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思考

2017-05-24杨强

当代农村财经 2017年5期
关键词:科普素质农民

杨强

摘要: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农民的科学素质不高。着眼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势在必行。

关键词:三农;农民科学素质

中国科协2015年9月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达到6.20%,比“十二五”起始年提高了2.93%;农村居民从1.83%提高到2.43%,仅仅提高了0.6%。在不同职业公众基本科学素质比例中,农民比例滞后,农民科学素质不高,与城市比较有较大差距。

国家统计局2016年4月发布的《2015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比上年增长1.3%。农民工以中青年为主,21—30岁占29.2%,31—40岁占22.3%,41—50岁占26.9%,这个数量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大部分人不会也不想种地、更不愿意返乡种地。在务农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高达50%以上,初中文化不足40%,参加过系统职业技能培训的不足10%。

从这两组数据看出,目前我国农民科学素质低是不争的事实。着眼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势在必行。

一、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是推进农业发展的关键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农民达不到小康,全面小康就会成泡影。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是关键。

(一)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是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经济链形成的“加速器”。对一个地区而言,只有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在一定时期内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体系,并使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经济效益显著、能够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占有较大的比重,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而言,农村主导产业具有动态性特征,随市场需求而变化,具有技术领先性和经济结构演变的导向性。粮食作物、畜牧新的良种的出现,重大耕作栽培技术的突破,都可能引发和开创一种市场需求的新的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同时,主导产业经济链的拉长和优化,都离不开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是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基础。要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除了组织管理、政策保障等因素外,离不开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与农业科技的推广。农产品优质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集中反映,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农业发展存在不协调的现象,即在产品产量增长的同时,许多农产品的品质不但没有提高,有的还呈下降势头,与市场需求不对接。要改变这种现象,亟须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三)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是延长农业产业链的途径。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没有加工,没有分等定级,也没有精细包装,往返运输很多,卖不上好价钱。即使是出口产品,深加工的档次也不高,无价格优势,无法与国外农产品竞争。随着经济一体化,国外农产品不断进入我国市场,对农民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必须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树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思维,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调整传统生产方式,彻底改变过去粗制滥造的旧习惯,使农产品向优质、高产方向发展,满足市场的需求。

(四)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农民生产收入水平与其文化程度、掌握科技的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实践证明,科技培训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短平快”的作用。随着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农民经营领域的不断拓宽以及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科学素质差异正在成为收入差异的重要原因。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增强就业技能,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和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想优化产业结构,突破农民增收的瓶颈,必须尽快提升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

二、推动农业发展,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思路

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业发展,必须尽快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一)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振兴农业必须先振兴科技,振兴科技就要抓好人才培训和科技教育,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资源。要重视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大力拓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内容,建立从省到县乡村相互衔接、上下贯通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创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形式,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培训。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目标要求,培育一批科技、经济和管理能人。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农村青年创新创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出发点、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开展针对性的特色产业农民培训,深入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着力培养一支市场经济意识强、生产经营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科普大篷车”、科技下乡、“全国科普日”等各类科普活动,努力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知识型农民。要大力普及綠色发展、绿色惠民、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科技知识和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开展面向农民的科普活动,到农户、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向农民传授各项新技术、新成果。要传播科学理念,推广农药配方、无公害种养新技术,形成较好的科普宣传氛围,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稳定壮大农村科技推广队伍。要全面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稳定,科技推广经费应随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比增长。要尽快建立和健全农村科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成分的科技网络,具有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功能。

(四)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要努力提高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水平,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强县乡村农村科普培训点的建设。要提高科普活动的水平,用活科普平台,推动科普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农村社区科普服务能力。要大力推动农村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为基层提供更多科普公共产品和服务,将科普资源送到农民手中,发挥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集成国内外适合农村使用的科普资源,开展推广、展示活动,优化科普工作环境,营造科普氛围,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五)多途径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要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走多条投资渠道、多种投资形式的路子。要坚持系统配套、逐步推进,建立起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多元投资结构,积极接纳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科普,千方百计提高科技投入的总体水平,提升农民科学素质。要不断完善政府公共财政直补受训农民的有效办法,增加农业科技教育的基本建设投资经费,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和惠农强农作用。要设立科普惠农专项经费,并随经济发展逐年递增,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

(六)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基础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发展县乡村科普协会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大对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精准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构建乡村科普的快速通道。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促进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业。要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大力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活动。

(七)建立科普培训的评价机制与长效机制。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尽快制定《农民职业教育法》,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财政支出力度。要建立开放式培训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公正、公开、公平招标确定培训机构。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摸清受训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档案,制订中长期培训计划。同时,要制定评价机制,采取社会评价、农业行政部门评价、农民自身评价的方式,根据不同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评价办法,实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农民培训的效果。

(八)加强对薄弱地区的科普精准帮扶。要进一步推进科普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全力提升农民致富能力,加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科学种植的水平,快速提升开展科普服务的能力,促进产业的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要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留守儿童的科普服务力度,使其在基本素質方面有明显提高,扶贫与扶人、脱贫与脱愚并举。要强化脱贫攻坚的科技支撑保障体系,积极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提高妇女的科技水平,积极开展“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统筹安排使用扶贫资源,形成完整的科普精准帮扶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办事处)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科普素质农民
耕牛和农民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农民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