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7-05-24王晶肖海峰
王晶,肖海峰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中国草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晶1,2,肖海峰1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根据2016年我国西部四省农牧户微观调研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绒毛用羊产业为基础,量化分析中国草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效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出水平、市场价格、生产要素投入、技术推广及政策扶持、养殖规模、农牧户个人及家庭特征对农牧户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羊毛产量、产品畜活重、产品畜比例、羊毛价格、产品畜均价对经济效益正向影响显著;饲草料成本、固定资产投入、土地成本、死亡损失费对经济效益负向影响显著;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是否加入合作社及养殖规模对经济效益正向影响显著,禁牧补贴政策负向影响显著。此外,养殖技术使用及培训、种公羊补贴、草畜平衡补贴、棚圈建设补贴、养殖保险保费补贴、农牧户养殖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等影响虽不显著,但有助于全面分析制约我国草食畜牧业发展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论,在品种改良、饲草料供应、扶持政策及技术服务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
草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西部地区
一、引言
以标准化为核心、规模化为特征的现代饲养模式是草食畜牧业发展主方向,不仅有助于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也能确保优质安全草食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对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草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农牧民始终未摆脱“人口增长-畜牧扩增-草原退化-效益低下-牧民增收难”困境,小规模分散养殖局限性日益凸显。我国从2010年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体系。上述政策导向可能增加标准化规模经营主体的生产性投入,高投入能否实现预期高产出成为农牧户选择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的直接驱动因素。因此,深入分析农牧户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成为我国草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环节。
标准化规模养殖包括生产标准化和养殖规模化两层含义。标准化是场址布局、生产设施、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等符合“五化标准”;规模化为养殖主体在经济上达规模效应,尚无明确概念界定,内涵为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和程序化管理的经济和技术行为。目前相关研究集中于生猪、肉牛、肉羊、蛋鸡、奶牛等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等方面。陈孟平等(2015)重点关注我国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新技术和发展动态,李秉龙等(2012)指出我国肉羊产业规模化经营逐步发展,标准化生产初见端倪,面临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李克等(2013)、曹海兵等(2013)、彭秀芬(2008)等分别探讨肉羊、生猪、奶牛等畜种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及存在问题,认为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政策环境及管理水平是影响养殖效益主要因素。草食畜牧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研究涉及宏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从价格、产量、流通等方面分析,如Davidson(1973)研究澳大利亚羊毛价格与牛羊饲养相对收益情况关系,认为羊毛价格低水平持续波动是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主要因素;赵玉田(2009)探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绒毛用羊养殖效益影响,认为澳毛价格下跌对我国羊毛价格及上游养殖效益产生负影响。微观层面从农牧户视角分析,如Sharma等(1997)研究夏威夷猪场发现,养殖规模与成本显著负相关,与净利润显著正相关;Brum等(2004)和McBride等(2003)进一步证实畜牧业规模经济存在性,农场主管理能力为重要影响因素;Mikesell等(2004)、Schaffer等(2008)考虑环境污染对养殖效益影响,不考虑外部性时,集约化养殖模式生产成本低于传统放牧模式,反之高于传统放牧模式,丁丽娜等(2013)、孙致陆等(2014)、陈海燕(2014)认为绒毛产量、产品畜产出水平对养殖效益正向影响显著,饲草料成本、疾病灾情负向影响显著。
综上,从研究领域看,国内外学者草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养殖效益、影响因素等方面,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看,草食畜牧业经济效益研究主要从市场、价格等角度分析,政策、环境、个体特征等非市场因素对经济效益影响多停留在定性层面,量化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生猪、肉羊等标准化规模养殖较高产业;从研究对象看,研究集中于企业、示范区、合作社等,缺乏从微观农牧户视角对草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利用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4省微观调研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量化分析草食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影响因素,以期获得对草食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二、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绒毛用羊兼具毛用和肉用价值,是草食畜牧业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绒毛用羊产业为例,根据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团队2016年收集整理的农牧户调研数据作实证研究。调研地区为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4个草食畜牧业大省(区)的6个自治县(新疆新源县和巩留县、甘肃肃南县和天祝县、内蒙古乌审旗、青海乌兰县),调查方式包括发放农牧户问卷和访谈调研县相关人员。回收问卷167份,剔除不包括成本收益核算的短卷样本,有效样本133份,均为养殖规模在100只以上、采用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的农牧户,量化分析其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可信度较高。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本文根据调查区域实际情况,将影响草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归纳为产出水平、市场价格、要素投入、技术与政策、养殖规模及农牧户个人及家庭特征6方面,基本假设如下。
(1)产出水平与标准化规模养殖效益正相关,主要取决于品种培育改良、养殖环境改善等,集中表现为羊毛单产、出栏羊平均活重、产品畜比例等主要生产性能指标。
(2)市场价格与标准化规模养殖效益正相关,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及产品销售机制等,如目前畜产品以商贩上门收购为主,“优毛优价”“优质优价”销售机制尚未健全,农牧户议价能力较弱,价格因素对养殖收益影响显著。
(3)生产要素投入与标准化规模养殖效益负相关,饲草料、劳动力、土地及养殖设备设施是草食畜牧业重要投入要素。一般而言,草食畜牧业饲草料供应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补饲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散养模式下,畜牧业生产管理劳动效率偏低,家庭劳动投入偏高,而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下,生产管理增加雇工成本;农牧户承包或租赁土地种植饲料玉米、燕麦草保障供给,一定程度增加养殖成本;草食畜牧业主产区畜牧养殖机械化程度和养殖设施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固定资产投入水平增加。目前我国已建立较系统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虽未出现较大疫情,但寄生虫病、肺病、肠炎等常见病和不可控自然灾害仍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4)技术推广及政策扶持与标准化规模养殖效益密切相关,一方面,选址和棚圈建设、良种选育选配、饲养管理、饲料配制、饲草种植、剪毛和分级打包、疾病防控、无害化处理等先进养殖技术推广和培训,使农牧户通过科学养殖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另一方面,种公羊补贴、禁牧补贴、草畜平衡奖励、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棚圈建设补贴、养殖保险保费补贴等政策实施和有效执行一定程度降低养殖成本,但养殖模式转变可能导致补助奖励不足以弥补生产成本上涨。
(5)养殖规模与标准化规模养殖效益相关,可能存在适度规模效益,即养殖规模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提高养殖效益。
(6)农牧户养殖经济效益受个人及家庭特征因素影响,选取受养殖时长、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是否加入合作社作为个人及家庭禀赋因素。一般而言,文化程度较高农牧户接受新知识、获取市场信息能力较强,养殖效益相对较高;农牧户养殖时间较长,经验丰富,养殖效益相对较高;家庭劳动力多有利于从事牧业生产活动,但家庭劳动不足时,较高的劳动效率亦能创造更高养殖效益;专业化养殖合作社有助于加强农牧户组织化程度,加入合作社的农牧户在生产、销售、流通环节可获得更多信息与帮助,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本文建立草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农牧户养殖纯收益①养殖纯收益为养殖总收益与总成本差值,即畜产品产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投入现金、实物、劳动力和土地等全部生产要素成本后余额,反映生产消耗全部资源的净回报。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回归模型得出标准化回归系数值分析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程度。选取6类19个主要变量及控制变量,变量含义、解释及先验判断见表1。具体模型如下:
上式中β0为模型常数项,δa、νb、ωc、αd、β1、γe分别为产出水平、市场价格、成本投入、技术推广及政策扶持、养殖规模、个人及家庭特征变量参数,μi为误差项。
表1 变量含义及先验判断
三、实证分析
(一)回归结果
为提高参数估计结果有效性,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tata11.1对数据作OLS与GMM稳健性估计,两种估计结果相互印证(见表2)。由于截面数据可能存在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对变量作如下处理和检验。①对连续型变量取对数,减弱模型分析中异方差性,提高估计结果有效性;②为消除变量间多重共线性问题,将产出水平Qai、生产要素投入Xci除以平均养殖规模作数据转换,养殖规模Wi取两年数据均值,通过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变量多重共线性,结果显示VIF变动区间为[1.33,4.85],Mean VIF=2.19,据经验判断,模型变量不存在显著多重共线性。
表2 OLS与GMM稳健性估计结果
(二)结果分析
1.产出水平
羊毛产量、产品畜活重和产品畜比例分别在5%、1%和1%水平上显著,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正向影响显著,与先验判断一致,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羊毛和活重每提高1公斤、产品畜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草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户纯收益分别提高9.68、4.14和3.24元,因此,提高产出水平有助于提高农牧户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
2.市场价格
羊毛价格、产品畜平均价格在1%水平上显著,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正向影响显著,与先验判断一致,羊毛和活羊价格每提高1元,养殖收益分别提高3.35元和7.17元。此外,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国内市场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价格信息传导较快,羊毛价格变动对养殖收益影响更显著。
3.生产要素投入
饲草料成本、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投入和土地成本分别在1%、1%、5%和1%水平上显著,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负向影响显著,与先验判断一致,饲草料、劳动力、固定资产和土地投入每增加1元,养殖收益分别减少0.62、0.90、0.44和0.58元;死亡损失费在1%水平上显著,对细毛羊养殖经济效益负向影响显著,与先验判断一致,细毛羊因疾病或自然灾害死亡损失每增加1元,养殖效益减少1.22元。总体而言,饲草料、劳动力、固定资产、土地、疾病及自然灾害均一定程度降低养殖户经济效益。
4.技术推广及政策扶持
养殖技术使用与培训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呈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可能是新型养殖技术操作难度大、成本高,培训方式和内容无法满足农牧户多样化需求,导致技术普及率和使用率偏低,作用在养殖收益中未充分体现;扶持政策中仅禁牧补贴和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分别在10%和5%水平上显著。养殖机械购置补贴对养殖效益正向影响显著,与先验判断一致,享受该项政策补贴养殖户养殖收益提高15.24元,各地区农牧户标准化规模养殖需购置大功率铡草机、粉碎机、运输机械等,国家30%农机补贴标准一定程度降低购买牧业机械造成的养殖成本上涨,但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程序繁琐及资金发放滞后等因素,该政策对养殖收益正向提升作用未完全发挥;禁牧补贴对养殖效益有负向影响,与先验判断不一致,执行禁牧政策的农牧户养殖收益减少13.11元,说明草食畜牧业养殖规模受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趋紧,补奖资金不足以弥补养殖方式转变造成的生产成本上涨,导致养殖收益下降。种公羊补贴政策影响为正但不显著,可能原因是政策覆盖范围小、标准偏低、指标有限,存在补贴抬升种公羊市场价格趋势,惠农效果降低;草畜平衡奖励影响为正但不显著,可能原因是补贴标准偏低;棚圈建设补贴影响为正但不显著,可能原因是对选址、布局、保暖性和环保性等要求较高的棚圈建设前期投资过大,而补贴政策覆盖面有限、补贴标准偏低、缺乏有效政策监管,导致高投入并未实现预期高产出;养殖保险保费补贴影响为正但不显著,可能原因是该政策参保范围较小、保额偏低、赔偿门槛较高,养殖保险未有效抑制因灾因病死亡给农牧户造成的直接损失。
5.养殖规模
年底平均存栏量在5%水平上显著,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正向影响较显著,与先验判断一致,说明草食畜牧业在一定程度规模经济下,粗放传统放牧方式对资源环境依赖度大、风险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方式在饲养环境、科学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更具优势,扩大养殖规模可获得更高养殖收益。
6.农牧户个人及家庭特征
是否加入合作社在1%水平上显著,对养殖效益正向影响显著,与先验判断一致,选择加入细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农牧户养殖收益可提高18.61元,说明合作社在品种改良、疾病防疫、统一采买、销售和技术培训等方面作用逐步凸显,草食畜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养殖时长具有不显著负向影响,与先验判断不一致,可能原因是年龄较大且养殖时间较长的农牧户思想较保守,传统散养模式下,农牧户经验和知识积累具有一定优势,而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下,养殖效益更多取决于科学养殖技术和规范运营管理;受教育程度影响为正但不显著,可能原因是草食畜牧业从业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影响其学习现代养殖技术和知识转化,畜牧业转型时期,自身文化水平及合理培训保障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家庭劳动力人数影响为正但不显著,可能原因是目前草食畜牧业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小规模、大群体”特征明显,劳动效率普遍偏低,仅能通过大量劳动力投入获得较高收益。
四、讨论
本文运用微观截面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要素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是研究要素间具体数量关系的有效手段。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难测难控要素与系列易测易控要素间建立函数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揭示其内部关系及规律,根据参数估计显著性判断我国草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影响因素,为相关产业政策制定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应注重两方面内容。
(1)受截面数据样本量和分析方法选取等因素限制,可能存在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运用OLS与GMM估计参数稳健性,对数据作变量转换和VIF检验,但结果仍存在一定误差。目前分析影响因素方法较多,如OLS、GMM、GLS、QR等,本文应基于目前软件技术,增加样本容量,尝试结合逐步回归法与分位数回归法,既剔除引起多重共线性变量,同时深入挖掘标准化规模养殖效益影响因素,提高参数估计有效性。
(2)研究内容与视角应进一步拓展,受资料可获得性和一致性限制,调研样本量较小,调研地区相对集中,虽一定程度反映农牧户标准化规模养殖基本特征,但未完全揭示各要素对草食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效益影响。下一步研究应扩大调研范围,从宏观层面同步跟踪调查,深入、细致挖掘诱因。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西部四省农牧户微观调研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量化分析我国草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效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出水平、市场价格、生产要素投入、技术推广及政策扶持、养殖规模、农牧户个人及家庭特征对农牧户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且地区差异明显,羊毛产量、产品畜活重、产品畜比例、羊毛价格、产品畜平均价格对经济效益正向影响显著;饲草料成本、固定资产投入、土地成本、死亡损失费对经济效益负向影响显著;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是否加入合作社及养殖规模对经济效益正向影响显著。养殖技术使用及培训、种公羊补贴、禁牧补贴、草畜平衡奖励、棚圈建设补贴、养殖保险保费补贴、养殖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影响虽不显著,但有助于全面分析制约我国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强草食畜禽优良品种保护与改良,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精细化养殖,提升产出水平和质量,提高养殖效益。主产区在品种改良上应有明确方向和一致性,保证地方品种优良生产性能不变基础上,提高羊毛单产、出栏活重和羊毛细度等重要生产性能指标。以质量安全中心建立生产、饲料、疾病防疫、产品质量等标准管理体系,加强养殖设施与环境标准化,合理配置畜群结构,提升畜产品质量。
(2)加强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提高灾情防御能力,降低养殖成本和死亡损失。依托粮改饲试点、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等,推进人工饲草种植,主产区应加强青贮窖建设和青贮制作技术培训,积极筹建饲草料交易市场及配套设施,加强饲草料外调和内部调剂,增强饲草料生产供应保障能力;依托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开展牲畜暖棚、防灾饲草料储备库等项目建设,改善草原牧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将火灾、雪灾、蝗灾等纳入畜牧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提高灾情预防能力。
(3)加快形成培育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养殖场(小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体系。发展“良种繁育-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一体化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向草食畜牧业主产区聚集,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养殖收益;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长效机制和递增机制,适度提高禁牧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体现差异化与精准化,建立自上而下绩效考评体系,发挥补奖资金政策效果;完善畜牧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将更多草食畜品种纳入补贴品种范围,适度提高保障水平,使保险金额基本覆盖饲养成本,降低理赔门槛,提高农牧户避灾减损能力;地方财政适度加大农牧户棚圈、青黄贮窖、畜牧养殖机械补贴力度,抑制因标准化规模养殖必须的养殖设备设施投入造成成本上升。
(4)完善基层畜牧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推动传统牧民向新型职业牧民转型。加强基层畜牧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多途径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基层技术队伍稳定性,充分了解农牧民所需,加强实用养殖技术推广和培训;在具备条件的草食畜牧业主产区成立职业、进修学校和农牧民短期培训班,通过职业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提高农牧民市场经济意识,逐步向新型职业牧民转型。此外,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组织结构,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提高农牧户组织化程度,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生产上下游贯通,提高草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
[1]陈孟平,黄学康.标准化规模肉鸡养殖浅析[J].畜禽业,2015(4):24-26.
[2]李秉龙,李金亚.我国肉羊产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与标准化生产[J].中国畜牧杂志,2012,48(2):56-58.
[3]李克,潘广东,程雷,等.浅谈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要点[J].养殖技术顾问,2013(10):10.
[4]曹海兵,张越杰.全国肉牛牦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调研[J].中国畜牧业,2013(14):22-25.
[5]彭秀芬.中国原料奶的生产技术效率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6):23-29.
[6]赵玉田.金融危机对中国羊毛产业的影响[J].中国畜牧业,2009(1):26-28.
[7]丁丽娜,肖海峰.中国农牧户绒毛用羊养殖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农业展望,2013,9(12):49-55.
[8]孙致陆,肖海峰.中国绒毛用羊产业经济研究(第二辑)——中国羊毛羊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9]陈海燕.中国畜牧业政策支持水平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10]Brumm M C,Harmon J D,Honeyman M S.Hoop barns for grow-finish swine[J].Agricultural Engineers Digest,2004(41):1-24.
[11]Davidson B 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ce of wool and the relative profitability of sheep and cattle grazing in Australia and its possible effect on the future supplies of wool and beef[J].Review of Marketing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73,41(1):3-19.
[12]McBride W D,Key N.Economic and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in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DB/OL].[2016-06-15].http://www.ers.us⁃da.gov/publications/aer818/,2003.
[13]Mikesell R E,Kephart K B,Abdulla C W.Overview of soci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swine industry[DB/OL].[2016-06-15].http://www. livestock-trail.uiuc.edu/sowm/paperdisplay.cfm?Content ID=6504,2004.
[14]Sharma K R,Leung P,Zaleski H M.Economic analysis of size and feed type of swine production in Hawaii[J].Journal of Swine Health &Production,1997,5(3):103-110.
[15]Schaffer H D,Koonnathamdee P,Ray D E.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social costs of the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of pork in the Unit⁃ed States[R].Institute of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Policy Analysis Center,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Knoxville:University of Tennessee,2008.
Economic Benefit Affecting Factors of Herbivorous Animal Husbandry Standardized Scale Breeding in China——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Survey Data
WANG Jing1,2,XIAO Haifeng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arim University,Alar 843300,Xinjiang,China)
By using the micro-survey data of farmers in four western provinces in 2016,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conomic benefit by MLRM(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was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utput,price,production factors input,technology transfer,policy support,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 and family and breeding scale had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economic benefit.Wool production,live-weight, commodity rate,price of wool and livestock products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conomic benefit, the same to machinery subsidy policy and whether in cooperative.Forage grass,fixed assets,land and disease or natural disasters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the same to grazing prohibition subsidy.In addition,some factors such as breeding technology,stud ram subsidy,forage-livestock balance subsidy, sheepfold construction subsidy,agricultural insurance premium subsidy,breeding length,education and labor had little influence,but this helped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breed improvement,forage grass supply,supporting polici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standardized scale breeding.
herbivorous animal husbandry;standardized scale breeding;economic benefit;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MLRM);western region
F326.3
A
1674-9189(2017)02-0062-09
*项目来源:农业部和财政部项目(CARS-40-20)。
王晶(1982-),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市场与政策。
肖海峰(196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产品市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