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加速推进贵州产业转型升级
2017-05-26袁航
袁航
生产能力从2012年的86万台提升到2016年的190万台,在没有增加劳动用工的情况下,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实现产量倍增。
作为工信部发布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贵阳海信获得产能翻番的背后,是通过实施大数据+智能制造计划,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开发能力,实现生产信息化再造、自动化升级、智能化转型的蝶变之路,成为贵州创新驱动、顺势而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个缩影。
走进位于贵安新区高峰镇大狗场村的贵澳农业科技园,数字化气息扑面而来。棚内各个角落的感应器和摄像头负责捕捉数据,将大棚内的土壤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数据及时反馈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作出科学判断和操作。
贵安新区绿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新芳介绍说,园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软件连接到大数据平台,不仅可以远程查看数据,还能在这些数据出现异常的时候进行远程操作,控制各项指标。
近年来,贵州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立足资源优势,培育增长新动力,实现经济增速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三位。
贵州经济发展的增速证明,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思考方式,可有效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中,大数据正不断加速推进贵州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贵州积极利用大数据优势,开展“千企改造·大数据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以信息化作为改造所有工业企业的总方向,为全省的烟酒产销、化学工业、建材设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行业找“痛点”、开“处方”、促进全省各行各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不断谋划与大数据接轨,正开启一个以数字经济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工业云、电子商务云、智能交通云、智慧旅游云、食品安全云、环保云等彩云劲飘,贵州数字经济在大数据的蓝海里千帆竞发。
据悉,贵州正大力实施的“千企改造”工程,2016年共改造企业1210户、项目1532个,完成技改投资280亿元,带动技改投资680亿元。(责任编辑/蒙 珺)
融合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技术与一、二产业的融合应用,智能制造、數字农业、智慧绿色能源等新型业态。
传统产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单位生产能耗高等问题。新环境下,要想做好传统产业转型改造这篇文章,就必须紧跟时代,转变思维模式,加强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等高新技术的探索和运用,用创新驱动产业加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