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7-05-24张伟帆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良好学习习惯小学生

张伟帆

【摘 要】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最高境界。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认真听讲主动探索的习惯、作业中注重书写和审题检查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阅读的习惯,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是指在学习上经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接近自动化的认知活动方式。包括,课前准备的习惯、认真听讲主动探索的习惯等。很显然习惯是后天形成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也告诉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促使个体形成某种我们希望的习惯,这一点在学习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准确认识这一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那么,有哪些学习习惯是应当特别予以重视的呢?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课前准备的习惯、认真听讲主动探索的习惯、作业中注重书写和审题检查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阅读的习慣,这几个是应该特别重视的。

一、课前准备的习惯

课前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准备和精神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指上课铃响后,桌面上摆放好本节课需用的书籍本子,物品摆放整齐合理,无不需用的物品。精神上的准备,指精神饱满,心情平静,注意力集中,对将要开始的学习活动充满期待。这种课前准备应该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这种看似简单的要求实际上有相当难度。课间十分钟,学生尽兴玩乐嬉戏,上课铃响了,才想起要去厕所,之后气喘吁吁的坐到座位上,这是经常有的情况。这种情形对及时进入上课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当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实际上,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往往不得不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做一调整来过渡,直到做好学习活动开展前的各项准备。这样,课前准备被迫变成了课堂准备,课堂实际教学时间因而减少。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教师在下课时就应该提醒学生:收拾好桌面,拿掉下节课不需要的物品,准备好下节课需要的东西;出了教室应该首先上厕所;适当提前进教室做准备,避免过分疲劳和精神涣散。在上课时,教师可以用几句话就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作一简单讲评,以引起学生重视。课前准备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将会迅速、有效,从而为新的学习活动的进行铺平道路,有力地保障学习活动的顺利和高效。

二、认真听讲,主动探索的习惯

学习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但不可讳言,听教师讲解一直是而且还将继续是一种极为重要和高效的方法。能不能听懂,会不会听,始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又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相对教师的语言讲解,小学生更容易被实际的活动吸引,更容易被视觉形象吸引,更容易被新异的刺激吸引;这是学生不容易认真听讲的一种原因。但听讲一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学生接受的信息和实际掌握的知识将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的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必要时还要做记录。为了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讲课的艺术必不可少:要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听讲;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主动探索,挖掘每个人的创新潜能。这些对于吸引学生注意,认真听讲大有裨益。

三、作业中的习惯

首先,良好的书写姿势是书写的前提。书写时字迹工整、清晰是基本要求。“字如其人”同时也能反映一个人当时的心境:写出的字一笔一划、工整规范足以证明其注意力集中、态度认真、心理平静、心无旁骛。这样不仅是培养了学生的书写规范,而且培养了他们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专注的人格品质,同时促进了学生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其次,是作业中审题和检查习惯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好的学习习惯总是和成绩优秀的学生相伴。而“小马虎”、“慌张鬼”的成绩不是在中下游徘徊,就是忽高忽低的“坐电梯”。“没看清”“太慌了”“算错了”总是他们的借口。提笔就做、不认真审题、分析,而是“想当然”“太简单”“老师讲过”。这样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作业的质量,间接地对学习形成障碍。所以,作业中做前审题,做后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做作业和检查,如同耕耘和收获。我们不能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自检自查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也是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而哪些被遗漏了,没有收获到,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查漏补缺。

四、课前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而复习是巩固新知,准备后知的重要途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记忆分为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讲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又可以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从而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所以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预习与复习这两个关键步骤,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才能得到有效而快速的突破。

五、经常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一条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反之,一个人要获取知识和信息离不开阅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使学生爱读书、乐读书,享受其中,使之食髓知味,从而开启主动学习的大门。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形成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的得到发展。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对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相信我们每位学生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良好学习习惯小学生
积极的思想引导在形成良好班级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