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2017-05-25李桂英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实践小学数学

李桂英

摘 要: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练习设计;实践

1 发现问题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反思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对练习活动的意义、作用重视不够,我在课堂上设计的练习都是以“拿来主义”为主,没有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练习,在教学中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练习题的设计往往是形式单一,没有体现层次性,不能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掌握知识。设计的练习过分注重书面练习,而动手、动口的练习题偏少,特别对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也不够重视。学生在沉闷的课堂中被动接受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讲评时,又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完全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要对练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科学讲评等重新进行定位,进一步研究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针对在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在教学中我重视下面几方面的研究

2.1 小学数学练习活动有效设计的策略

数学练习的设计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有效的数学练习活动应该准确把握练习的目标,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开展。我通过设计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做,看学生得到的发展程度如何而诊断数学活动是否有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在课前,我必须对教学目标,学生的活动方式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这节课的内容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帮助学困生掌握新知识”等等。在上课前我统一做到“两做一梳”通过做一做课本课后练习,熟悉题目题型,选择合适教法;做一做备课时自己设计的练习题组,看看是否有超纲。“一梳”就是在课前20分钟把教学流程梳理一遍,想想用什么方式呈现练习,让学生的练习活动更有效。在课堂上,我在关注活动设计的外在表现方式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活动的内在品质,通过不断深化,把学生思维的具体化转化为抽象的思维,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得到提高,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引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并协调各小组开展学习活动。例在四年级教学《角的分类》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与同桌、小组内说说用三角板如何拼成135°的角,再动手拼一拼,然后在全班再指名说说用三角板的哪两个角来拼,拼给全班同学看。通过让学生动口说,动手拼,充分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发挥集体智慧,让全体学生参与,使学生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在练习活动中达到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团结合作,让学生学会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展。

2.2 练习设计的层次性研究

练习设计要遵循层次性原则。具体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让差生吃饱,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做到先易后难,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层层递进,一步步提高。例我在设计上注重以题组的形式设计练习,通过设计题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例我在教学《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

题组一:基础练习。

填空。

1、工厂要生产一批零件,如果每天生产18个,20天能完成。如果每天生产36个,几天能完成?

题目中( )和( )是相关联的量。因为:工效×( )=工作总量 (一定)所以:( )和( )成反比例。

成反比例用( )法列出等式。列出的等式是( )。

2、沙浪小学举行跳绳表演,2、如果每列10人,3、要排39列。如果每列13人,要排多少列?

因为:( )〇( )=(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

列出的等式是( )。

题组二:巩固练习。

1、判断对错。

( ) (1)圆柱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 ) (2)每台电视机的价格一定,购买电视机的台数和总钱数成反比例关系。

2、从学校到拦河坝,如果每分钟走50米,要走12分钟。小红每分钟走60米,要走多少分鐘?

题组三:深化练习。

1、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2、村里的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枝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枝?

题组四:拓展练习。

明明打一篇文稿,原计划每分钟打60个字,50分钟完成。实际每分钟打的字比计划打的字多15个,多少分钟就能打完这篇文稿?

通过设计题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先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据成什么比例列式解答。通过设计深化练习,使学生通过对比,明确如果成正比例,用乘法列出算式;如果成反比例,用除法列出算式。使学生熟练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最后设计条件不完整的练习题,让优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这样设计练习有利于分散难点、突破难点,既照顾到学困生,又能调动优秀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解答这类应用题的能力。

3 小学数学练习活动中教师有效讲评的实践研究

高质量的练习内容通过开放有效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后,教师组织有效的反馈讲评,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形成知识网络,提升实践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适合不同练习内容,能更好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有效反馈讲评策略。例我在教学完求角的度数时,出示下面的练习题______________,已知∠1=75°,求∠2。学生先独立完成,我巡视时发现比较多同学做错。我挑选几个同学的练习本到展台展示。学生出现的答案有:90°-75°=25°,180°-75°=105°,105°+75°=180°。根据学生的练习结果,我问这个学生,为什么用90度减75度,学生回答说因为∠1+∠2=90°,求∠2就用90度减75度。我又问学生为什么用105°+75°,他说∠1+∠2是一个平角,所以我就这样列式。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错误,原因是对∠1+∠2=180°这个隐蔽条件的概念理解不清,对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是180°,求另一个角用减法算的方法没有掌握。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在讲评时,除了加深学生理解两个角在什么情况下组成180°外,我重新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

已知∠1=70°,求∠2。∠2=( )-( )=( )。通过把求∠2的过程列出来,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掌握∠1和∠2合起来是180°,联系加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算的算理。通过把求解的过程写出来,全班31个同学,只有2个基础差,接受能力差的同学没有掌握,其他同学都能做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错生成的资源,教师的评讲相当重要,必须负起解惑的重担,传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效练习设计活动思想已深入人心,渗透到每一节课中。从练习活动的有效设计准备到练习的实施和反馈评讲都体现了有效策略思想。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经历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练习过程,使学生在练习活动中兴趣浓厚,思维积极、主动性强,不仅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还能更好地发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实践小学数学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