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策略研究
2017-05-25向银环韦银幕
向银环 韦银幕
【摘 要】本文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开展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并针对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信息识别能力、构建适应新媒体的高校安全保卫队伍、促进安全保卫和高校管理工作的融合三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高校管理 安全保卫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91-02
随着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广泛渗透,互联网文化在高校产生巨大影响,而互联网文化属于一种明显的“后喻文化”,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思想影响和道德异化,由此产生认知缺陷和心理障碍,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埋下威胁和隐患的“伏笔”,影响校园稳定;基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高校学生保卫工作需要重新构建可行性策略,对现有工作方法、模式和途径进行创新,才能满足和谐校园发展要求。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挑战
“安全保卫”既是高校建设中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挑战。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主要发挥校園秩序维护功能,包括巡逻、值班、看门、检查等工作方法,所涉及的高校安全因素较少,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发展相对落后的阶段,基本可以满足安全保卫要求。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主体面临着新的安全隐患。其中,新媒体是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如利用智能手机应用购物消费、下载资料、交流互动等,高校环境已经从互联网渠道被过度“开放化”,形成一个自由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是,这一个虚拟世界中既缺少自我约束,也缺乏安全保卫机制。同时,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且有效地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机制,且高校是我国事业单位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它的本质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但学生数量众多的情况下,本质目的不得不向学校管理工作“妥协”,将一部分资源分配到与教育功能不相关的部分,“安全保卫”就是其中之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保安公司、物业公司等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安全保卫资源的不足,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与高校管理工作的深度结合。高校学生在学校教育体系的成长过程中极少接触社会,经验欠缺、阅历不足,虽然在生理层面已经接近成年人,但心理承受能力、是非辨别能力依然较弱,一旦在学生安全保卫工作层面出现纰漏,很容易导致高校学生过激行为或群体性行为,严重威胁高校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结合现状来说,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着三个方面挑战:其一,网络亚文化侵袭。互联网文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出现,虽然内容新颖但内涵浅薄,其中包括这大量文化糟粕和反动信息,如色情、恐怖、迷信等文化要素,以及歪曲事实的反华言论、邪教组织宣传等。高校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很容易接触到此类文化侵袭,在缺乏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思想混乱。这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也会导致校园不稳定因素的出现,例如在非法分子煽动下聚众闹事。其二,多元化价值观影响。新媒体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进入一个空前自由的虚拟世界,世界文化潮流均在此汇集,导致多元化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如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这对大学生思想品质培养会产生负面作用,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其三,网络犯罪破坏。新媒体时代为用户提供了空前“自由”,但这种自由并非没有代价,很多大学生都忽视了规则在发挥限制的同时,也提供了保护功能。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网银盗窃、隐私窃取等,都是建立在忽略网络安全基础之上。基于以上分析,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责也进一步延伸,并非仅仅针对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还包括精神、思想和品德领域。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的必要性
新媒体在高校环境中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生群体,任何一类或一个高校体系元素,在新媒体时代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这一科技产物,从而对自身运转模式产生影响。从这一逻辑点出发,高校保卫工作部门也不例外,且传统的高校保卫队伍、手段和制度已经严重落后,远滞后于时代科技进步的速度。其突出表现在于,绝大多数保卫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一些甚至来源于高校离退休人员及家属,并非正规保卫人员。在工作方面缺乏热情和精力,对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缺乏了解,与大学生沟通能力较弱,逻辑思维僵化——这样的安全保卫人员所发挥的实际功能很小,对于当前高科技犯罪手段没有预防和制约能力。
同时,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强调要强化“人防、物防和技防”的综合措施,传统高校中人防、物防的机制相对成熟,而在“技防”层面,则发展严重滞后;同时,《纲要》中也提出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的明确要求,指出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相结合是一个大趋势。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就是实现安全保卫工作的“信息化”,这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必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守、筑高墙”的做法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体系的开放,客观上促进了高校环境的开放,不断投入物防的方式,不仅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不符合高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社会文明精神,不利于高校社会亲和力的形象;结合新媒体时代特征,将信息技术引入“技防”是一个必要措施,在完善监控系统、警报系统、门禁系统的同时,还要结合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开拓高校信息舆情监控体系,通过分析判断并将其作用于安全保卫工作的预警机制,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认识不足。绝大多数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重视的是校园网络技术方面的安全,而忽视广泛影响的新媒体要素威胁,从思想认识上存在不足缺陷。落实到高校保卫工作层面,多数从业人员思想保守、能力落后,对于明显的新媒体威胁要素也缺乏警惕性,这导致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威胁、危险增加。同时,即便引进一些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参与到安全保卫工作,也往往受限于管理体制和方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投入不足。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教育经费一度呈现紧张局面,为了满足更大的生源容量需求,高校的经费主要用来扩建,相对地在安全保卫工作方面投资较少,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安全保卫机制不完善,甚至完全暴露在威胁中。
第三,管理不足。目前高校中新媒体介质的承担者主要是校内局域网,或者企业注入的免费网络资源,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尤其是信息内容筛选力度明显不足,这容易导致一些非法、恶俗内容流入。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改进策略
本质上说,新媒体作为一种互联网工具或平台产品,在高校学生安全影响方面的作用机制是“引导”或“诱发”,与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威胁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考虑到当前高校学生在新媒体领域的主体地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不可忽视这一要素,應该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一)强化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信息识别能力。新媒体时代中大量犯罪、非法行为都具有隐性特征,即便是专业的网监人员也需要仔细辨别和判断,而一般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容易导致工作中的失误,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校园BBS上出现煽动游行、示威等标题,并出项大量跟随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对高校周边人群、重要校园措施等监控,如果忽略了这一动态,很可能造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团结;通过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安全保卫人员的信息识别能力,并根据实时动态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学生安全。
(二)构建适应新媒体的高校安全保卫队伍。狭义上的高校学生安全保卫队伍职能主要是打击校园犯罪、预防学生侵害、维护高校运转秩序,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促生的各种新型威胁,导致传统安全保卫队伍的功能削弱。究其原因,普遍存在网络技术缺失,对待一些网络非法行为、犯罪行为不能做出保护行为。如网络恐吓、敲诈等,高校学生在向安全保卫队伍举报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沟通困难,一些人员的新媒体操作能力交叉,无法有效地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
因此,构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安全保卫队伍势在必行,在新型队伍构建过程中,可以参考我国公安部“网络警察”的形式开展,在提升原有队伍素质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专业技术人员展开网络舆情监控、犯罪监管等安全保卫工作。
(三)促进安全保卫和高校管理工作的融合。高校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在运行机制上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如自身建设、行政主管指派或引入市场经济下的第三方主体,但在管理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校园信息网络安全的相关规定,完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制度建设,并推行相关的责任管理制度。
狭义上说,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安全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呈现在思想信仰、价值观、心理等方面,在缺乏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前提下,很容易形成群体性事件。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结合,就是要把控学生在新媒体空间、平台上的动态,根据事先做好的紧急预案开展工作,构建实时监控、迅速行动的管理机制,实现两方面工作的有效结合。此外,可以“安全保卫”为主题,积极开展与高校大学生的新媒体互动活动,如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参考文献】
[1]李硕淮.网络时代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威胁和应对策略研究[J].才智,2015(11)
[2]柏海川.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安全保卫工作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5(21)
[3]陈洵.试析网络时代高校安全保卫工作[J].科技展望,2016(21)
[4]郑恒毅,王伟,刘瑜.“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5]许莉.网络时代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0)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教育系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立项研究课题(20161C129)
【作者简介】向银环(1979— ),女,广西凤山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韦银幕(1979— ),男,壮族,广西环江人,研究生,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基础应用数学。
(责编 刘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