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猫鬼神考论

2017-05-24袁海宝

文教资料 2016年36期
关键词:民间信仰民俗

袁海宝

摘 要: “猫鬼神”是我国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民间精怪,历史悠久,拥有广泛的群众信仰基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民间传说均有差异,又各具特色。本文以陇东地区流传的“猫鬼神”故事为例,穿插西部地区的民俗传说,从历史文献、“猫鬼神”基本状况以及“猫鬼神”信仰的文化内涵三方面,分析研究这一邪神。

关键词: 猫鬼神 陇东地区 民间信仰 民俗

“猫鬼神”是一种广泛流行于西北地区的邪神,尤其是在甘肃和青海地区。“猫鬼神”常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吉祥的邪物,偷盗金银,伤人害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人为畜养,畜养该物的人家也会遭到邻里亲戚的疏远,唯恐伤害到自己。另一种则是,长期流窜于民间,居无定所,到处害人。由于不同民族和地区语言风俗的差异,“猫鬼神”在民间有了多种称谓,“猫鬼”“猫神”“猫骨神”“猫蛊神”等。“猫鬼神”信仰除了具有一些巫术神话特征之外,还带有浓厚的蛊毒色彩。陇东地区①的“猫鬼神”已经灭绝,但是关于它的传说依然流行于老人的口中,本文就以陇东地区为例来解读“猫鬼神”。

一、文献中的“猫鬼神”

“猫鬼神”流传得历史悠久,不管是正史还是文人的笔记都有涉及,只是提到的次数相对较少。在正史中的记载,最早可以上溯到隋代,《北史·六十一卷·隋书》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独孤陀)好左道。其妻母先事猫鬼,因转入其家。上微闻而不之信也。会献皇后及杨素妻郑氏俱有疾,召医者视之,皆曰:“此猫鬼疾也。”上以陁后之异母弟,陁妻杨素之异母妹,由是意陁所为,阴令其兄穆以情喻之。上又避左右讽陁,陁言无有。上不悦,左转迁州刺史。出怨言。上令左仆射高熲、纳言苏威、大理正皇甫孝绪、大理丞杨远等杂治之。陁婢徐阿尼言,本从陁母家来,常事猫鬼。每以子日夜祀之。言子者鼠也。其猫鬼每杀人者,所死家财物潜移于畜猫鬼家。陁尝从家中索酒,其妻曰:“无钱可酤。”陁因谓阿尼曰:“可令猫鬼向越公家,使我足钱也。”阿尼便咒之归。数日,猫鬼向素家。十一年,上初从并州还,陁于园中谓阿尼曰:“可令猫鬼向皇后所,使多赐吾物。”阿尼复咒之,遂入宫中。杨远乃于门下外省遣阿尼呼猫鬼。阿尼于是夜中置香粥一盆,以匙扣而呼之曰:“猫女可来,无住宫中。”久之,阿尼色正青,若被牵曳者,云猫鬼已至。上以其事下公卿,奇章公牛弘曰:“妖由人兴,杀其人可以绝矣。”上令以犊车载陁夫妻,将赐死于其家。陁弟司勋侍中整诣阙求哀,于是免陁死,除名为民,以其妻杨氏为尼。先是,有人讼其母为人猫鬼所杀者,上以为妖妄,怒而遣之。及此,诏诛被讼行猫鬼家。陁未几而卒。

《北史·后妃传下·隋文献皇后独孤氏传》:

异母弟陀,以猫鬼巫蛊咒诅于后,坐当死。后三日不食,为之请命曰:“陀若蠹政害民者,不敢言。今坐为妾身,请其命。”

《北史·隋本纪上·高祖文帝》记载:

夏五月辛亥,诏畜猫鬼蛊毒厌魅野道之家,投于四裔。

《隋书》中关于“猫鬼神”的记载就是轰动一时的“猫鬼之狱”,旁门左道之术已经在统治阶层中出现,成为了一种政治斗争的方式,足见“猫鬼神”在当时影响巨大。《续资治通鉴长编》第二十一卷中提及:

温州捕送养猫鬼咒诅杀人贼邓翁并其亲屬至阙下。邓翁腰斩,亲属悉配隶远恶处。

文人笔记中的记载。南宋王楙在《野客丛书》中说道:

南北朝多事蛊毒,有所谓猫鬼者……仆不知猫鬼为何物,因观《巢氏病源》,知猫鬼乃老狸野物之精,变而为鬼蜮而依附于人,人畜之以毒害人,其病心腹刺痛,食人胕脏,吐血而死,乃知猫鬼如此。”

清代的慵讷居士在《咫闻录》卷一中记载:“甘肃凉州界,民间崇祀猫鬼神。”清人潘纶恩《道听途说》第十二卷中有“猫怪”一则云:

有纰狐者,理种也,生而能灵,南方为祟者多此种,人见其形似猫,或传为猫怪……僧戴毗卢帽,披水田衣,仗七星剑,口喃喃,不知念何法咒,踏梯以上。响器并作,声彻宵汉,拨火醋频频加紧。忽空落中跃起一大猫,修尾蓬蓬,目光如炬,疾驶若飞,足不及地。时窗扃未启,棂隙仅二指许。不知猫何以破窗,竟窜空无阻碍。俱谓猫鬼远遁,怪可从此绝矣。

清代文人黄汉的《猫苑》卷上《灵异》所记:

孙赤文云,道光丙午(1846)夏、秋间,浙中杭、绍、宁、台一带传有鬼祟,称为“三脚猫者”。每傍晚,有腥风一阵,辄觉有物入人家室以魅人,举国惶然。于是各家悬锣钲于室,每伺风至,奋力鸣击。鬼物畏锣声,辄遁去。如是者数月始绝。是亦物妖也。

其他书中的记载,主要是一些同律法、医疗相关的书籍。在《唐律疏议》卷第十八的疏中有语:“若自造,若传畜猫鬼之类,及教令人,并合绞罪。”《吏学指南》中有“造畜”一则,其解释为“造谓自造成蛊害人,畜谓传畜猫鬼之类。”《本草纲目·木部》卷三十五记载了治疗被猫鬼所伤的方法:

猫鬼野道眼见猫鬼,及耳有所闻。用相思子、蓖麻子、巴豆各一枚,朱砂末、蜡各四铢,合捣,丸如麻子大,含之。即以灰围患人,面前著一斗灰火,吐药入火中,沸即画十字于火上,其猫鬼者死也。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六·杂志门·杂病》中类似治疗“猫鬼”的方法:

治猫鬼野道病。歌哭不自由方。以五月五日。自死赤蛇。烧作灰。研令细。平旦用井华水调服一钱。

二、“猫鬼神”基本状况

猫在民间并不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古语有云:“狗送才,猫送丧。”猫在尸体的旁边常会引发尸变。猫是怎么样由一个普通动物变为这样一个邪神的呢?陇东地区的没有任何关于这件事的传说,每当问及,答案只有一个--从很远的地方跑来的。清代的慵讷居士在《咫闻录》第一卷提到了该物的炼制方法:

甘肃凉州界,民间崇祀猫鬼神。其怪用猫缢死,斋醮七七,及能通灵。后易木牌,立于门后,猫主敬祀之。

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关于“猫鬼神”炼制方式的记载,但在甘肃其他地区以及青海等地区的民间传说中出现了其他的制成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供奉活猫。把家中饲养的活猫,供奉在房子中间,上香点灯日日祭拜,过一段时间即可练成“猫鬼神”。

供奉死猫。家中饲养的猫在正常死亡之后,将它供奉在干净的屋子里,上香点灯日日祭拜,待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便可以练成“猫鬼神”。

供奉猫头。在湟中和果洛地区,在家养的猫死去之后,割其首,置于屋顶正中,家人日日诵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便可练成冲主人驱使的邪物。

意外死亡的猫成精。猫在民间被视为一种通灵的动物,在其非正常死亡的情况下,怨气难消,终成邪物,报复人间。例如,由于主人的疏忽,家里的猫被饿死了,猫死后阴魂不散,化为“猫鬼神”,报复主人一家。

自然成精。在人间长期生活,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成为妖物。许地山在《猫乘》中提到:“猫同其他动物一样,获得日子长久了就会变成精。”《搜神记》亦言道:“鸡不三年,犬不六载。”都在昭示着动物不可以养太久的时间,猫养的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猫精,这样的例子在民间故事传说中很常见,例如《北梦琐言记》中家里的猫狗成精,严遵美听到了它们的谈话。

由于民族以及地区差异,猫鬼神的炼制方法也是千差万别。炼制成了一般都要供养在高处,无人打扰的地方,如阁楼等。在陇东地区“猫鬼神”总是以体格巨大的狸猫形象示人。在泾川县,人们有供奉狸猫画像的习惯,画像上一般是一只大狸猫,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有《左宗棠除妖》的故事,“猫鬼神”蹂躏少女,家人只是一味的跪拜供在墙上的“猫鬼神”,左宗棠一剑斩断供奉在墙上的“猫鬼神”画像,所谓的“猫鬼神”画像就是一只大狸猫。

“猫鬼神”在民间的存在有利也有害。“猫鬼神”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畜养的,一种则是流窜于民间的,那么只要你诚心供养,他可以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保一家之平安富贵。《咫闻录》第一卷提到:

猫主敬祀之,旁以布袋约五寸,备待猫用。每窃人物,至四更许,鸡未鸣时,袋忽不见,少倾悬于屋角,用梯取下,释袋口,倾注柜中,或米或豆,可获两石。

陇东地区的传说中都是富有的人家才供养“猫鬼神”的,白天在阁楼上睡觉,专门的人送上可口的饭菜,晚上开始行动,往家里运送布匹、绸缎、金银等。

同时,他也是一种极为小心眼的邪物,稍有差池,管教你钱财散尽、家破人亡。很多人家在“猫鬼神”的帮助下变得很是富裕,但由于担心“猫鬼神”突然变脸,往往选择赶走猫鬼神,以保永远富贵。陇东地区这一类的传说很多:

传言一家人由于养“猫鬼神”富甲一方,就谋算赶走他们,就让厨子想办法,厨子爬上阁楼一看,上面高床软枕,睡着七只体格巨大的猫,他心生一计,便把菜油烧到滚烫,挨着灌倒每只猫的耳朵里。这伙儿猫大叫着跑掉了。过了好长时间,在日落之时,“猫鬼神”在沟的对面大声问:“你们家厨子还在吗?”这边就说:"在呢!"自此不敢上门。②

相对于第一种,流窜于民间的“猫鬼神”,所产生的危害更大,幻化人形,迷惑百姓,逢男变女,逢女变男,这一类“猫鬼神”特别神秘,基本没有人见过它的真实面目,而且异常歹毒,动辄取人性命。

相传,这家夫妻二人,男的经常外出做生意,在家的日子很少。不知哪里来了猫鬼神,整日骚扰这家女主人。夜晚来临,不管如何关窗顶门,总可以看到进来一个穿黑色长袍,头戴黑色礼帽的男人,皮肤白皙,手上戴着金戒指,但就看不清脸。当他走近女子身旁,女主人便没有了意识,这女的也是日渐消瘦。当男主人回家,女主找来了邻居帮忙做饸饹面。等到盛饭之时,忽听到空中大笑,咒骂不绝于耳,但见一股水从天而降,骚气难闻,原来是“猫鬼神”尿到锅里了。晚上男人出去解手,很久没有回来,听到“猫鬼神”说,“我给他勒死了!”果然,男人被勒死在了牛桩上。③

可见,此物有多歹毒!但也是欺软怕硬之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女人嫁给了一个屠夫,此人脾气不好,异常凶悍,也就没有遇到什么怪事。“猫鬼神”在陇东地区,除了惧怕凶悍之人外,民间还流传猫鬼神惧怕带有文字的东西,猫鬼神是邪物,碰不得人间的文字。它惧怕铜钱以及现在的硬币,铜钱上有文字和皇帝年号,硬币有国徽和文字,邪不胜正,所以他们在贵重物品上放置铜钱或硬币,在柜子的把手上也拴着铜钱,防止家中被盗。

三、“猫鬼神”信仰的文化内涵

“猫鬼神”作为一个民间信仰,其地位要比一般的神或者佛低,但在普通大众的生活中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如同鬼神一样,它们都是观念的产物。“猫鬼神”这种神秘的精怪,是古代被创造出来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沉淀下来,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會条件给予了它不断地扩展,逐渐成为中国信仰文化的一部分。很难从制度层面去解释“猫鬼神”的存在,作为一种观念,这一切已经在中国人的思维中稳固下来。现在不是要去关心它的真实存在,也没办法去证明这种神灵的真伪,那么对于“猫鬼神”研究,还是该注重这种民间信仰和其他社会事实之间的关系,发掘它本身所隐含的深层意义以及它在社会中的建构作用。

“猫鬼神”信仰是动物崇拜的一种。人类征服自然之初,生活上对动物有所依赖,因而祈求所依赖的动物的支持,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在中国远古时代,原始宗教的多神崇拜中,除了对各种自然现象的崇拜以外,对动物的崇拜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因为在人们的生活中,尤其在远古时代,人们几乎每天都与动物接触。动物崇拜,反映了人们在恐惧心理和神秘感的支配下所产生的对动物的理想寄托,也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密切关系。例如东汉王充在《论衡·是应》说道:“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这就是对一些被认为具有决疑断讼神力或驱邪赶鬼功能的动物的崇拜。

《礼记》有云:“腊日迎猫以食田鼠,谓迎猫之神而祭之。”可见猫在中国古代的祭祀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它的捕鼠能力也为先民看中,产生崇拜。在以后,猫更是人格化,据清人黄汉在《猫苑》中记载,“安南有猫将军庙,,其神猫首人身,甚著灵异,中国人往者必祈祷,决休咎。”从普通的猫逐渐变为半人半兽的一个状态。“猫鬼神”则完全进化为一种神灵形态,完全人化,拥有了人类的各种功能,经过人格化以后,动物便成了有神灵的物体,为了不触犯神灵,祈求神灵的保佑,便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动物崇拜活动。猫和人生存在同一空间,与人的距离很近,加之猫生存能力极强,捕鼠这一技能和人类生活联系紧密,从而产生出一种崇拜之感。在缺乏对自然以及科学有深刻认识的情况下,自己的诉求又无法满足,只能转而祈求身边的实物予以保佑,从而产生出动物崇拜,促生出许多精怪,“猫鬼神”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民间信仰是出于对疾病的畏惧。“猫鬼疾”在古代的一些医书中多有记载,但现在已经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诸家方论(唐-五代)》二十八卷载“猫鬼野道方。与巢氏病源同。亦南北朝时鬼病。”从《巢氏病源》中可以窥得其症状,“其病心腹刺痛,食人胕脏,吐血而死,乃知猫鬼如此。”显著的症状就是腹痛,伴随着吐血,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这种病很难治愈,而且死亡率很高。至于病因,古人将它和“猫鬼神”联系了起来,“知猫鬼乃老狸野物之精,变而为鬼蜮而依附于人,人畜之以毒害人。”猫鬼作祟,依附在人的身上,荼毒人类,这便是病因。医书中也有对于“猫鬼疾”的治疗方法。《备急千金要方·解毒并杂治》记载:

常须带雄黄麝香神丹诸大辟恶药。则百蛊猫鬼狐狸老物精魅永不敢著人。养生之家大须虑此。俗亦有灸法。初中蛊于心下捺便大炷灸一百壮。并主猫鬼亦灸得愈。

《本草纲目·鳞部》卷第四十三:

猫鬼野道歌哭不自由。五月五日自死赤蛇,烧灰。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一服。

“猫鬼神”作为一种观念产物,也是很多百姓认知的一种工具,很可能是人们对于某种“疾病”的错误理解,遇到疑难杂症转而在这种神秘的精怪身上寻求解释,在庆阳地区不乏这样的事例:

有一妇人,产下一女,没多少时日,女儿夭折。妇人伤心过度,在屋后的园子里,放声大哭,一会儿,身体哆嗦,口中开始胡言乱语。周围的人都说是猫鬼神作祟。丈夫异常凶悍,脱下左脚的鞋子(相传男性左脚的鞋子有辟邪功效。)抽打妇人,没多久,妇人便清醒过来,但身上早已是血迹斑斑。猫鬼神逃到附近的村子,告诉别人,自己差点被谁谁打死,再也不去那一家了。④

这种症状和我们所熟知的精神疾病有相似之处,无法控制的胡言乱语,身体哆嗦,由于悲伤过度,导致短暂性的精神失常。老少边穷地区文化落后,人们毅然决然的把这一切归结为“猫鬼神”。国人对于精神障碍往往羞于表达,在他们看来精神病是无法表述的,也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疾病,只好把它交给神怪,赋予神秘色彩。

“猫鬼神”信仰具有一定的巫蛊色彩。巫蛊是一种古代的信仰民俗,也是用来加害仇敌的一种巫术。起源于远古,包括诅咒、射偶人(偶人厌胜)和毒蛊等。诅咒在原始社会已很盛行,古人认为以言语诅咒能使仇敌个人或敌国受到祸害。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志怪题材作品出现,其中也不乏巫蛊害人的记载,常常制造出一种极度恐怖的气氛。听闻巫蛊,人人恐惧,唯恐伤及自身,敬而远之。巫蛊之术的作用往往在于,制造出一种恐怖的结果,起到强大的心理震慑作用。

一部分“猫鬼神”是由主人役使的,偷金盗银,杀人害命,不管它是否存在,能否发挥这些作用,这个结果都是让人产生恐惧的。家财随时散尽,性命朝不保夕,这种强大的震慑效果和巫蛊如出一辙。现实之中出于对“猫鬼神”的畏惧,对于其主人也须得常怀敬畏之心,猫主人利用这种强大的效果达成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需求,普通百姓担惊受怕,但又渴望得到这样强大精怪的保佑。

“猫鬼神”信仰中折射出对文字的崇拜。陇东地区传说,“猫鬼神”是惧怕文字的,它可以偷盗金银,但对于刻有文字的金银或者钱币是没有办法拿走的。前文提到,为了防止贵重物品被偷走,常常将铜钱放置在贵重物品之上,柜子的把手上也拴着铜钱。文字记录着信息,也承载着力量,从仓颉造字之处,就显示出其巨大的能量,《淮南子·本经》中说道:“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高诱作注“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文字的创制,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古人的心中汉字是一种神圣的事物。我国最早构成完整体系的文字--甲骨文,创立之初,就是刻在龟甲或者动物骨头上,用来占卜,和神明沟通的,可见其力量之广大、神秘。现在文字普及,我们似乎看不到文字那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地方还可以看得到,道家的符咒就是篆书和一些特殊的符号构成的,同样可以起到辟邪保平安的作用。

“猫鬼神”信仰是我国民间信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猫鬼神”历史悠久,传播地域广泛,但现在这种信仰濒临灭绝,意味着一种民俗文化的凋零。目前,关于陇东地区“猫鬼神”的研究基本没有,整个西北地区“猫鬼神”的研究以河湟地区为主。对于它的研究我只能以询问陇东地区的老人为主,在青年一代知道“猫鬼神”的屈指可数,有些人也害怕受到诅咒,对于调查,避而不谈。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猫鬼神”的身上承载者许多的东西,除了历史文化传统,还有老百姓矛盾的心理,害怕猫鬼神带来灾祸,又渴望得到它的庇佑,这也是在科学落后时代他们心理需求的一種反应。我们研究它不是为“猫鬼神”唱赞歌,而是在于研究陇东地区乃至西部地区各民族心理及人格结构,也有利于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信仰体系、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精神的活化石。

注释:

①陇东地区,即庆阳地区和平凉地区。

②2016年2月8日,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83岁李姓老人讲述。

③2016年7月28日,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52岁袁姓男子讲述。

④2016年8月1日,庆阳市西峰区温泉镇70岁李姓老人讲述。

参考文献:

[1]栾保群.中国神怪大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许地山.国粹与国学[M].湖南:岳麓出版社,2011.

[3]李大师,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5]潘纶恩.道听途说[M].合肥:黄山书社,1998.

[6]慵讷居士.咫闻录[M].续修四库全书·子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

[7]黄汉.猫苑[M].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拾辑,第12册.

[8]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9]徐元瑞.吏学指南[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0]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版.

[11]朱橚:普济方[M].《四库全书·子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12]《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甘肃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甘肃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1年版.

猜你喜欢

民间信仰民俗
冬季民俗节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基于问卷调查的民族高校大学生民间信仰问题调查分析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仡佬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溯源及民间信仰
遵义仡佬族民间信仰中的伦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