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胡艺术特征研究
2017-05-25黄河
黄河
摘 要:中胡是在二胡基础上改制的一种传统乐器,富有民族特色,其演奏具有抒情性和强大的感染力,文章从适应性、独特性、交融性三个方面分析中胡的艺术特色,明确了中胡在民族管弦乐队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中胡;民族乐器;点性旋律;歌唱;声腔;中音声部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075-0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各民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的文明和奇迹,而源远流长的民族乐器乃是我国人民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其中,中胡这一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乐器,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经过百年历史舞台的演练与洗涤,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世界音乐舞台上的一颗闪亮、耀眼的恒星,下面就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适应性
(一)合奏乐器
我国的民族乐队有着久远的历史,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自然积累冶的特点,即“有什么用什么,后来的加先前的。在这种“自然积累冶的文化积淀下,中胡逐渐成为一件独具特色的合奏乐器。20世纪40年代末,广东音乐乐队中加入中胡;50年代,江南丝竹合奏乐队中,加入了中胡。中胡起到烘托、平衡、协调的作用。通过对两种民间小乐队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在演奏江南丝竹乐曲时,中胡与二胡形成了一个浑厚的中音区,而其又具备一定的明亮特性,旋律线条优美圆润,与小三弦、秦琴等弹拨乐器的跳荡起伏形成两种不同的律动特征,它们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突显了江南丝竹的秀丽和美,准确表达了地域风貌与人文精神。
(二)戏剧戏曲伴奏乐器
中国的擦弦乐器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之后,在20世纪初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戏剧戏曲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由是,中胡作为伴奏乐器也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戏剧戏曲当中,如评剧、越剧、湖剧、绍剧等剧种,中胡在这些戏剧戏曲的文场或乐队中的运用成为不可或缺的中音声部伴奏乐器。由于中胡特有的浑厚、圆润、粘合等音色特征,从这个时期被广泛运用以后,它的演奏艺术逐渐发展、提升,乐器的形制、性能各个方面也逐渐演变、成熟。这一时期被广泛运用于戏剧戏曲的种类,笔者做了一个统计,接近百种,由此可见其运用的广泛性与适应性。
二、独特性
(一)鲜明的乐器特性
这种民族乐器的音色宽阔、饱满、浑厚,近似男性歌唱声腔,能以其丰富的音质色彩变化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意境。中胡的音色区域划分与二胡大体相同,区别在于它的上与下把位音色差异较大。中胡的音强张力幅度较大,可从pp到ff。擅长演奏雄健、奔放、热烈、欢腾的曲调,同时其浑厚、饱满、圆润的歌唱性又使其能够表达刚中带柔、粗中有细的作品,准确而深层次的揭示作品思想内涵。由于中胡宽阔、饱满、浑厚的音色特性,与草原人民朝夕相伴的马头琴乐器,在音色特性上十分接近,因此,在表现蒙古草原音韵与风格方面,具有十分的独特的表现能力。
(二)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
正是由于中胡宽阔、饱满、浑厚的音色特性,多数作曲家紧紧抓住了这一鲜明的乐器特征,创作了多首(约为10首)表达蒙古地域风格的中胡乐曲,这些乐曲采用蒙古音乐素材,极大地展现了蒙古人民的淳朴善良、热爱生活的美丽情景。要准确表达这些鲜明的地域风格,在具体的演奏当中,应该充分模仿蒙古马头琴二度、三度打音、装饰打音,以及揉弦、大滑音、泛音滑揉,右手的抛弓、浪弓、快速连弓、组合弓法等特有技法。中胡正是在这种借鉴、模仿,并充分吸收的过程当中,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演奏艺术,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
三、交融性
在中国民族乐器中,以中音而命名的乐器很多。而在民族管弦乐队中,以中音而命名、有效演奏音区在中音音域的乐器,也包括实际演奏音高为中音声部的乐器,都称为中音乐器,如中阮、中胡、中音板胡、中音唢呐、中音笙等中音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构成中音声部的乐器群,它们都表现出特殊的交融性(指合奏),是连接乐队各声部之间的纽带,是乐队各声部乐器融合的粘合剂,是民族管弦乐队的中坚力量。
(一)共性
1.中音性
对于中音性的理解,可借鉴这段分析:“中音性冶概念就是处于中音区能起中音融合性作用的乐器。而中音乐器并非都具备这种作用,这种乐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乐器共鸣十分良好,音质不独特,第二,能够与别的甚至大部分乐器融合。除此之外,一定的力度也起制约作用,某些乐器弱奏能获得一定融合性,而在强奏时则不行。可见,除了器乐名称已表明属中音乐器(如中胡、中阮、中音笙)外,某些主要作为低音或高音乐器使用而当其进入中音区活动并能符合上列两个基本条件也同样属“中音性冶这一范畴。
上述分析了“中音性冶概念的界定与具备融合性作用中音乐器的关系,以及具备这种融合性作用所具备的两个条件。因此,通过对中胡音色分析可知,中胡是“中音性冶乐器的代表之一。
2.融和性
融,就是融合。中国的民族乐器丰富各异,都极具个性,适宜独奏与小规模合奏。但如叠加成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由于各种乐器个性鲜明、声音独特,要想整合成為交响性的民族管弦乐队,其难度是相当大的。而中胡却具有这种特殊的融和性,在乐队中可以增加中音声部的厚度与和声效果,成为各声部乐器间融合的粘合剂。从中胡音色及功能上看,独特性词汇有丰满、空灵、谐和、稳定、润饰、和谐等,把这些独特的因素融合在一起,铸就了中胡的融和性。而在民族管弦乐队当中,十分需要这种融和性。因此,中胡的这种共性多、个性少的融和性,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犹显重要与珍贵。
(二)声部性
1.和声功能
中胡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声部性,体现为强大的和声功能。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无论从乐队的整体布局、乐器的分组原则、声部排列方式、配器手法等方面,都是借鉴西方管弦乐的乐队编制与配器原则。正如民族音乐家主张把西方音乐的长处为我所用,使之与世界同步,“必须一方面采取固有的精辟,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冶。
基于这种理念,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找到了解决高、中、低声部间音响平衡效果的“钥匙冶,中胡便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特有的“钥匙冶。中胡饱满、深沉、厚实的音色,赋予了中胡丰满、淳朴、柔和的和声效果。在配器中,作为和声的三音(中间音),起到了和声的完整与丰满效果。
2.润饰功能
中胡的润饰功能,表现在民族管弦乐队的中音声部之中,润饰作用十分明显。表现在对声部之间旋律层、和声层和低音层的渗透。在弦乐声部的旋律层,常以长音颤弓或和弦伴奏型的状态出现,以线或点的意识附着在弦乐器的主旋律上,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中胡能够弥补高音声部与低音声部的漏洞,建立起相互的联系,补充了低音层中低音区的音量和饱满度。
3.衔接功能
对于中胡的衔接功能,笔者把它定位在声部之间去研究。中胡具有连接高音声部与低音声部、弦乐声部与弹拨乐声部、弦乐声部与吹管声部等功能,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和声中声部之间、同组乐器组之间、不同组乐器之间、和弦与和弦之间、音与音之间等几个方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胡是我国民间传统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其浑厚深沉、饱满温和、极富歌唱性的音色,富于适应性、独特性、交融性,构成了它独有的艺术特色,在我国民族管弦乐队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郑颖.当代二胡艺术发展特点之分析[J].音乐创作,2013(11).
[2]张丽华.浅析二胡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4(06).
[3]胡杰.中胡演奏中音色的把握[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