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细致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5-24方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0期
关键词:精简实践性

方芳

摘 要:小学语文细致化教学,是把过去认为重要的,科学的,重新强调出来,并进行整合,创造科学的语文教学思想,以此来规避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细致化尊重基础 精简 个体的超越 实践性

小学语文细致化教学,并不代表从零开始,而是把过去认为重要的,科学的,重新强调出来,并进行整合,创造科学的语文教学思想,以此来规避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有必要对小学语文细致化教学的几个最突出特点作详细的论述,以说明对语文教学更深刻的理解。

一、尊重基础

(一)对基础的认识

对于这点,很多老师没有很好的认识。经常有老师说学生的基础真差,简直没法教了。“基础差”是个什么概念?它与“没法教”能建立对等关系吗?这么一提问,我们会发现基础差没法教是缺少充分理由的。同样一批学生,名师去上课能上得非常顺利,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学生的本身的基础没有区别,而关键是在好的教师手里,学生的基础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并有所发展。

(二)要尊重基础

尊重基础并不只是尊重学生的原有基础或原有知识经验,还应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关注自己的基础,关注自己能驾驭怎样的课堂情境,这样也许就能更好地上好课。

教学不是更多的考虑要把学生带到怎样的高度,而是要更多的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有多大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就必须尊重基础。教学中不可以无限制地超越学生的基础,更不可以无限制地超越学生的基础,更不可以无限制地超越自身的基础。尊重基础是必须牢记的特点。

二、注重个体的超越

个体超越的本质含义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走在超越自我的语文学习之路上。

教育既有适应性,又有超越性。鲁洁教授率先论证了教育的超越性,指出超越性是教育的本质特性。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和人类其他的实践一样,是人通过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来达到与环境统一的活动。通过教育,个体获得了他所处时代的各种规定性,从而成为某一特定社会的积极实践者,发挥现实的实践改造作用。教育不仅赋予人以超越社会现实的知识、超越自己,成为不断超越自我的实践主体。

小学语文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定要注重个体的超越。

三、精简而深刻

小学语文细致化教学讲求过程精简、雅致,去除臃肿的材料、环节,多余的话、拖沓的习惯,删繁就简。精简而深刻就必定要成为小学语文细致化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语言是最重要的教学媒体,是教师的“敲门砖”,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体。锤炼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师首选基本功。这要求教师加强训练,做到“三精”:一是语言精当,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准确恰当,不模棱两可,不产生歧义。二是语言精炼,做到表达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不绕弯子。三是语言精彩,或新颖独到,或幽默诙谐,避免生搬硬套,枯燥无味。

精简的本质就是学习内容的集中。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则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我们试想一节课十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只分到了三四分钟,在三四分钟里要完成一项学习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学习内容简单,二十学生的学习只是走过场,甚至走过场都没有,只是老师带着学生点一下。

为了达到精简的要求,让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尽量集中。我们必须思考那些内容是必须学习的,那些内容是不需要再课堂上专门安排环节学习的。

“精简”并不是“精减”。小学语文细致化教学要给人以灵活和干练的形式感觉。这样的形式感觉不可能靠“精减”可以达到的,于是提出了“深刻”的要求。

“深刻”可认为是精简的最高要求。如何才算达到“深刻”了呢?

首先要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应该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精简后的课堂依然也需要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才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精简的时候,必须以此来衡定,否则精简也便没了意义。

其次要有一定的宽广度。课堂情境需要有一定的宽广度,因为课堂中的学生有其差异性,为了让每个个体都能在课堂上得到自我超越,那么课堂情境的宽广度就尤为必要了。让学生在情境中都能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如在讲解《秋天》时,我们就可以设定:从诗歌中,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在讲解《说勤奋》时,我们就可以设定: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要想获得成功,今后该怎么做呢?这样的提问能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四、切合语文学习本身

(一)习得性

所谓“习得”,是指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语文生活中的获得。与“学得”相对应,所得“学得”是指学生在课堂序列内接受语文训练的获得。语文知识在二者当中有个价值/功能的转换和生成历程。

显然“习得”有更多的功能与价值,较“学得”也更适合我们的语文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理所当然的应该更多地促发学生“习得”。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会把学生引向“学得”,如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往往就是简单地让学生记忆,纯粹的记忆还是应该少一些,尽量让学生化为自己的能力细致化教学应该让学生发生更多的“习得”,而不是“学得”。

(二)自悟性

“悟”乃是小学语文学习关键。孔子“举一反三”的教学指导思想,正说明他是一个重视“自悟”价值的老师。赞科夫倡导高难度教学原则,魏书生等名师等名师极力倡导并实施学生自学,实质上也都是悟到了语文学习中“自悟”的存在及其巨大的潛能。如此看来,继承古代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自悟效应”的传统,应当是小学语文细致化教学的特色之一。

(三)实践性

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其,从心理学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要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要达到如此熟练程度,就必须要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掌握语言材料的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第三,语文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化为学生的血肉,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提高,学生的语文创造素质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养成。

猜你喜欢

精简实践性
基于区域分割的多视角点云精简算法
很美,很暖,很享受 Unison Research(优力声) MAX Mini书架音箱 Simply Italy精简意大利真空管合并放大器
时常精简多余物品
一种面向应用的流量监测精简架构设计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形成途径探析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