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2017-04-27吴雅诗
吴雅诗
(福建省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福建泉州,362000)
摘 要:小学音乐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可将民族乐器引入到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创新性思维。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可塑性比较强,是进行民族乐器学习的最佳时期,为了促进学生日后的发展,需要积极促进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民族乐器 音乐教学 教学作用
我国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很少进行乐器教学,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乐理知识的教学,这极大限制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开发。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要充分发挥乐器的教学功能,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音乐素养,促进我国小学音乐的发展,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如今,启蒙音乐教育受到了重视,可见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那么,要从小培养儿童们的乐感,就变得至关重要。这一时期灌输给学生们的音乐是使他们终身受用的,尤其是在小学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听力能力的“关键期”,关键期一旦错过,不是不可弥补,而是很难弥补。器乐演奏却正融合了孩童们的动手与听力能力。
1992 年版“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增加器乐教学的内容,强调在基础教育中从小就要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能力。而《音乐新课程标准》 ( 实验稿) 中明确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见得民族器乐的位置逐渐变得很重要。这些文件的下达,在原来的要求中更加深了一个层次,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模仿听唱,而且在技术上也能很好地把握。通过调查发现,现如今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关器乐演奏教学有诸多很薄弱的地方,政策虽然下达了,但是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2011年版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包括四个方面的关于民族器乐的内容,对于这一方面非常重视,但是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不论是经费还是师资方面。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器乐的贫乏,使学生们对器乐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教师对于专业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学生对于器乐的了解程度。
在美国,从三年级开始,就有了弦乐课。到四年级,音乐更受重视,一周有两次音乐课,一次45分钟。学生们要在声乐或者弦乐中选一样。弦乐乐器主要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难度属于初级弦乐。到了五年级,学生们可以选择声乐、弦乐或者是管乐,学习的种类就变多了。管乐包括长笛、黑管、中音萨克斯管、小号、长号。美国音乐一直重视吸收来自各民族的音乐特点和传统,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美国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组成的国家,当人们来到美国居住的时候,自然把他们的文化和音乐带到这个国家,因此从不同民族音乐的角度来展示美国音乐。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对于本土器乐还是很重视的,学生们从小就开始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及器乐,如键盘器乐,以及美国出名的爵士钢琴和相关的音乐背景。
在中国,对本民族的乐器发扬程度较低,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也不是很重视,主要以西洋管弦乐和钢琴等为主。但是在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却对民族器乐融入到课堂上很重视,从小便开始接触学习民族器乐,弘扬民族文化,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
从现如今的社会发展来看,西洋器乐学习普及程度远远高于民族器乐。传统民族器乐有关课程的教学,主要集中在音乐院校或师范院校以及其他少数艺术院校,普通学生没有系统学习民族器乐的机会。民族器乐的体裁十分广泛,但是演奏曲目不多。普通大众只了解到很少一部分出名作品,演奏会也只是反复相同的曲目,除了专业院校,其他民众很少了解学习我国民族音乐的深远意义,在学校也不是很重视,对于将民族器乐教学融入小学教学之中还是有很大研究空间的。
1942年6月修订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对器乐做出了很详细的规定,“乐器以钢琴、风琴、手风琴或提琴为主,在经费缺乏或购置困难的学校,可用箫、笛、口琴、胡琴等教学”。这说明了在当时重视器乐教学的程度,但是多以西洋器乐为主,经费差一些的学校才选用民族器乐,不得不说是受大文化环境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小学音乐教育模式基本确立,分为唱歌、欣赏、器乐三大块。唱歌与欣赏是教师所熟知的,器乐教学却难以实施,这与教师不会教、器乐数量少都有很大的关联。即使学习器乐,也是在风琴、钢琴、小提琴中任选,这些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
2011版“新课标”中提出弘扬民族音乐,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音乐作品中祖国山河的描绘,学生更加了解我们的民族传统器乐音乐文化。在实践过程中,更能培养学生们相互帮助、友好团结的精神。不仅仅要聆听音乐中的美,更要通过常见器乐中的节奏、拍子、符号感受音乐,使学生用积极的热情去学习,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课标中虽然提到了弘扬民族文化,但就如何来實施,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去,是我们所要思考的。
基础音乐教育是一门科学,而器乐教学包含着一定的系统性,它要求在变化中统一,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配合着手眼耳鼻,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器乐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而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中更是增强了小学生的民族意识,使民族器乐从小就深深地植根在小学生的心中,对本民族、本地区热爱,而不是崇洋媚外地只了解西洋器乐。民族器乐在经历千年之后陷入传承与发展的困境,不断承受着外来文化、西洋器乐的冲击,会不会真的像余秋雨说的那样,最终会走向灭亡,存留在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主张把民族器乐植入小学课堂,就是要使更多的孩子们对它产生热爱,他们是民族音乐文化走向复兴的希望,是阻止悲剧发生的最终力量。
器乐教学的目的不是使学生学习技术方面,而是通过这种形式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下,在娱乐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与身心的发展。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音乐也应当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从小学生开始培养。我们希望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传,真正可以使民族器乐在苦难辉煌之后浴火重生,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敏.民族器乐进课堂的实践与探索——竹笛教学[J].中国培训,2016,04:293.
[2]吴一波.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6,05: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