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低年级学生的写话之旅
2017-05-25黄姗姗
黄姗姗
【摘要】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低年段学生的写话要求,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笔者借助校园生活努力培养他们悉心观察、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低年级写话 观察 积累 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低年段的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但是,当前的写话教学却不容乐观,老师不愿意教,学生写话的兴趣不浓,写话能力提高不明显。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悉心观察、注重积累以及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悉心观察,做好写话的开端
罗丹曾经说过:“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說,生活中无所不有,就看你有没有留心观察它。如果你留心观察了,你会发现很多微妙而有趣的东西。
学校科技节期间,我们班的6个小队分别对“秋天的校园”进行观察。在第一次活动过后,他们告诉了我很多他们观察到的关于秋天的景象。比如有的小队说他们观察到树叶变黄了,有的小队说,他们观察到了秋天很多蚂蚁出来了……我就追问他们,全部的树叶都变黄了吗?秋天蚂蚁出来干什么呢?什么时间蚂蚁最多?孩子们似乎答不上来了,我真感觉头疼呢。这样根本写不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策略,我带他们参观了我们学校,观察了秋天学校有哪些变化,特别观察了学校的花草树木,这样学生的思路好像清晰了。接着我就上了一节以《秋天的校园》为题的作文指导课,首先我让孩子们把我带他们参观的校园的景点按顺序在脑子里重现,然后让他们用手中的笔画出来并涂上颜色,这样一幅幅秋天校园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接着我还指导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指导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景点说具体,这样孩子们就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而且写出来的习作质量还真不错。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班级种植活动”,每个孩子都分到自己喜欢的花种进行种植。在前期,孩子们先要去网上搜集花种的资料,然后在种植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观察,写观察记录,有的孩子2天一篇,有的孩子4天一篇。孩子们非常喜欢种植,精心呵护自己的植物。一名同学在自己的习作中这样写凤仙花的。
我的朋友——小凤仙
你看你看,我的小凤仙真的长大了,它的茎已经变红了,变粗壮了,茎的周围还冒出了花苞苞。可是谁能想到它曾经被风吹断过呢。那天刮大风,我放学回家,照例去阳台看我的小凤仙,看到的却是弯成锐角的它,我伤心地哭了。然而第二天第三天……小凤仙居然重新又长直了,太神奇!它看着这么弱小,可是却又这么强大!
我天天去看它,给它浇水,它一天天长大,我想它也能感受到我的温暖吧,它是拿我当好朋友了吗?它天天陪伴着我,我也天天陪伴着它。
长期的观察也就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名同学观察了小区里的樱花之后,在自己的观察日记中这样写道:
星期一,观察了门口樱花树靠下端的叶片,叶片的颜色还是绿色的,但颜色已经跟树梢的叶片颜色不同了,没有绿油油的感觉。
星期二,昨天看到的那些树叶颜色已经有了变化,叶片的经脉已经开始呈现出丝丝的黄色。
星期三,叶片上的黄色更多了,不再只是叶片的经脉上有,叶片从边缘开始一点点地变黄。
星期四,叶片已经大部分变黄了,只有叶柄端的叶片还隐约可以看到一点点绿色。
星期五,叶片已经完全变成了黄色,连叶柄上也找不到绿色了。用手轻轻一碰,叶片就从树上掉落了,或者风稍微大点的时候,叶片也会随风缓缓飘落,像一只美丽的金色蝴蝶在飞舞。通过这次观察我知道了,树叶是先从靠树干的老叶和容易被风吹到的地方开始变黄的,一旦叶柄完全变黄,树叶就会掉落。
二、注重累积,夯实写话的根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的生活范围很狭窄,生活经验很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此,我们利用阅读教学以及课外阅读,引导孩子积累素材。
1.积累方法
斯霞老师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阅读与写作的割裂分离是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在阅读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比如,《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四小节是一个具有总分结构的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展开,抓住了大豆的声音、高粱的做作以及榛树叶子的颜色等特点写出了原野上的热闹非凡,并且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关注“热闹非凡”,然后小组合作找出体现热闹非凡的语句,在学生发现这一小节的语言规律后,仿写便水到渠成。于是,就出现了学生这样的仿写段落:
学校的果园里热闹非凡。一个一个火红的石榴高高地挂在枝头,像一盏盏火红的灯笼。柿子也成熟了,一阵风儿吹来,无数个柿子像一大群调皮的孩子在嬉戏。
2.积累语料
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首先是要他们感兴趣的,比如寓言、童话类的故事,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人物。到了二年级就要开始进行一定的积累。我们有一本综合积累本,上面就是孩子们积累的一些阅读中比较好的词句,每周利用课堂进行评比,评出最优秀的“阅读星”。每个学期,都会开展读书系列活动,中午时间也会挪出20分钟让孩子看书。每个月至少要有一次进图书馆的机会,带着孩子们一起看书。当然,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还要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使积累的材料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而我们的积累本就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积累,学生就算有再多的活动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
三、注重评价,激活写话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应让学生在各种评价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活写话的动力。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交流性评价、竞争性评价以及展示性评价。
1.交流性评价
我们会定期进行作文的评价,我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都有编号。如这一次评价需要拿出3号同学的作文,其他3人就对他的文章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意见。评价好的作文,3号同学进行再次修改,然后把每个组的3号同学的作文进行展示。等到下一次就是4号,或者其他的同学,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交流的机会。
2.竞争性评价
每个月每个人要选出自己觉得最好的一篇作文,然后4人小组推选出其中的2篇参与班级的评比。如果选出来的作文评比获奖,那么这一小组的同学都会加到一颗“习作星”。讨论选择2篇作文是关键,并且每个月选出的文章不是相同的人,也给了其他人很多机会。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报或《常州晚报》小记者专刊发表。到二年级下学期,我们班已经有6篇文章在《常州晚报》上发表了,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一般老师批作文90分已经很高了,但是对于低年级的作文,特别好的我会批100分,孩子的那种自信心是特别明显的。低年级的孩子,在作文上属于启蒙阶段,这时候如果用很生硬的语言告诉他,快点写作文,对这部分孩子而言,是很痛苦的。当然评价也是有讲究的,孩子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一直评价好的作文的孩子,对于大部分普通的孩子就不太公平。此举不仅激发了作者的兴趣,连那些推选的人也都显得很慎重。
3.展示性评价
在教室和年级的流动文化墙上,我们也定期开辟“佳作展示栏”,把每次写得比较好的作文同评语一起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作文都来自同学中,让榜样作用更加明显”。这不仅让作者产生了荣誉感,其他同学也增强了写作信心。所以我经常会对进步比较大的孩子进行表扬,并且加星,也会把这部分孩子的作文张贴在教室后面的文化墙上,让这些孩子也能找回自信,不为作文而烦恼。
低年级的作文,以培养兴趣为主,多开展活动、多积累些素材,多给普通的孩子一些展示的空间,我想如果能扎扎实实做到我上面說的三点,喜爱写作的孩子会越来越多,让作文的这股清泉“活”起来。
【参考文献】
[1]郭家海,于纯.小学习作教学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2]郭群,陈美玲.论写作过程中的读者意识及其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
[3]叶黎明.追求写作知识理论化和实践化的平衡[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6(10).
[4]吴勇.知识与兴趣:习作教学的“双翼”[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