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适合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

2017-05-26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幼儿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那么,在启蒙教育阶段,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又该如何科学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限度

文·吕武

在幼儿园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必要而紧迫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高难度、高速度、运动式地开展。由于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以及幼儿园教育的特性和幼儿的基本特点,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就具有了特别的限定性。

教育形式的限度。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在幼儿园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同样受到限制和影响。这些形式包括讲故事、参观、讨论、观察、观影、主题活动、角色扮演等。总之,主要通过符合幼儿身心特征的直接参与和体验感受的方式进行情感、观念方面的教育尝试,而通过直接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应该坚决根除。很多幼儿园举办的读经班或者开设的读经课正因此而饱受批评。

教育内容的限度。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数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内容庞杂。流派纷杂的学术文化、一体多元的民族文化、种类繁多的器物文化、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以及各地的地方文化等不一而足。如此众多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并不都适合幼儿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启蒙教育,旨在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初步的文化和精神基础,并不是成人和完整意义上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此,幼儿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按照幼儿园教育使命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选择和组织。

教育过程的限度。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是让幼儿通过大量的事例和切身的体会、观察、感知等对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和初步的感受与理解,以期初步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行为和技能等。追求高速度、高难度的传统文化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不应是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追求,因此应把握好过程限度,防止因为追求传统文化教育的速度、难度、知识、技能技巧等外显内容而忽略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及对幼儿园和幼儿的适宜性。

(本文节选自《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2016年1月31日第02版)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应千方百计保全童心

文·刘晓东

在幼儿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好莫过于让幼儿园能体现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学精神。

我国最早的教育学文献《学记》即强调“禁于未发之谓豫”,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让年幼儿童接触难度较大的学问,这一原则称为“豫”。所谓“豫”有丰富的意义,即:要让年幼儿童悠闲舒适,从容成长,让儿童享受当下的生活,避免有损于儿童的成长。《学记》篇幅虽小,但其义理博大精深,可谓中国乃至人类教育思想史上健康的婴孩。

这种教育观在中国思想史中从未断绝。《传习录》这样记载王阳明的观点:“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也就是说,教育应立足于人的天性,使人的天性按照其自身的规律来展现其自身,让潜存的“未发”在“当其可”之时转化为现实的“已发”;面对人的天性,教育者应“勿助勿忘”,而非“揠苗助长”。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国优秀的教育学传统,它们与现代教育学观念是可以相互会通、相互支援的。

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各种教育条件,让幼儿“从本原上用力”,对其不做过分要求,使其不受过多干扰,保全其童心,这便实现了幼儿园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每个幼儿只要保全童心,便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幼儿园千方百计实现保全童心这一教育目的,便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这也意味着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身上、在幼儿园那里得以复活。还有比这更能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措施吗?

(本文节选自《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2016年1月17日01版)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应“以幼儿为本”

文·陶金玲

幼儿教育是生命启蒙教育,也是生命奠基性教育,这要求成人在甄选优秀传统文化时,必须以敬畏之心仔细考量幼儿的童年幸福和一生发展,谨言慎行“以幼儿幸福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传统文化教育。这样的教育应是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现有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的适宜性教育,具有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体现为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的适宜性。

其教育目标不应以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根本取向,而应重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中,体验其情感内涵,分享乐趣,以培育初步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了解粗浅的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简单的传统文化技能与方法。

其教育内容应是幼儿所喜闻乐见、能够理解、与之能够对话和经过精心甄选的传统文化活动: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其方法和途径应是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基础上的因人施教,应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其评价应以幼儿發展为本,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应从“立足当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纵向发展视角分析幼儿的发展需要,让“评价”成为完善和调整教育活动的基础。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不应是“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不应是重知识轻体验的强化训练,不应是死记硬背式的“读经”,不应以牺牲童年幸福为代价,而应“以幼儿为本”。

(本文节选自《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2017年2月26日01版)

猜你喜欢

幼儿园传统幼儿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欢乐的幼儿园
老传统当传承
爱“上”幼儿园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