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创作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2017-05-23邹永霞
邹永霞
【摘 要】 鲁迅小说数量不算多,但艺术成就却很高。他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当代中学生传承这份丰厚的文学遗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作文教学;描写方法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共34篇,数量虽少,但艺术成就很高,他有着厚实的古典文学功底,在小说中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人以永久的艺术魅力。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把鲁迅先生的这份丰厚的文学遗产传承给学生,让他们较多地接触鲁迅,学习鲁迅,让鲁迅在课堂上大放异彩。笔者拟从鲁迅先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中汲取营养,指导学生写作,例谈一二。
一、肖像描写
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给人物画像擅长画眼睛,《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在河边遇见“我”,“我”便从“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说明眼神能传达自己内心的需求,而对方也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出她有什么需求。这是无声的语言。接着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把祥林嫂“木刻似的”外貌刻画出来,全然一副僵尸,然而祥林嫂本是一个活人,只是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如何把这个活人表现出来呢?作者这样写道:“只有那眼珠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真是神来之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笔就把祥林嫂在死神来临前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也为下文写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凄凉地死去作了铺垫。
在初中生作文中也有写人物眼睛的,但他们笔下的眼睛常常是“炯炯有神”的。炯炯有神形容人很有精神,充满朝气和活力,而生活中的人不全是这样,即使是小孩子的眼睛也不都是“炯炯有神”的,有的小孩的眼睛就没神,有的小孩子眼睛还近视,甚至眼皮拉下像要打盹一样,所以不能写成千人一面。如果是小说,刻画人的外貌,还要同人物的性格、气质、命运相结合,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像鲁迅先生笔下的许多人物形象就具有个性特征。
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不仅眼睛画得好,而且对人物脸色、衣服也写得很出色。
如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外貌,就运用了概括描写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可谓精雕细琢,不厌其烦。但每一点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哪一点都不能少,而且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果戈里语)我们读鲁迅关于孔乙己的肖像描写,就可以看出他的身世,预示他的悲惨结局。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能体会到刻画人物肖像既可以用概括描写,又可以作具体描绘,浓墨重彩。但究竟如何写,写什么,则要根据文章需要而定,該详则详,该略则略。要写好人物的肖像就要认真的观察,就“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艾芜语)。
二、动作描写
“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恩格斯语)小说中人物的动作要与人物的文化程度、性格、气质相协调,也就是个性化。鲁迅小说中人物动作的个性化特征更为鲜明。如:孔乙己两次来到咸亨酒店柜台前掏钱买酒的动作,第一次是“排出九文大钱”,“第二次是摸出四文大钱”。“排”说明孔乙己既把钱展示在掌柜的面前,又是把钱展示在旁边酒客的面前,表示自己一文不少,动作显得很自然文雅,以显示自己与短衣帮的不同。“摸”是在他被打折腿之后,盘着两腿来到酒店,钱是藏在身上的。这一字之差,说明了孔乙己的命运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
由此可见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动作简捷而富有个性,在学生作文中人物的动作单个的缺乏个性,多个动作又没有连续性,更无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后,使他们的作文扭转这种状况。
三、环境烘托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因此,写人词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环境描写能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孔乙己》中酒客分两大类:穿长衫的和短衣帮。掌柜对穿长衫的竭尽巴结、奉承之能事,让他们在包间里坐着喝酒。而对短衣帮不仅让他们站着喝酒,而且要向酒里掺水。伙计要能侍候长衫主顾,否则就在外面应付短衣帮。接待短衣帮要有背着顾客掺水的本领,以获得尽量多的利润。如果这两件事都做不了,那就只能做温酒这样一种无聊的事了。掌柜对人是一副凶脸孔,这主要是对短衣帮、小伙计、和孔乙己这三类人。作者设置这样一个金钱至上的环境为孔乙己的出场渲染了悲剧气氛。
初中生作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情节的发展往往没有什么关系。学习了鲁迅的小说后,他们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鲁迅小说植根于我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中,他深得古典文学的精髓,并加以创造,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的瑰宝。读他的小说常常会使你兴奋异常,拍案叫绝。所以我平时鼓励同学们读鲁迅小说,经常分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的人”学习鲁迅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方法,进而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以读促进写,以写深化读。当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鲁 迅.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陈 静.鲁迅的彷徨与呐喊[M].东方出版社
[3]郁达夫.鲁迅的伟大 [J].鲁迅研究2007年07期
[4]江胜清.论<呐喊>、<彷徨>的中年人色彩 [J].鄂州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5]王富仁.鲁迅与中国文化(五)[J].鲁迅研究2001年06期
[6]鲁 迅.南腔北调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