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评价,享受阅读乐趣
2017-05-25陆艳娇
陆艳娇
【摘要】课堂评价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渗透于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细节,精彩的教学评价语言会直抵学生的心灵深处,但由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语文课程评价的精神实质,使得课堂评价的效用大大降低。本文从关注评价的激励性、准确性、启发性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力求使课堂评价成为学生享受阅读乐趣的“推进器”。
【关键词】课堂评价 阅读教学 语言实践能力
课堂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做出的价值判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但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空泛,评价内容也很片面,没能准确指出“好”在哪里,“对”在哪里,只会不厌其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过分关注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教师在无法做出准确、及时的评价时,就会随口重复学生的话语,将它当作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甚至还会出现用简单的“嗯”“哦”来回应,漠视学生的学习表现,如此一来,课堂评价的作用便大大降低了。
实质上,课堂的即时评价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它贯穿于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用“真诚”打动学生,以“魅力”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领,真正把发展学生的心智视为课堂教学的目的,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具生命活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建构新的课堂学习评价观,还需要提升适应新课堂学习评价观的新技能。因此,实施高效科学的课堂评价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心倾听,学会赏识
阅读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课堂评价绝非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一种因人而異、因时而变的教学智慧。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心理特征,发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发展点”,给予学生恰当具体的评价。只有因人而异的评价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课堂评价要发挥出最大功效,教师就必须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仔细聆听学生的回答。很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采用激励性评价就能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理念,因而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表扬、奖励泛滥的现象。
有时课堂教学评价用语一味煽情、做作,也会将学生弄得一头雾水。一位教师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请两名学生上讲台分别画了“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进法”的示意图,这两名学生都画对了,于是教师就这样评价学生:“你的聪明真不亚于詹天佑,你的智慧就像金子般闪闪发光。”教师没有立足文本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此过分捧高学生的评价只会让人觉得“假大空”。如果教师评价说:“你能正确画出示意图,说明你读懂了课文,真不错。”相信这样会让学生明白该如何深入文本。
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果并及时赞赏,也要密切关注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积极鼓励学生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
二、结合情境,一语中的
评价语言要避免简单化和形式化,应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如教学《石榴》时,一位教师就巧妙引导学生读出石榴花的活泼:“这些石榴花多像可爱的小喇叭,花瓣开得很大,就像能吹响一样,鼓着劲儿在吹,多有趣的句子,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评价学生的朗读也颇为生动:“听了你读的内容,我感觉到你在努力地成长;你鼓着这么大的劲儿,将来一定能结个又大又甜的石榴。”“嗯,一个小喇叭吹已经这么热闹了,那满树的小喇叭在吹该有多么热闹啊!你们能把石榴花的美丽和热闹劲儿读出来吗?”教师把点评融入情境,融入角色,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除此之外,教师要通过明确、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认知水平,一些教师总是用“很好”“读得真有感情”这样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朗读,但是“好”在哪里,究竟应该读出什么感情呢?其他学生一定非常迷惑,这样的评价语言自然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当遇到学生像说话一样读书时,教师往往会引导:“如果你把某某词语读得重点或轻点,那就更好了。”于是,学生就开始照着教师的要求进行“有感情”地读,但如此装腔作势地朗读真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读”吗?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哪里读得不好,而且要明白怎样读更好。有位教师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这样点评学生的朗读:“这段话是比较难读,难在这三个人物的身份、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说话的语气也就不一样了,在读书时可以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投入自己的感情,要读出洪教头的傲慢无礼,语气就要有力,气愤时说话语速要稍快,你可以尝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读一读,也许会更有感觉哦。”每一次的朗读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也要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考查、评价,否则朗读教学所承担的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和内化所学语言的功能就无法落到实处。可见如果评价模糊,缺乏明确的指向,那么学生就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中领悟方法。
三、因势利导,启发思维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导”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上教师对错误答案的简单否定,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偏颇理解的宽容与引导,忽视学生思维过程中有价值的因素,这样的评价重结论、轻过程,评价主体也基本是以教师一言堂为主。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变得不敢说、不想说,不去思考更不愿意思考,学习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提高。
语言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它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必经之路。当学生出现答非所问或者一味重复前面的回答时,教师必须指出问题,教会学生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时,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予学生再次尝试的机会,巧妙地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当前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下一步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并主动去体会和思考,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习得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学《夹竹桃》时,教师让学生试着用“无……不……”或者“无不……”说一句话,一名学生说:“一年四季中,月季花无不没有美丽的姿态。”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这句双重否定句是错的,而是启发学生思考:“一句话同时出现了‘无不和‘没有,想一想,她用对了吗?”当有学生指出“双重否定句里有两个否定词,她说的句子里有三个否定词”时,教师又顺势引导:“有三个否定词,句子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应该怎么改呢?”一学生回答:“一年四季,月季花无日不有美丽的姿态。”教师点评:“句子改正确了,还能不能改得更通顺一些呢?”学生脱口而出:“一年四季,月季花无日不展现它美丽的姿态。”教师评价道:“不仅改正确了,还改得很有文采!”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巧用错误资源,对“双重否定”的教学没有停留于认识一个知识概念的层面上,而是立足语境,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在反思、改正错误中巩固语言,体味其中表达的情意和效果,实现从“语文知识”到“运用能力”的跃升。
当然,新课标提出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除了教师评价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甚至让家长也参与评价。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学生之间的仿效和矫正,促进语言学习的“共振”。
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评价语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将程序性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语言技能,实现原有认知结构的更新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筻
【参考文献】
[1]刘武宏.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高效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陈伟阳,傅结龙.课堂评价,如何评[J].小学教学设计,2014(2).
[3]袁婷.享受评价——薛法根课堂教学评价赏析[J].小学教学设计,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