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分析
2017-05-23葛大路
葛大路
摘 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而小学期间的阅读教学更是对小学生有着启发意义。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的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培养小學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悬念设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只有对阅读教学产生足够的兴趣,才能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置一些悬念,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据调查显示,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相对来说较为乏味枯燥,因而小学生对阅读教学通常会产生厌倦心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教师或者学生的朗诵为主。但由于小学生不具备逻辑性思维,就会对阅读教学丧失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对阅读教学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可以合理设置阅读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探索更高效的阅读方法。
例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桂花雨》的文章中,文中提到的场景很难经常看到。结合实际情况,教师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需要提前设置悬念,如问学生是否见过桂花雨的情景。若有学生见过,就请这位学生向大家描述桂花雨的具体情景。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学生不仅会对阅读教学产生兴趣,同时积极性也能得到充分调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生动且能够描述教材内容的教学情境。调查显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这种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对《小动物过冬》课文进行讲解时,教师首先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即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小学生创设小动物过冬的情境,并与文章的具体内容有机结合,将其中涉及的各种画面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对阅读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拓宽渠道,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古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的阅读是促使小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由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长期、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获得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拓宽阅读渠道,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只把眼光局限于教材课本上,而是要结合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不同情况,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阅读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同时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一定的掌握,从而制订出合理的阅读计划,才能符合小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在制订阅读计划时,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课外读物,组织学生对课外读物加以思考和讨论,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借助课外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不仅需要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设置阅读悬念,还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昌壁.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2(14).
[2]郭明连.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