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嘱托 一生承诺
2017-05-25吴限
◎文/本刊记者 吴限
一句嘱托 一生承诺
◎文/本刊记者 吴限
他,用羸弱的身躯推动生命的车轮,用单薄的背脊遮挡生活的风雨,用自己心中的那团热火温暖了一个和他毫无血缘的人。一步步,默默前行,踏石留印。
一诺千金,他无怨无悔照顾相邻而居的一位残疾人26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徐圩乡湾西村农民宋在庆,常年照顾患有小儿麻痹、生活不能自理的村邻宋家志,宋在庆年近70,但为了当年的一句承诺,他用自己并不宽广的肩膀无怨无悔地为这个非亲非故的“儿子”撑起一个家。
当年的一句答应
临近年末,宋家志的头发又有些长了,宋在庆想着带他到街上剃个头,清爽干净地过个新年。“今天天气好,俺俩上集,剃剃头,迎新,过年了。”坐在三轮车上的宋在志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宋,依赖之情溢于言表。
宋在庆和宋家志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原先只是在一个村住着。虽然说不清楚话,但老宋照顾自己的辛苦和劳累,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说起宋家志的身世,宋在庆时常会露出悲悯的神情,“他是个苦命的人。”1961年寒冬,湾西村村民宋国立在自家门前发现了一个被丢弃的小生命,便带回家抚养,并给婴儿取名宋家志。后来宋国立发现宋家志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说话也有障碍,只是智力并没有损伤。此后,宋国立育有两女,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养育宋家志成为全家人的负担。一次,看着瘫痪在床的宋家志,宋国立不禁产生了想要丢弃他的想法,准备弃之不管。但最后宋国立心生愧疚,重新将宋家志带回家中。这一幕,被从一旁经过的同村村民宋在庆撞见。宋在庆受到深深触动:“不管是不是残疾,他是一条人命啊! ”宋在庆动了恻隐之心。
宋在庆家与宋国立家相距不到500米。此后一有空,宋在庆便到宋国立家串门,1991年,宋国立一病不起,瘫痪在床。此时,他的两个女儿已出嫁到外村,老伴闫秀兰的身体也不好。宋在庆主动提出帮助宋国立家种地,并护理起宋国立和宋家志两人。几年过去,宋在庆的坚持不懈,宋国立看在眼里。1996年,宋国立在临终之际,将宋家志托付给了宋在庆,宋在庆一口答应下来。
25年前,宋家志的养父母相继去世,撇下瘫痪在床无法行走的他和无血缘关系的两个姐姐,两个姐姐出嫁后无人过问他的生活。当初宋在庆对宋家志父母无意中的一句话成为他终身践行的诺言。“当时宋家志父母跟我说,你看他一个瘫子,吃不上喝不上,你心好,可能答应这个诺言呢?我讲他又不愣,又不傻,我要活着我就跟他搭伙。”宋家志的养父母过世后,无任何血亲的宋在庆担付起照顾宋家志的担子,为了方便照顾他,甚至离开了家搬到宋家志的住所和他一起生活。
二十六年不言弃
一开始,宋在庆的家人并不理解。妻子尚殿兰没少和宋在庆争执,“自己家都顾不上了,哪还有闲工夫去管别人?”宋在庆年轻时,尚殿兰希望他出去做工,以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可宋在庆始终放不下宋家志。他知道宋家志已经离不开他了,“俺要走了,他恐怕连命都保不住。一件事既然做了,俺就不能半途而废。”
宋在庆年轻时干过很多体力活,60岁后,身体便出现各种腰酸背痛的毛病,平时喜欢佝偻着身体。但只要宋家志需要离开床位或座椅,宋在庆便不知哪来的力气,能一下子将百斤重的宋家志扛起来。
宋家志说话困难,很难正常与人沟通。宋在庆一遍又一遍耐心询问和长时间察言观色,了解了宋家志的喜怒哀乐和心里所想。宋家志在家时间久了,看着自己残疾的双脚,常常闷闷不乐,甚至不吃不喝。宋在庆于是想方设法带他散心。60岁前,宋在庆脚蹬三轮车带着宋家志跑遍了怀远所有乡镇。随着年纪增加,宋在庆体力难支,借钱买了辆电动三轮车,带着宋家志跑。“怀远的乡镇,淮北的香山,俺们都去过,最远还去了南京呢!”宋在庆说。
起初,宋家志称呼宋在庆“叔叔”。宋在庆搬进宋家志家照顾他两年后,一次给宋家志洗脸时,竟听见他艰难地喊出一声“爸爸”。2012年,湾西村村委会分配给宋家志2万元的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宋在庆帮宋家志盖起了60平方米的瓦房。宋在庆想着,只要有他在的一天,他就要兑现诺言,为宋家志撑起一个家。
宋在庆和宋家志相依为命,是老宋让瘫痪在床的宋家志感受到生命中的温暖,而宋家志也是老宋永远放不下的牵挂。老宋的背一天天驼了,但是他说,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一天不倒下,就会照顾小宋一天。
二十六年的日子,他一直以“父亲”的角色照顾这个非亲非故的“儿子”,二十六年的光阴,他撑起了一个属于他们俩的家,二十六年的时间,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一诺千金”。
网友声音:
@陆姑娘:“没有血缘关系,只为一句承诺,他付出的是自己的年复一年无声岁月。”
@百家艾黑:“宋在庆以自己的身躯坚守曾经许下的诺言。他许下的诺言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个老人,真正是平凡中的伟大。”
@生活圈:“有一种感情,可以超越血缘。清贫的生活、古稀的年龄、沧桑的背影,在这里,要向这位老人表示发自肺腑的敬意,祝他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