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氏家训的传承及其现代价值

2017-05-24肖蕾

青年时代 2016年23期
关键词:现代价值

肖蕾

摘 要:家庭是修习与实践美德的第一场所,家训作为家庭精神风貌的表征,与美德有天然的联系。钱氏家训强调立志读书、慎独修业、均爱睦家、和易处世、亲民爱民,倡导教于幼、敬先祖的成人原则,还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说为蓝图,秉持“平民”立场,强调“知行合一”。这些都具有极大的现代价值,值得传承。

关键词:钱镠;钱氏家训;亲民爱民;现代价值

钱镠,字具美,小字婆留,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在战火纷乱之际如何“全身保性”、“立身扬名”,钱镠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晋代以来大族衰亡为鉴,写下“八训”以晓喻子孙;临终前作十条“遗训”,对“八训”内容做了强调。钱氏后人据此收集历代钱氏家训家规整理编辑而成“钱氏家训”,其中蕴含的修身处世智慧泽及后世,成为家族人才辈出的不竭动力。

一、钱氏家训的主要内容

家训分为三个部分:“武肃王八训”、“武肃王遗训”和“钱氏家训”,大都是钱镠对子孙的教诲警言、劝诫勉语,涉及范围较广,主要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角度出發,大多围绕“修身”、“孝道”、“睦亲”、“诚信”、“爱民”等主题,在钱氏子孙立己修身、持家治国等方面做出全面训导。

(一)立己之学

谨言省事,慎独自律。家训中“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出自孔子“吾日三省吾身”和程颐撰文阐发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用以自警的四句箴言。“勿忘”、“宜佩”表明,修身需经历实实在在的实践,经常省察反思,戒除慢心、傲心、妒心,尤其对钱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倘图眼前富贵,一味骄奢淫佚,死后荒烟蔓草,过坵墟而不知谁者,则浮生若梦矣”,做到“不见利而起谋”,那么,治家则家和,处世则修睦。家训中“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持躬不可不谨言,临财不可不廉介”的道德行为准则已成为钱氏族人自讼自审、慎独自律的来源。

勤勉读书,积德修业。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荀子讲:“学不可以已。”儒家文化尤为推崇读书,认为学习是为人处世之始。家训中许多地方都谈到了读书,“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兴学育才则国盛”。多读书的同时还要勤于思想,做到学思并举,“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只有不断思考并总结经验,才更易成功。钱钟书、钱穆、钱学森等,无不是学思并举而得此成就。

钱氏家族还主张正视过失并及时改过,“能改过则天地不怒”。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佛家云:“身垢不净,以世水洗之;心垢不净,以法水洗之。”反思改过也是自我修养的必要方法,长此以往可能出现“蓄道德则福报厚”的良好局面,甚至使福报延及子孙后代。

(二)持家之方

重视亲情,明礼诚孝。钱镠曾看到许多因家庭关系不和谐而致家门丧尽的现象,从而提出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他非常重视孝道,曾在“八训”中训导后人:“子孙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破家灭门,千叮万嘱,慎勿违训。”又在“遗训”中再次强调。中国孝道思想由来已久,孔子有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中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但孔子又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尽孝不能只是从物质上赡养父母,还应做到敬养,怀抱一颗诚笃之心侍奉父母。

他还强调了兄弟之道和择偶标准。为避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家庭局面,他主张:“汝等兄弟,或分守节制,或连绾郡符,五升国号,一领藩节,汝等各立台衡,并存功业。”强调兄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管理事务。他还认为,配偶的选择关乎家庭的和谐,嫁女娶妇应门当户对:“婚姻须择阀阅之家,不可图色美,而与下贱人结褵,以致污辱门风,”这与当时社会普遍重门第,要求门当户对的观念不乏关联。但他更为看重品性才能,“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如此夫妻才能和睦相处,敬侍父母,善待亲友。

勤俭持家,忠厚传家。家庭的兴旺发达,除了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还需适当的经济基础作后盾。为此,家训中提出了“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的伦理思想。勤俭的家风是家道兴旺衣食富足的重要决定因素,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可见俭能兴家,侈必败家。同时,还应将忠厚之道传递给子孙后代,一旦成为一种家族文化承续下去,就会世代获得佑助,这也正是《易经》所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钱镠训诫后人不能忘本,“子孙后代,莫轻弃吾祖先”,“祖宗虽远,祭祀宜诚”。祖宗是家之起源,虽年代久远,但仍能监督和激励后人,应常存敬畏之心,祭祀时定要虔敬。

(三)处世之法

诚信交友,近贤远佞。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钱氏家族赞同圣人观点,认为忠信笃敬是圣人教人获得乡亲朋友敬重的方法。“信交朋友,普惠乡邻”,既指明了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也提出了与左右邻舍共享财富的美好愿望。家训还强调君子和小人之分:“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小人无法一眼看穿且行事没有原则,应充满智慧和技巧地远离,敬而远之是最好的方法,切忌得罪小人。君子固然应相交,但不能失去原则地一味附和,应把握好“度”。

热心公益,仁爱之心。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发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喟叹,老子说“上善若水”,佛家讲求“普度众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儒释道三家都倡导仁爱之心。倡行仁爱,倡导公益,既是钱氏家族的家训,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训中对仁爱有多处描述:“普惠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等,更提出具体的公益行为:“多设养济院,收养无告四民,添设育婴堂,稽察乳媪”、“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怀海义庄就是钱氏族内的慈善机构,向族中贫弱家庭提供帮助。族内鳏寡孤独者都能到义庄领取钱粮,小孩可受义庄资助读书。钱穆及其兄弟、钱伟长等都是在义庄资助下完成学业的。

(四)治国之道

坚定立场,淡然处世。家训中说:“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指出为人处世应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执法时就应严格无私,守身时就应严谨忠贞,爱民就应如子,对待不好的人事就应嫉恶如仇。无论做什么都应坚定原则和立场,淡然处之,做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当然,这种大智若愚的处世哲学需要用一辈子去学习。

爱民如子,严格治下。上位者既要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水能载舟,亦可覆舟”,也应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治吏”与“治民”孰轻孰重的争辩在中国存在了千年,一些有识之士很早就提出了“治民先治吏”的理念,韩非子言“圣人治吏而不治民”,吕坤也说:“变民风易,变士风难;变士风易,变仕风难。仕风变,天下治矣!”可见治国在于治吏,官吏的好坏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国家命途。因此,要对官吏严加管制,引导其遵纪守法,忠于国家和人民。“要尔等心存忠孝,爱兵恤民”、“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家训尤其强调百姓利益,上位者若能勤政爱民,自然受到百姓拥护。勤政爱民向来是百姓评价上位者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在现在仍有积极意义。

二、钱氏家训传承的伦理维度

(一)秉持平民立场,重视“事功”“效用”

“事功”、“效用”是功利论的核心概念,这种伦理思想方法以是否产生“利益”、“效用”等“后果”作为评判标准——产生了效用就是“善的”,反之是“恶的”。在某种意义上,钱氏家训具有功利论色彩。吴越国以十三州一军之地立国东南,除东临大海外,西、北、南三面受敌。钱镠审时度势,采取一系列积极防御的策略。外交上,主动称臣于中原朝廷,作为牵制敌国的战略凭借。公元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册封钱镠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吴越官员大多不赞成接受册封,他却认为应把握做孙权的时机而接受了册封。八年后朱友贞策反篡位,次年钱镠派安抚判官入贡中原被封诸道兵马元帅,后又获赐殊礼,可“诏书不名”。此时,西川、淮南、嶺南、福建等地统治者先后建国称帝,并劝导钱镠据吴越称帝。他果断拒绝了这些称帝的劝说,坚持“奉中原正朔”。在国内奉行较开明的政策,积极发展农工商,增强国力。临终前嘱咐后人“如遇真主,宜速归附”,“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之大礼”。继承者们亦遵奉先祖嘱咐,一方面奉五朝及北宋为正朔,称藩纳贡;另一方面注重国内治理,维持社会稳定。尤其北宋建立十八年后,钱弘俶纳土归宋,将所属十三州、八十六县版图全部献归于北宋王朝,兵不血刃,为北宋统一做出巨大贡献。可见,这种审时度势的“功利”是为国为民的具有平民立场的。

钱氏家训虽是王族家训,但因钱氏王朝并非全国性政权而少了帝王气息,多了种平民情怀。“八训”中说“莫欺孤幼,莫损平民”,“遗训”又言“要尔等心存忠孝,爱兵恤民”、“皆民人汗积辛勤,才得岁岁丰盈”。 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保境安民”国策,大力发展农业和水利建设,修筑捍海石塘、治理太湖水系、疏浚鉴湖。但作为吴越国王的钱镠最令人称赞的是留下了具有亲民情怀的家风家训,钱氏后人将其发扬光大,并在亲民情怀中添加了爱民、恤民等元素,如“爱民如子”、“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等 。

(二)强调“知行合一”,重视言传身教

钱氏家训中说“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教导子孙后代慎独自律,将训导贯彻为行为,做到知行合一。钱镠自幼喜好读书,晚年仍保持阅读的好习惯,并立下了“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的家训。后世子孙秉持这样的家学渊源,更加重视家族文化的长盛不衰,一心向学。钱氏人才辈出的原因很多,但家族成员间的相互教育和影响无疑有重要影响。如:钱熙元既是其弟钱福烔又是侄子钱基博、钱基厚的启蒙老师;钱基成既是其弟也是侄子钱钟书、钱钟韩的启蒙老师。

《史记·五帝本纪》言:“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手段。据说,钱氏家族中一旦有新生儿降临,家长需和子女共同学习钱氏家训。钱学森曾回忆,早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其父钱均夫及其北师大附中的师长们,除了向他传授具体知识外,还常与之讨论时事,传达爱国爱民之心,不仅培育了其深厚的国学素养,也开阔了视野和眼光。钱伟长也在《八十自述》中表达了身教和家族环境的重要性。这就是所谓的人文化成。

(三)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说为蓝图,恪守内在道德义务

钱氏家训涵盖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方面,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说为蓝图,汲取了儒家文化关于修己、蓄德、持家、治国的思想,立足于治家层面,对慎独、积德、改过、安分、读书、环境、勤俭、忠厚、交友、婚姻、祭祀、教育、爱民、公益、理政等方面都有很大启示,集中体现了儒家的优良传统。教化家庭成员成为一心向学、志向崇高、勤俭节约、亲民爱民的人是钱氏家训的核心内容,这正符合儒家文化的一贯追求,如:祖宗虽远离我们,但“祭祀宜诚”;子孙虽愚笨,但“诗书须读”;生活若能以“勤俭为本”,自会衣食无忧;不可贪图眼前富贵,否则“死后荒烟蔓草,过坵墟而不知谁者,则浮生若梦矣”;家庭富裕则“提携宗族,置义墅与公田”;年景饥荒则“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等,都直接反映了儒家文化中诚孝明礼、诗书传家、勤劳淳朴、与邻为善的思想理念,无疑是儒家文化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较于传统官场的阿谀奉承,钱氏从政者显得特立独行,为了民族和人民,不畏强权、正直刚毅。明朝钱继先任刑部郎中,在任期间严格执法,守身如玉。其二儿子钱楷做安邑知县时,一上任就将积压多年的案件决断,即便被外放赋闲在家也笔耕不辍,著《万玉亭记》、《禹王亭诗集》等作。钱琦也不畏强权、为官清廉,其侄子钱薇官至礼部给事中,同样不媚流俗,批评嘉靖皇帝“狂妄成仙,不理朝政”,冒死进谏,纵使被削职为民,仍抗击倭寇、捐田筑坟。

三、钱氏家训传承的现代价值

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传统家庭观念呈现淡化趋势,家庭的教化功能也渐渐减弱;加之受我国教育体制影响而过分依赖于公共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忽视了家庭原初的文化熏陶功能。现今许多家庭更为关注子女课本知识、个人才艺等方面的培养,忽视了最重要的素质,尤其道德素质的养成。家庭不仅承载着生养子女的职责,更应重视其道德品性的培育;传统美德理应成为育人的根基所在,蕴含美德精神的家训文化应得到传承。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重视家庭亲情,和睦家庭气氛,既关乎个人发展和家庭存亡,也对治国安邦有很大影响。钱镠就十分重视礼教和家庭关系的和睦,认为“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并严格规范了父子、兄弟、夫妻、妯娌、主仆、邻里等人际关系:“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信交朋友,普惠相邻”,主张以礼义控制欲求。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规范,若付诸实践用以调节社会关系,必须立于人与人真诚交往的基础之上,否则难以发挥作用。

若说以礼义控制欲求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规范,知足少欲则是人对自身的内在要求。这里的“知足”并非安于現状,而是一种不为外物所累的淡泊心态,有利于安生乐生,精神豁达,正所谓“知足常乐”。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钱氏家训为其后人树立了经世致用、求真务实的人生观,贯穿了一种基于平民立场的实践精神。这里的“务实”与西方实用主义的“务实”都反对脱离现实,但二者基于不同的价值理论。前者立于道德之基,并以儒家仁义礼智等准则规范言行举止;后者基于个人利益,倡导“为我所用,于我有利”的处世原则。当代追逐功利的价值观或多或少受到了实用主义务实观的影响,虽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却也导致了私欲膨胀、物欲横行的不良局面。可见,在人为物役的现实世界中,知足少欲的人生态度尤为重要。这也可以看出钱氏家训的价值所在。

慎择交友也是一门大学问,不仅为钱氏家训所注重,也受历代家训的青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友邻品性非但有利于为人为学,也便于获得精神上的充实感和欢愉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仅要汲取朋友的良好品质和知识,也要积极回馈对方。“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亦是对世人最忠诚的警示。

无论明礼知足还是谨言慎交,都希冀达到人与社会准则相一致的和谐状态,即中庸之道。实际上,“钱氏家训”开头几句训诫就直接与《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三句教”挂钩。这种中庸之道亦是当代为人处世的必修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交相辉映。总之,钱氏家训蕴含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哲学,受时代和阶级局限,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消极落后的一面,应以辩证的态度进行分析、承继和扬弃,使之更好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钱文选.士青全集:第6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

[2]陈寿灿,杨云等.以德齐家——浙江家风家训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 陈丽柯.浅谈钱氏家族的家庭教育——以钱基博的家庭教育思想为例[J].文史博览.2015(5).

[4]覃小妮.家训文化对践行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以《颜氏家训》为例[J].桂海论丛.2016(2).

[5]王玲莉.《颜氏家训》的人生智慧及其现代价值[J].广西社会科学.2005(10).

[6] 欧阳祯人.中国古代家训的起源、思想及现代价值[J].理论月刊.2012(4).

猜你喜欢

现代价值
马克思创新思想的现代意蕴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全球化背景下中原华商文化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