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景观地理学视角浅谈陕西窑居民俗

2017-05-25段普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分布窑洞民俗

段普

摘 要: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主流民居类型之一,具体到陕西省,其分布范围遍及秦岭以北大半个省区。不同的地形地貌伴以靠崖窑、地坑窑、锢窑等窑洞类型,平面布局有一字形、L形、窑院等。陕西窑洞民居适应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要素;传统社会的风水思想、生活习惯等因素又制约着窑洞民居平面布局、空间处理以及建造程式的地域特色;经济实力则直接决定窑洞民居的建筑规模及细部装饰的华丽程度。

关键词:陕西;窑洞;分布;民俗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144-01

一、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所依据资料主要为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资料两种。文献资料主要来自地方志,明清以降所修地方志的风俗志部分载有传统民居的相关资料,建国以来新修地方志的城乡建设志、民俗志两部分皆载有传统民居方面的资料。对保存较好的窑洞民居进行拍摄,所得照片资料在窑洞建筑风格、建筑式样等表达上可补文字表述的不足。

二、陕西窑洞的景观特征

靠崖窑,系天然土壁上向内开挖形成的券顶式横洞,需具备可倚靠的地形与适合的土质,适应黄土高原人民生产生活、风土民俗以及自然地理环境而逐步发展形成。土窑洞内部多呈一字形,也有为了扩大辅助面积在土窑洞窑壁掏挖各种形态的壁龛耳室形成L形抑或十字形窑洞的情形。窑脸有拱形与长方形两类,拱形者概括起来又有三心圆拱、尖拱、半圆拱、双心圆拱、椭圆形拱、抛物线拱等类型。地坑窑为横穴与竖穴之结合,在黄土塬区干旱地带地下水位较深的平地向下挖一深约十米的矩形深坑,再向四面的人造土崖横向挖掘窑洞。俗谓:“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只闻鸡犬声,院落地下藏。”从开挖到建成需经过选地、挖界沟、整窑脸、画窑券、挖窑、修窑、上窑墹子等步骤①。

锢窑,以土坯或砖石发券砌筑而成的窑洞,由于其为平地而建而不依靠黄土山崖,又称“四明头窑”。锢窑的砌筑需经过平地形、掏马巷、垒平桩、揉旋、合口、压顶、垫背等多道工序②。锢窑构成元素与靠崖窑、地坑窑相同,区别除过所用建筑材料外,还在于其不需要依赖天然的山崖,亦无需修造人工土崖。

柳笆庵,一种特殊形式的锢窑,主要建筑材料便是当地所产沙柳、沙土。构筑方法为先筑土墙,在两侧土墙上部内侧相对开多道槽,将粗沙柳条捆扎成直径约15到20厘米的柳条笆子,再将柳笆圈成半圆形,两头分别插入两堵土墙的相对槽内,纵距1.5米架插一道拱形柳笆,用粗柳条或柳笆纵向将各拱形柳笆捆扎联系,上搭铺柴柳茅草,白粘泥覆盖抹顶,正面安以门窗。

三、陕西窑洞的平面布局

一字形系最简单、最常见的靠崖窑平面布局方法。每户3~5孔窑洞并联起来,有单间布置法,也有“一明两暗”和“一明一暗”格局,即在窑与窑之间的上穿过洞,将两孔或三孔窑洞打通,暗窑只安窗户不安门。单窑使用时,一孔窑洞通常被分成前后两部,前堂作起居室与厨房使用,后室作卧房及储藏之用。居正中者称“中窑”,系主居室,供长辈居住,兼会客、厨房;两边窑称“边窑”,供晚辈居住及作储物间使用。

四、陕西窑洞民居的形成机制

传统民居依赖于自然地理环境而存在,其形式与风格的形成有一个对地理环境适应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住居选址与所用建筑材料等方面,陕西窑洞在这一点上表现得颇为明显。正如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所云:“最能表示房屋对地理环境的依赖的,总要算是农村房屋和孤立房屋了。”③传统社会,自然地理环境往往深深地影响到聚落的选址与分布,也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风水思想、经济水平及生活习惯的影响。

五、结论

(1)陕西窑洞民居的分布范围覆盖秦岭以北的大半个省区。靠崖窑南界起于秦岭北麓,北界止于陕北长城一线,广布于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的沟渠山峁地带;地坑窑集中分布于渭北旱塬地带,以咸阳分布最为集中;锢窑的主要分布区域在陕北榆林、延安两市的河谷平坦宽阔之地,渭北旱塬也有少量分布;陕北高原西北边沿长城一带的榆阳区、靖边、神木等区县的北部为风沙草滩地,有柳笆庵分布;(2)陕西窑洞尤其是靠崖窑、地坑窑以生土作建筑材料,石锢窑就近取石,是适应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产物;(3)陕西窑洞的平面布局、空间处理、建造程式的地域特色受礼制思想、风水思想、生活习惯等要素制约;窑洞的建筑规模、装饰考究程度直接与经济实力相关。

六、問题与建议

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要做到以下几点方可:其一,缩短进深,增大开窗,扩大采光面积,并将窑壁刷白,解决光线昏暗的问题;其二,设置通风烟囱,安装换气扇等装置,解决通风不畅的问题;其三,合理规划,避免浪费耕地资源;其四,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窑洞结构强度,消除安全隐患;第四,要为现代生活用具与设施(如淋浴、抽水马桶等)留出合适的位置,处理好给水排水。

注释:

①李秋香.窑洞民居的类型布局及建造[J].建筑史论文集,2000(02):152.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210.

③白吕纳(法).任美锷,李旭旦(译).人地学原理[M].南京:钟山书局,1935:79.

猜你喜欢

分布窑洞民俗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陕北窑洞民居
大叶千斤拔活性成分分布及积累动态
28例医疗纠纷起诉案件特点分析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大西北的窑洞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