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预习火把 燃生本课堂

2017-05-24王小红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王小红

[摘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效促进课堂学习已成当务之需。本文就个人教学经验谈谈有关预习的指导,探索提高学生预习能力,培养良好预习习惯的有效策略,将具体从找准立足点、突出整合点、强化着力点等进行阐述,为促进生本课堂生成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指导;找准立足点;突出整合点;强化着力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颁布,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六个维度迅速席卷了每一所学校,牵动着每一位老师,向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清晰无误的目标,有了更加具体的方向。学生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时代,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领悟,自主习得,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小学阶段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黄金阶段。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预习能力,引领学生喻悦地去自学任重而道远。下面是笔者在指导学生预习上的一些探索:

一、三十六计,远交近攻:准确定位,找准立足点

笔者认为,在预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有必要关注以下三点:

1.从目标入手,循序渐进

指导学生预习时,老师要首先明确各个年段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希望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既然学段目标不同,那么各年段的预习要求自然也应有所区别。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三个不同学段的阶段目标进行整理,发现不同学段中,识字写字、阅读、写话等学习目标既相互依存,又循序渐进。

预习生字词,低段学生应该着重指导学生预习汉字的偏旁部首、字体的间架结构,并能正确书写;中高段则要注重指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会独立识字。

预习课文,低年级学生要求能正确读课文,初步了解词句的意思;中年级学生则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并对文章进行质疑;高年级学生要求能体会文中词句的内涵,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并对关键词句做简单批注,写写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准确定位预习要求,才能提高预习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独立领悟力。

2.从文体入手,事半功倍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比如预习记叙文时,可以让学生去找找文章四要素,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对文童有初步的认识。如预习四(下)课文《中彩以后》,学生从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再让他们去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那么,体会父亲的诚实守信就迎刃而解了。

预习说明文时,则可以借助一目了然的表格等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如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二单元就安排了四篇说明文,在总结归纳了说明文《鲸》的学习方法后,举一反三,马上布置了下一课《松鼠》的预习任务,设计了一份预习学习单:联系《鲸》自学课文《松鼠》,按照表格进行预习记录。

对于议论文的学习,则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关注文章提出的观点是什么,是如何来证明这一观点的。如学习《为人民服务》时,设计了如下预习学习单:(1)這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文章提出的观点;(2)课文是用哪几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的?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此观点的含义。

这样,学生依据文本的特点在上课前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工作,带着预习中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堂学习体验更加深刻,真正体现了生本课堂。

3.从个体入手,分层设计

一般而言,低年级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根据预习单来自主完成预习。精心布置预习任务,直接关系到预习的质量、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准确定位学生起点,清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差异有区别地布置预习作业,有差异地进行课前准备,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在学习《赵州桥》之前,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份选择性课前预习作业单:(1)把课文读通顺,并把课后生字注上拼音(该层主要针对那些阅读理解能力偏低的孩子,帮助他们扫除“阅读障碍”。(2)了解赵州桥有何特点,试着向家人介绍(该层主要针对那些语文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较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自觉的孩子,鼓励他们阅读一些和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丰富“前备知识”)。(3)读课文后,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然后尝试通过可行的办法弄懂(该层主要针对那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强、求知欲较强的孩子,帮助他们进行“自我监控”,培养其成为有监控意识和能力的成熟读者)。以上预习学习单的设计由浅人深,让孩子经历了独立学习的过程,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独立去摸索新知识,探知新课文。

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课前准备与铺垫,让学生在课前有所了解、有所酝酿、有所思考,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得以更好地理解和发挥,得到能力和信心的提升。

二、三十六计,树上开花:丰富方式,突出整合点

采取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方式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笔者做了一些探索,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调动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预习成就感,最终达到和谐课堂的生成。

1.夯实基础,读书起步

读书首先要扫除生字词障碍,可以通过查查学习工具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进行解决。扫除了阅读前的“拦路虎”之后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样,一些基本内容在学生预习时就可以独立掌握,然后带着思考学习以求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提高了课堂效率。

2.拓宽思路,质疑做起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创新思维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预习时,教师要常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提出一些有意义、有价值或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及时进行整理,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经过思考及实践,笔者带领学生尝试着从不同方面对文章提出问题,在实践中慢慢学会怎么提有价值的问题。

可以抓住题眼,对它进行理解、挖掘、提问,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比如九册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预习时,学生就题目提了一连串的问题: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怎会同时出现在题目中呢?“极了”和“透了”是同义词,两词位置能否交换?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也可以从人物入手。作品中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有着特定的原因和特殊的含义,都在推动着故事的发生与发展。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作家为什么要这样设置故事情节?主人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还可以抓住关键词、重点句质疑……在笔者的点拨下,学生恍然大晤,原来提问并不是一件难事。

3.丰富认知,勤于查找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多渠道查找资料,拓宽学习途径。如在预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时,请学生去搜集有关周恩来的生平资料,查阅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查阅资料,学生感受了当时中国的满目苍凉,被外国人贬称为“东亚病夫”…一学生了解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后义愤填膺,爱国之心油然而生,理解课文内容轻而易举,同时让学生明白勤查资料是读书的好方法,培养了预习的好习惯。

4.自主探究,巧设作业

预习是不受干扰的个体自主学习过程。预习作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好途径。预习时,学生要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如预习《钓鱼的启示》时,笔者设计预习单:(1)借助工具书自学并掌握生字新词;(2)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3)找找晤悟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做做批注。这样的预习设计由浅入深,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独立学习的过程,学生完成时有一定的挑战性,展示出的自学成果也会参差不齐。学生带着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错误答案进入课堂,课堂学习体验就会更加深刻。

在预习过程中,教師要时刻关注学生,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实实在在地预习,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逐渐得到提高。

三、三十六计,趁火打劫:关注结果,强化着力点

通过自主预先,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对文本的困惑,带着预习中的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学习体验将会更加深刻,课堂学习也会更加有效。

1.把握要点,全面透视内容

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心中的“重难点”,有效利用预习反馈让学生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为课堂教学指引正确方向。

如五(上)课文《永生的眼睛》,在预习中,不少学生提出了问题:琳达一家三代人是怎么做到都要捐献眼角膜的?眼睛为什么是永生的呢?既然学生对捐献眼角膜心存质疑,那么品读理解父亲的话就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于是,笔者将这一自然段作为重点教学,在课堂学习中一步步地点拨,学生渐渐体会到琳达父母善于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境界,琳达一家三代人善良美好的心灵在学生心中悄然绽放。至此,学生明白了课文中的“永生”不仅仅是指生命,更是无私的爱的延续。这样教学既能集中火力、解决重点,又提高了学生的预习能力。

2.及时调整,引导半路出航

教师可能会根据教学需要安排预习作业,但在实际课堂中却发现不是学生需要的问题,若老师为顺利完成教学计划而牵着学生鼻子走,则违背了教学初衷。这样的矛盾可通过对学生预习结果的检查进行及时调整,引导学生“半路出航”。

如五上《青山处处埋忠骨》,笔者布置了预习作业:了解毛泽东相关资料和标注有感触的句子。上课时,学生的书本上写满了批注,并查找了资料,但学生们却对于抗美援朝中为什么毛岸英要赴朝不了解,而如果不解决这个难题,今天的学习可能就会处于瓶颈之中。于是,笔者重新调整今天的教学:应结合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毛岸英赴朝缘由,牺牲时的情景来感悟、理解课文。利用课前十分钟,笔者迅速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作为教学引入环节,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然后以毛泽东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抓住描写其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细细品读,体会毛泽东失去爱子时的悲痛心情,抓住其心理的段落,从矛盾冲突中感受毛泽东作为一名父亲的爱子之情,作为一代伟人的广阔胸怀。有效的动态调控,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思考性、创造性。

3.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

教师若能针对学生预习后的认知基础,把各层面学生的认知差异整合为教学资源,就能让学生平中见奇,淡中见色,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如八(下)课文《尊严》,收上预习单后,发现尽管大部分学生都准确地把握住了年轻人哈默能成为成功人士离不开他的自尊自强,但还是有六七个学生将亚蒙·哈默能成为成功人士主要归功于杰克逊大叔。于是,笔者通过由点到面,层层推进,当哈默的形象越来越明朗,学生深刻理解后,笔者适时地将问题“如果说哈默没有做到自爱自强自尊,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后来会成为富豪吗?”抛给了那小部分学生,让其深思“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引发学生高质量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并在课堂中及时进行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4.持之以恒,唤起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预习兴趣,才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要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就必须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及时将预习要求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预习后,必须要检查梳理反馈。反馈时,教师要多多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入竞争,组织交流,展示成绩,提高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逐渐养成自觉预习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预习也一样,课内教方法,课外练能力,内外结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强化预习指导是很必要的,逐步提升预习能力,让孩子们爱预习,能预习,会预习。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