置,找别人的椅子坐下来,整个游戏孩子们的位置不停地在改变,一次次的“转换”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获得自信。当然,失败的孩子也不会气馁,相反,会马上寻找同伴的共同点,积极地改变角色参与到下次游戏中来。第一次游戏,大家开动脑筋,思考怎样找到更多的、不一样的共同点,从表面的服装、五官、性别,到抽象的生活、兴趣爱好、家庭成员,孩子们发散思维,不停地转动小脑袋,希望和别人的不一样,能给大家带来惊喜甚至是震惊。到后来,老师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高,鼓励他们不重复同伴的话,这不仅要求孩子们遵守游戏规则,还要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很多时候老师的固态思维让孩子们很“受伤”。担心活动会受座位的变化无法进行,或者让孩子们在老师的高控下更方便自己教学,这样减少了孩子因变化位置产生的危险,还自认为是规范了班级常规。孩子们坐在固定的位置好好听、好好说,就是对他们习惯培养的方法吗?当然,一个班级的管理不能抛弃常规的建立,但是考虑到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点,他们会以一个固定的姿势安安稳稳地坐下来吗?不能!所以,与其刻意让他们固定在一个地方,还不如让他们自由去选择,选择一个喜欢的地方坐下来和老师一起学习、游戏。

“你想和谁坐在一起?”“你想不想换一个位置?”“你坐这里舒服吗?”看似很简单的话语,却体现了老师的教育观念——离开原来的位置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

(作者單位: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幼儿园)

猜你喜欢

共同点大风同伴
大风之夜(组诗)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对比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漂亮的生日礼物
寻找失散的同伴
大风吹(二)
大风吹(一)
人小鬼大狄仁杰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抑郁流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