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长期护理保险方案设计
2017-05-25黄姗姗
黄姗姗
摘要: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不仅是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责任,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日益凸显。基于学者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结合中国农村现状,以大数据为分析工具,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在农村实行提供设想方案,解决老年长期照料问题,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大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55
1引言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22亿,占全部总人口的16.1%;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我国的老龄化形势愈加紧迫,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也将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失能老人和空巢家庭不断增多,传统家庭的功能的弱化,护理费用上涨以及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十分严峻,这就使得长期护理保险在农村地区有较大的需求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大数据”的兴起为农村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就我国老年人的护理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以解决这一问题。荆涛(2006)最早提出了长期护理保险的这一概念。陈璐、徐南南(2013)拟测算出了长期护理在2010年前的社保缴费率水平,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赵如丹,朱建华,马利多(2016)分析了家庭、社区、机构分别在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中的扮演的角色,同时也提出了需要建立农村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然而,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研究却很少。周海珍(2013)针对农村地区设计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农村长期护理保险方案。荆涛,张一帆(2015)在分析我国农村地区失能老人和空巢家庭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保障情况,提出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国内从需求角度出发的老年护理文献,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深层次启发,但是以往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够全面且脱离我国实际情况。大多数文献的研究对象局限于城市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而鲜有文献将农村群体纳入研究对象。实际上,农村的老年人口数量早已超过城镇地区,因此,相比較而言长期护理保险在农村地区的需求度更高。第二,从研究方法来看,相关研究大多是通过长期护理保险的理论层面进行分析,较少研究“大数据”与长期护理保险。在大数据技术下,今后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路。正如我们所知,保险公司在其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是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重要资源。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个人生活信息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处理,设计合理的农村长期护理保险。
2方案设计分析
长期护理保险是基于老龄化背景产生的新的险种,具有一般保险的共同特征,但又有其特殊性。因此长期护理保险在农村市场的开拓时,一方面需要考虑当前的农村经济状况,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农村的医疗开支;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保险公司的承保的利润和风险。因此若完全采用商业保险现有的经营模式,保险公司在出于利润情况下,初期的定价较高,无法发挥长期护理保险的支撑作用,可能会使得长期护理险难以在低收入的农村市场中持续发展。因此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需要政府及地方组织提供支持力量,构建长期护理保险的差异化网络格局。最终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对农村居民生活的保障作用。
所谓大数据指的是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且目前主流软件工具无法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我国大数据已深入许多领域,发展良好。而大数据是保险产业未来发展的动力与工具,分析供需两方。因此,农村长期护理保险以大数据技术为发展工具,其可行性高。在农村地区建立适合农村地区实施的长期护理保险方案,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需求方,即分析具体某一农村的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情况。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促进供给方管理,加快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侧改革。实现根据农村老年人口群体状况和市场供给情况,及时调整、设计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长期护理保险方案。
2.1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多数老年人当前最担心的养老问题就是生病不能自理时,给子女带来的压力以及无人照料自己。由此可见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对老年长期护理方面的需求是一个真空地带。为了有效的解决农村高龄、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促进长期护理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以长期护理保险为基础,多种实现方式并存。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从短期来看,较为现实可行的做法是:长期护理保险费用从医疗保险费用中抽取而来;从长期来看,为了使得农村长期护理保险能够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但能够缓解农村老人的医疗支付能力弱的问题,而且能够成为长期护理保险可持续性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
2.2“大数据”技术下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
大数据的崛起,不仅使得传统行业受到冲击,而且带来了一系列新型产业的发展,在保险行业也是如此。今后的保险业的发展一定是以大数据技术为工具,充分分析客户需求,实现保险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以此达到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大数据对农村长期护理保险的管理,不仅可行性高,而且节省了管理成本,为以后相关保险业务的开展也提供了数据基础。
另一方面,当前的农村市场保险需求并未被合理的开发,可操作性强。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逐渐完善,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可以采取“互联网+保险”模式。针对农村市场,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积极宣传长期护理保险,线上、线下同时运作,加强农民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了解,刺激其潜在需求。保险公司设计出具有实用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及相关产品,根据农村居民的有效需求,开发出更多适合农村地区的保险产品,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
3相关政策建议
3.1培养护理人才
农村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农村护理市场的完善。当前的农村护理市场依然方兴未艾。长期护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减。农村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迫切地需要高质量的护理人才队伍。因此,在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中,培育护理市场,扩大护理人员队伍,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都是必不可少的,相关专业人员如医疗护理服务、心理咨询、保险精算、管理人员,为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创造组织、技术和人员队伍条件,同时也带动了劳动者就业,促进老年产业的健康发展。
3.2税收优惠政策
当前我国的保险市场并不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鼓励农村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首先,对于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补贴政策。可以参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在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初期时,政府发挥其自身的公信力,鼓励并引导农村居民购买长期护理保险,最后根據具体业务种类进行相应的财政补贴,以此缓解农村家庭压力,增加农村人群投保意愿。
其次,对于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所得税方面给予适当的减免或是达到一定销售额进行补贴等,以此鼓励商业性的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以刺激长期护理保险的有效供给,完善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市场。
3.3增强民众对长期护理保险认知度
我国传统观念影响深厚,老人排斥专业养老机构、护理机构,甚至对于子女以外的人的照料也难以接受。同时,子女也认为照顾老人亲力亲为是“孝”的表现,再加上社会舆论的压力,导致了子女在照顾老人时感到力不从心,但也不愿意将老人送至养老院。这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阻碍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还反映了民众的保险意识薄弱,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度不够。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多渠道宣传长期护理保险对老人、子女、家庭、社会的积极作用,让人们认识长期护理保险既可以让老人安度晚年,又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创造积极的思想舆论环境,实现长期护理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荆涛,张一帆.我国农村地区实施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行性分析[J].学术讨,2015,(7).
[2]杨泽云.基于大数据的保险产品创新[J].青海金融,2014,(8).
[3]张兴军.人人大数据[J].中国经济信息,2014,(1).
[4]宋利翱.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意义和对策[J].青春岁月,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